[漢]韓嬰:“君獨不見夫雞乎?頭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p>
熱心網(wǎng)友
雞年說“吉” 公元2005年,按照干支的算法,是我國農(nóng)歷的乙酉年。十二屬相以酉為雞,也就是雞年。換句話說,2005年所出生的孩子都屬雞?! ∈傧嘁卜Q十二生肖。它的出現(xiàn)較早,是古時的術數(shù)家拿十二種動物來配十二地支:以子為鼠,丑為牛,寅為虎,卯為兔,辰為龍,巳為蛇,午為馬,未為羊,申為猴,酉為雞,戌為狗,亥為豬,已見于漢代王充的《論衡》。歷來把它當作推算星命的依據(jù),實際上是一種標志和符號。有了這符號,每個人可牢記自己的生年,是非常方便的。 雞在動物學上屬于鳥綱雉科。喙短而銳,有冠與肉髯,兩翼不發(fā)達,但腳趾健壯。公雞善啼,羽毛美艷,腳掌有距,生性好斗,母雞產(chǎn)蛋,年產(chǎn)近百個至二三百個不等。雞的壽命約20年。早在新石器時代的原始社會,人們已將雞馴養(yǎng)起來,使之成為可供蛋用和肉用的家禽。漢代人編字典,《說文解字》解釋雞為“知時畜也”。既說明了雞是家禽,又強調了它的報時作用。20世紀50年代河北望都出土了一座漢墓,壁畫中畫著不少祥禽瑞獸,其中就有雞,題榜曰:“雞候夜,不失更,信也?!惫湃擞兴^“雞鳴而起”、“雞鳴盥漱”、“雞鳴而食”、“雞鳴而駕(乘車)”、“雞鳴思賢”、“雞鳴結帶正衣裳”者,都是因為雞能報時守信,就像今天的鐘表一樣。只是在《釋名》中提到了“韓羊、韓兔、韓雞,本法韓國所為也。”這是談其肉食。雞在古代也用于占卜;公雞好斗,還用公雞作為娛樂和賭博的“斗雞”。 古人重“吉”,也是先找到了雞的形象,以雞來諧音“吉”,視雞為祥禽。所謂雞有“五德”,其典故便出于漢代韓嬰的《韓詩外傳》(卷二),是借田饒之口所作的一個比喻。韓嬰說:“田饒事魯哀公而不見察,謂哀公曰:‘臣將去君,黃鵠舉矣?!Ч唬骸沃^也?’田饒曰:‘君獨不見夫雞乎?頭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雞雖有此五德,君猶日瀹而食之者何也?則以其所從來者近也。夫黃鵠一舉千里,止君園池,食君魚鱉,啄君黍粱,無此五德者,君獨貴之者何也?以其所從來者遠也。故臣將去君,黃鵠舉矣。’哀公曰:‘止!五將書子之言也?!镳堅唬骸悸勈称涫痴撸粴淦?。陰其樹者,不折其枝。有臣不用,何書其言為?’遂去之燕。燕立以為相。三年,燕政太平,國無盜賊。哀公喟然太息,為之辟寢三月,減捐上服。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后,何可復得?’”這是個很有教益的故事。田饒的善辨和能干,哀公的失誤和后悔,以及韓嬰講此故事的用心,都處理得非常恰當。忽略身邊的人才,認為“外來的和尚會念經(jīng)”,是常常會遇到的。在這個有益的故事中,也留下了雞有“五德”的美談,以致成為吉祥圖取材的依據(jù)?! ≡谖覈脑煨退囆g中,以雞作為題材,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出現(xiàn)了。湖北天門石家河出土的大量陶塑動物中便有雞。以后斷斷續(xù)續(xù),雖然在繪畫、雕刻、工藝等作品上動物紋很多,但由于夸張變形,大都以“鳥紋”統(tǒng)稱,許多形象似是而非,卻不能確認為雞。李白詩曰:“楚人不識鳳,高價求山雞?!睉?zhàn)國時的尹文子,也講過楚人以為山雞是鳳凰,高價買山雞的故事。只是到了漢代,在造型藝術中明確像雞的才多起來。以后用雞作為裝飾者當然更多。明清兩代的民間藝術蓬勃發(fā)展,尤其是木版年畫和剪紙的形式,成為下層勞動者所喜聞樂見的藝術。由于雞與“吉”的諧音,雞又是廣大農(nóng)村最普遍的家禽,因此,人們?yōu)榱擞憘€吉利,表現(xiàn)雞的題材很多,成了一個好兆頭?! ≌觌u年,祝愿雞年大吉,人人祥和如意。 我國在兩千多年前發(fā)明了造紙,以后又發(fā)明了雕版印刷;木版畫已有1200年的歷史。民間木版年畫起于宋代,成為我國大眾所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曾風行近千年,只是在近代印刷術興起之后才衰退,但是它的藝術成就已滲透在歷史之中,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
熱心網(wǎng)友
雞有“五德”,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