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沒有一級叫"阿拉斯加"的船!有的話都有什莫名字?

熱心網友

有。美國叫做“大型巡洋艦”(large cruiser),但一般都認為是一級戰巡,計劃建6艘,建成2艘,分別是阿拉斯加號(CB-1)和關島號(CB-2),第3艘夏威夷號沒有建成二戰即結束,美軍即停止了這一造艦計劃。 1941年12月17日,珍珠港事件爆發10天之后,阿拉斯加號在紐約船廠鋪放龍骨,正式開工。經過一年多的緊張施工,于1943年8月15日下水。阿拉斯加總督歐內斯特·格魯寧的夫人主持了命名和下水典禮。1944年6月17日,阿拉斯加號在費城海軍基地正式服役,首任艦長為P·K·費施勒。這是美國海軍第三艘以“阿拉斯加”命名的軍艦。阿拉斯加級的第二艘“關島”號,1942年2月2日在同一家工廠布放龍骨,1943年11月10日下水,由前任關島總督喬治·約翰遜·麥克米蘭的夫人主持了下水典禮。1944年7月,在羅得島州紐波特海軍基地開始組織訓練關島號的乘員。他們在費城海軍基地登艦后,關島號于1944年9月17日加入美國海軍戰斗序列。首任艦長為L·P·洛維特。 阿拉斯加級雖然在尺寸上比重巡洋艦大很多,但是其設計標準是按照重巡洋艦來制定的,很多細節部分與重巡洋艦一樣。它沒有戰列艦那樣的防雷水密隔艙和厚厚的水線裝甲列板,各個部位的裝甲也比戰列艦遜色——畢竟它們被劃為巡洋艦一檔。而且尺寸巨大的單葉舵片也是當時典型的美式重巡洋艦風格。兩座飛機彈射器安裝在舯部左右兩側,在此之前,波特蘭級、切斯特級和新奧爾良級重巡洋艦也是如此布置。從其他方面看,阿拉斯加級的規模象典型的主力艦:全長達246。6米,比北卡羅來納級和南達科它級戰列艦還要長;水線長241。4米,寬27。76米,吃水9。21米。設計排水量為27000噸,滿載排水量達34253噸,接近或超過美國海軍20年代以前建造的老式戰列艦的水平。阿拉斯加級的艦體中段安裝了8臺巴伯考克—威爾考克斯鍋爐。動力系統采用四組通用電氣公司的齒輪渦輪機,4軸驅動,提供的輸出功率高達150000馬力,也要高于北卡羅來納級和南達科它級戰列艦。這為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提供了高達32節的航速。在15節航速下,它的續航力為12000海里。 日本投降后,阿拉斯加號和關島號加入了第七艦隊,在海軍少將弗朗西斯·洛的指揮下結伴而行,在東海和黃海上耀武揚威,進行“武力展示”,先后訪問了青島、大連、旅順、煙臺和仁川等港口。在仁川,它們支援了美國駐韓占領軍的登陸行動,一直駐扎到9月底,隨后又駛往青島,支援美國海軍陸戰隊第六師在中國港口的登陸行動,直到11月中旬,才返回美國本土。在舊金山逗留數日后,阿拉斯加號和關島號返回美國東海岸,駛往新澤西州的貝永海軍基地。在這里,它們被轉入預備役狀態。1947年2月17日,阿拉斯加號和關島號退出現役。排 水 量 設計27,000 噸、滿載34,253噸 主  炮 三座三聯裝305mm 副  炮 6座雙聯裝127mm 防空武器 40mm高炮56座,20mm高炮34座 長  度 808' 6。0''×90' 9。375"×30' 2。348" 功  率 180,000馬力 續 航 力 12000海里/15節 航  速 32節 艦  員 1517人/1900人(戰時) 設計功率 156,000 。

熱心網友

阿拉斯加級,美國大型巡洋艦,編號及艦名:CB-1 阿拉斯加號;CB-2 關島號;CB-3 夏威夷號;CB-4 菲律賓號;CB-5 波多黎各號;CB-6 薩摩亞號

熱心網友

arasuka305mm*3*3127mm*2*628mm*4*25排水量12000t/34534t

熱心網友

參加了海灣戰爭的戰列艦是美國的衣啊華級,戰列艦的威力本來就比戰列巡洋艦厲害,只是早先由于技術水平限制,速度沒有戰列巡洋艦快,后來因為技術進步,戰列艦的速度已經和戰列巡洋艦一樣快了,戰列巡洋艦這一艦種就被淘汰了,幸存的戰列巡洋艦也逐步被改裝成戰列艦。二戰時美國已經沒有戰列巡洋艦這一艦種了。自然也就不存在戰列巡洋艦的編號了。

熱心網友

"阿拉斯加"是重巡,不是戰巡,ordinary2000說的對,二戰時美國已經沒有戰巡了。

熱心網友

1。1930年,各海軍強國簽定了《倫敦海軍公約》,規定了各國主力艦數量的比例和火炮口徑的限制,各國相繼取消了戰列巡洋艦這一艦種,因此二戰時美國已經沒有戰列巡洋艦了。2。戰列巡洋艦,是指火炮口徑、排水量都接近于戰列艦,而裝甲厚度與航速都接近于巡洋艦的一種中間艦種,一戰時,英國的戰列巡洋艦最多,多數戰列巡洋艦都裝備戰列艦才有的16英寸口徑重炮,航速都在25節左右。但戰列巡洋艦的缺點在戰爭中也暴露無遺,薄弱的裝甲在戰列艦的重炮下不堪一擊,日德蘭海戰中,英國的戰列巡洋艦一艘接一艘地被擊沉。3?!秱惗睾\姽s》規定了各國的海軍噸位數量,同時規定,巡洋艦的標準排水量必須在1萬噸以下,輕巡洋艦的主炮口徑必須小于152毫米,重巡洋艦的主炮口徑必須小于203毫米。這樣一來,戰列巡洋艦成了雞肋,而且各國都認識到把貴重的大口徑艦炮裝備到裝甲薄弱的巡洋艦上是非常不合算的,因此各國都取消了戰列巡洋艦,改為發展高水平的戰列艦和成本相對低廉的巡洋艦。二戰前,美國為了對付日本的“最上”級輕巡洋艦,發展了“布魯克林”級巡洋艦,火炮口徑152毫米,排水量9900噸。二戰中,美國又生產了“克里夫蘭”級和“法戈”級巡洋艦。4。美國在海灣戰爭中使用的是貨真價實的戰列艦,依阿華級戰列艦排水量48000噸,主炮口徑為406毫米,射程80千米,炮彈重量為860千克。遠遠超過戰列巡洋艦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