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我國文學的光輝起點。其思想性、藝術性成就,在我國乃至全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極高的地位。特別是其中的民歌部分所表現的“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后世文學影響最大。請結合本詩的內容,說明這一點。謝謝各位大蝦們!
熱心網友
不知你要《詩經》里的哪篇,將整集的感想奉送,請自己選擇。<<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詩經》共有風、雅、頌三個部分。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有詩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有詩40篇。 “國風”是《詩經》中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中的周代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勞動人民真實的生活,表達了他們對受剝削、受壓迫的處境的不平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在《七月》中,我們看到了奴隸們血淚斑斑的生活,在《伐檀》中更感悟了被剝削者階級意識的覺醒,憤懣的奴隸已經向不勞而獲的寄生蟲、吸血鬼大膽地提出了正義的指問:“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獾兮?”有的詩中還描寫勞動者對統治階級直接展開斗爭,以便取得生存的權利。在這方面,《碩鼠》具有震顫人心的力量。“國風”中有一些反映兵役、徭役給人民造成極大痛苦的思婦的詩,如《殷其雷》、《伯兮》、《君子于役》等就是這一類詩篇的代表作。“國風”中還有數量不少的愛情詩。反映不合理的婚姻給婦女造成極大的痛苦,表達青年男女對美滿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這類愛情詩的重要主題。《氓》、《谷風》等篇為我們展示的正是這種生活畫面。而《柏舟》還具有鮮明而強烈的反抗意識。基調健康、樂觀的戀歌(如《靜女》、《木瓜》等),更給愛情詩增添了一種和諧、喜悅的情愫。所有這些都是勞動人民思想情感的真實表達。 “國風”中還有不少民歌對統治階級的荒淫無恥,予以有力的諷刺和鞭笞,如《新臺》、《南山》、《株林》等都是這方面的名篇。 以簡樸的語言描摹事物,以樸素的生活畫現反映社會現實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國風”中有很好的體現,并且成為它顯著的藝術特點。在形象塑造上,“國風”也具有 現實主義藝術特色。作者們能通過抒情主人公的內心傾訴,表現他們的歡樂與悲哀,刻畫主人公的行動及其性格特征。“國風”在形式上多數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韻,但也不是千篇一律。它常沖破四言的規定,而雜用二言、三言、五言、七言或八言的句子,如《伐檀》就是一首雜言詩。這些隨著情感的波動而富于變化的詩句,讀起來節奏分明,極富音樂性,“國風”的語言準確、優美,富于形象性。精確恰當地使 用雙聲、疊韻、疊字,更增加了藝術魅力。賦、比、興的藝術手法為“國風”大大增強了表現力。 雅詩和頌詩都是統治階級在特定場合所用的樂歌。它們在思想內容上無法與具有現實主義精神和人民性的“國風”相比,但由于它們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某些方面,因此,也還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 《詩經》是我國文學光輝的起點,是我國文學發達很早的標志,它所表現的“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后世文學影響最大。《詩經》在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極高的地位。
熱心網友
《詩經》,特別是其中民歌部分所表現的“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后世文學影響最大。它推動詩人、作家去關心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疾苦,而不要把文學看成流連光景、消遺閑情的東西。歷代民歌是它的嫡傳,從漢魏樂府直到近代歌謠都深刻體現了這種精神,它們一直是人民手中最銳利的戰斗武器。歷代進步文人在創作中倡導“比興”、“風雅”,實質上也就是倡導《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特別是當他們反對文壇上形式主義傾向時,常常以恢復風雅相號召。唐初陳子昂在詩歌革新運動中就是以“風雅不作”、“興寄都絕”批判齊梁間詩的“采麗競繁”;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也以“別裁偽體親風雅”作為自己的創作方向。白居易在新樂府運動中,也以“風雅”、“比興”為標準,批評了齊梁以來的形式主義文風,說它們“不過是嘲風雪、弄花草而已”。同時,他又總結了魏晉以來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成就,提出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要求,這正是《詩經》現實主義的進一步發揚。 《詩經》還以鮮明的事實證明了勞動人民的藝術創造才能。真正的詩歌首先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它有力地啟發和推動了后世作家去重視民歌,向民歌學習,從而使他們的創作增加了新的血液,有了新的進展。在文學史上由于作家們向民歌學習,常常形成一個時代文學的革新,形成一個時代文學創作的高潮,魏晉五言詩的發展,唐代詩歌的繁榮,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由詩到詞,由詞到曲的文體轉變,也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