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盡管我學的不是歷史,但我確實很喜歡。可能就因為喜歡吧,在中學的時候我歷史一直都很好。并不是我平時刻意努力學,只是沒事的時候就拿出歷史來看,把它當作課外書看,沒事就看,而且關于歷史的東西讀的也比較多一點。
熱心網友
把歷史當成一種故事聽,簡單又身臨其境,容易有感而記得住
熱心網友
學好歷史的方法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自夏朝建立(公元2070年)到1840年鴉片戰爭,是我國君主專制時期。這漫長的幾千年,我們要怎么才能記好它呢?我認為歷史其實并不難學,但要學好歷史,除興趣以外,方法亦十分重要。我總結歸納了幾點:一.運用一些方法幫助記憶。這個方法較為常見。大家熟知的,如口訣記憶法。我們學習中國古代史,朝代的更替十分頻繁。多至幾百年,少至幾十年。對于初學歷史的同學,要準確迅速地熟記比較困難。所以“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紛紛,秦漢三國兩晉統,南北兩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加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便應運而生。這個口訣把歷朝名稱歸在一起,編成順口溜,既生動有便于記憶。不僅口訣記憶法,歌謠、諧音記憶法亦十分簡單。“建造房屋,半工(弓箭)半宿(粟)”哈哈,你們還記得這是什么時期的人嗎?不錯,就是母性氏族公社時的半坡原始居民。這種方法的另一個好處是——沒有門戶之見,運用科目較多。比如,地理中的“兩廣兩湖兩河山,五江(疆)二寧青陜甘,云貴西四北上天,重內臺海福吉安,香港澳門回歸歡。”這就是我們中國的34個省級行政區,都記住了吧。記憶重在理解,同學們可以自己發揮想象,盡情思索。數字、形象等記憶法也不錯哦。二.善于提問題。俗話說:“學問,學問,有學,必然有問。”在學習歷史時,同學們遇到問題,一定要敢于且善于問。在你問時,老師會根據你的問題,知道你知識的薄弱環節,并告訴你理解的方法。這點很重要,切記,切記。三.學會歸納。可別小看這“歸納”兩字,我們每學一個知識,如能結合以前學過的類似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加深以前的知識,且能幫助你盡快記住現在的新知識。這也就是老師上新課時都要復習以前的知識的原因。舉個例子:在商朝時,我們知道出現了甲骨文。其數量為3500-4500字;而到漢朝時,楊雄的《訓摹篇》收錄了2040個字;許慎的《說文解字》收錄了9553個字……清朝時,張玉書等編著的《康熙字典》收錄了47035字。同樣是漢字,每個朝代都不一樣,在我們每學一個新的知識點時,把它們融會貫通。這樣,就記憶深刻了。學歷史的方法有很多,且每個人的方法都不一樣,你們也可以把你們的方法告訴我呀。學史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摘自:福建省三明市列東中學 初二(3) 吳 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