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中國經濟鏈如何

熱心網友

中國特色經濟鏈:春節的“送禮經濟”年關的送禮活動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經濟鏈條。從造禮者的刻意為之,到送禮者的有所求,再到受禮者的越發坦然,最后到中間環節上的各種人等,送禮經濟以一種一年上一個臺階的氣勢越爬越高。有人形容說,送禮經濟現在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發展成用公家的錢送禮,再用公家的權還禮的怪異之物,送禮,已成整個社會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送禮經濟”春節紅火  2004年元旦一過,李巖秋的工作就開始忙碌了起來。作為某市駐京辦的工作人員,給各個需要活動的機關和上級部門送禮成了這個只有十幾個工作人員的駐京辦事處年關的主要任務。  “我來北京工作三年了,年年如此。”李巖秋對這種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也與年俱增。“其實‘跑部’在中國是公開的秘密。現在地方政府要批項目,要拉經費,都得靠和中央的職能部門建立好關系,才能有所作為,作為我們駐京辦來說,這是春節當口主要的任務。”  “跑部”送禮爭出新  和李巖秋一樣,年關的到來,壓在各個地方、各個企業駐京辦、駐省會辦事處官員身上很大的一個任務就是送禮。  一位經濟學家曾經把中國的拜年隊伍分成兩支:第一支拜年隊伍,基本都由各級官員組成。他們或下鄉進村,或走街串巷,為城鄉貧困戶及老英模、老職工等送去慰問和溫暖以拜年。   第二支拜年隊伍,組成者既有基層官員、職能部門干部、企事業單位負責人,也有純粹的經商者。他們進京城、赴省城、上縣城,跑各自的領導部門,跑壟斷行業的決策機關,以“溝通感情”,為感謝支持與繼續支持、幫助與繼續幫助而拜年。   但是兩支隊伍所送的禮物確有很大的不同。第一支拜年隊伍去拜年,所帶之物或一壺食油,或一袋米面,或一件棉衣,最多外加二斤豬肉或幾百元現金,僅此而已,已屬大手筆,而且還會有電視臺跟蹤報道。  第二支拜年隊伍去拜年,則是偷偷進行,以各種名義。這位經濟學家認為,第二支拜年隊伍給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雖然他們進行的可能是一些可以稱為腐敗的東西。  李巖秋對記者說:“給上級部門和領導送禮是個很大的學問。因為你送輕了,人家覺得你沒有誠意,送重了,又容易給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出奇出新就成了一個很大的挑戰。”  2002年春節,李巖秋剛到北京從事這個工作的時候,主要還是送一些家鄉特產。“當時基本上就是到全市各地去搜羅最正宗的東西,最后弄了十幾樣特產,給上級部門送去。當地農民光是年關賣特產這一項就能掙不少錢。有人說,這也算繁榮農村經濟。”  到了2004年春節,李巖秋所在駐京辦的“特產攻勢”已經很難叫座了。他告訴記者,中部省市甚至送出了娃娃魚這樣的國家保護動物,“你再特特不過人家啊”。  不僅是國家機關和中國企業送禮成風,許多外國企業在年關來臨之時,也入鄉隨俗,對各個相關的部門進行禮品攻勢。各個外資企業一般都設有政府公關部。一位日資企業的政府公關人員告訴記者,一般來說,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平常陪各級官員吃飯喝酒,而春節將至,則主要是要準備合適的禮物,他坦言,最近一段時間工作很累。  送禮愈發隱蔽  除了李巖秋這樣為公送禮的人外,京城內外因私送禮的人也早就忙開了。一位在京城某電視臺就職的人士向記者介紹了該臺送禮的盛況。“元旦過后,臺長回來上班的時候,禮物塞滿了辦公室,連門都推不開。”  前幾年,送禮主要是實物和現金,而現在則有一些不同。在一家省級單位工作的王豐一直以來都是個默默無聞的人物,在經過高人點撥之后,他開始不斷參與領導組織的賭博活動。而在三個春節輸了幾萬塊錢以后,王豐終于在而立之年升成了科長。  他告訴記者:“現在直接把禮物和錢拿到領導家,領導不一定敢收,但是他們有自己的變通之法,可以通過組織玩麻將來收取現金。”  在牌桌上,像王豐這樣的人就會把錢故意輸給領導,而領導也心中有數,自然在收到錢后就會替下屬的前途多考慮。  即使是送實物禮,送禮人的創新意識現在也必須很強,否則就不算成功的送禮。近年來,體育健身器材成為了送禮的一個新熱點。在北京市某局工作的李偉今年春節給領導買了一套網球用具,包括一把威爾遜的拍子、鞋等用具,“一共花了3000元錢,領導喜歡打網球,我就給買一套,大家都送,你不送不好”。  “辦公用品”發票的玄機  事實上,網球裝備還只是一般的禮品,比網球用具更為昂貴的是高爾夫球用具,近年來,這個東西也被人們爭相作為禮品來送。  近幾天來,京城綜合性商城的高爾夫球用具熱銷,成為今年最熱銷的年終禮物。一位銷售員在向記者推銷一套33200元的禮物后,告訴記者:“今天一天我們就賣出了6套球具。真正的高爾夫愛好者大多買單品,比如,一個推桿;而買整套的基本就是送禮用的。”銷售員說:“開句玩笑吧,用3萬3的現金那叫行賄,但送高爾夫球用品不是為了‘鍛煉身體’嘛。”  據記者了解,很多購買者最后都會選擇開“辦公用品”的發票,達到用公家的錢送自己的禮的目的。據北京一家百貨公司的工作人員透露,到年關之時,無論是送禮物給親人,還是送給領導,一些有報銷簽字權力的人都會將這些東西開成“辦公用品”“文體用品”“招待費”等名目繁多的項目,而商場為了自己的利益,對這種現象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發票照開錢照收。  這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有些人一次就來買數萬東西,有送給親戚朋友的,有送給領導的,還有給自己置辦年貨的,給自己家人買新衣服的,反正都是公家的錢,花著也不心疼。”他們靠“送禮經濟”謀生  在送禮者、收禮者和禮物的制造者之外,還有一群人在禮品經濟的產業鏈條中成為受益者。  禮品回收生意興隆  在北京月壇南街做禮品回收生意已經5年的肖寧安從元旦過后就忙開了。之所以選在月壇南街開店,據肖寧安透露,“主要是因為這附近行政單位眾多,可以保證貨物來源”。在一位熟識朋友的帶領下,記者在一個很偏僻的街道上找到他的店,一進門,他就很警覺地看著我,因為他的店剛被警察抄過。  他在和記者的交談中承認,這段時間是禮品回收的黃金季節,因為春節可以說是中國人送禮的最高峰。一般來說,肖寧安的店里以回收煙酒為主,因為這些東西的渠道已經比較通暢。他對記者說,這幾年新流行的一些禮品,由于回購后再賣出的渠道不是很多,所以他一般不做。  肖寧安對記者說,他做了5年生意后已經有一些固定的客戶,其中以官員為主,他們平常收完禮品后,都會拿到他這來賣,比如一條中華煙,他能從中掙大概50元,而主要客戶則是一些飯店、酒樓。他告訴記者,有趣的是,很多時候飯店的高檔煙也都是在公款吃喝的時候被買了送給在座領導的,領導拿了煙后,又會到他這來賣,形成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循環。  去年春節,肖寧安在這個生意中賺了2萬塊錢,雖然他的買賣并不合法,但他還是打算繼續在這個產業鏈里呆著。  快遞公司?“送禮公司”?  京城和全國各地的快遞公司并不像肖寧安這樣刻意參與到這個產業鏈中,他們在送禮經濟中嶄露頭角源于中秋月餅投送。北京一家快遞公司的小張來自河南,他干快遞這個行業也已經有三年時間了。  據小張回憶,他們公司開始大量接受送禮的訂單始于2年前的中秋節,“那個中秋前后,我開始天天忙著送月餅。很多月餅包裝豪華,很沉,不知道里面包著什么東西,但一看就很貴”。  據小張介紹,這之后,通過快遞公司送禮就成為一種時尚。每年到中秋、春節等重要節日前后,快遞公司的小伙子們常常是加班加點。“我們也能多掙幾個錢,但不多,公司就賺海了。有時候還得臨時招人來干活”。  與此同時,一位在郵政航空部門工作的人士也向記者透露,春節期間的郵政包機已經被預訂一空,大多都是被用于禮品的運送。  而一位沿海城市的進京送禮人員則對記者調侃說:“光是我們往北京空運的鮑魚禮品就給航空公司提供了不少收入。”  采購人員的“豐收節”  對于各個單位的采購人員來說,春節也是一個發財的絕好時機。一般來說,各個單位的采購人員都會從給上級單位或領導送禮的禮品籌備過程中收到不少回扣。而春節禮品價值的虛高更是給這種回扣的數額不斷加碼。  熟悉這一行業的人士向記者介紹說,現在各種包裝昂貴的禮品,實際上內容一般,質量也不是很好,主要是以包裝概念取勝,所以他們就有大量的利潤空間,從而也就可以給各個單位的采購人員以高額的回扣,而禮品販賣者之間相互的激烈競爭,也給了采購人員很好的拿回扣機會。“厚禮”的厚度  春節送禮高峰對商家來說是一個不可錯過的商機,由此,一個為送禮而生的產業也逐漸成熟,在這些中國傳統節日來臨之際,像一個洗錢的染缸一樣,將公款私錢一并據為己有。  為送禮而生的產品  某市駐京辦的李巖秋在得知記者在做有關送禮鏈條的報道時,特意帶記者去北京西單附近的一家高檔禮品店找一種為送禮而生的產品——吉祥金條套裝。這個套裝里面包括一塊包裝精美的金條,一塊據說是世界名牌的金表,還有一只金筆,總售價38888元,如果你愿意再加上5000元錢的話,店家還可以幫你在金條上打上名字。整個包裝據說都采用了24K鍍金,包裝盒外還被打上了“限量銷售1000套”的字樣。  李巖秋介紹說,這種禮物的銷售并不公開,很多人屬于慕名而來,許多人滿世界想找一些能給受禮者印象深刻的禮物,而這種價格昂貴,又印上限量銷售的禮品就很受歡迎。  事實上,這種禮品很多時候都是由一個人買了送給他人后,又經過一些地下渠道回收,“包裝里的東西可能都經歷了好幾次當禮物的命運”。  長期研究中國社會問題的社會學家李明水總結說,中國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送禮產業鏈,而作為源頭的產商,在中國的幾個重要傳統節日,都會生產一些充滿各種噱頭,價格遠高于價值的產品,最后的結果是應者眾多,許多人都會很樂意走入這個圈套,因為他們更在乎的是禮物給人的新鮮感以及禮物給他們帶來多大的面子,至于有什么用,就沒有多少人關注了。  天價年夜飯——送禮新貴  因此,實際價值不高,但是噱頭眾多,又符合中國人過年習慣的年夜飯成為了春節這輪送禮狂潮的新主角。在一定程度上,它已經成為了春節的“高檔中秋月餅”。  歷來以吃而聞名天下的廣州在春節年夜飯的高檔上也令人嘆為觀止。廣州天河一高檔酒樓現正推出特價團圓宴,每席特價8。8萬元。該團圓宴的菜單如下:“一支500克的道光二十五年出土的貢酒,紅燒極品天九翅、堂煎澳洲蘇眉扒、蠔皇十二頭吉品鮑、堂煎日本神戶牛肉、金龍賀歲、扇影金蔬、法國伊云水煲粥、六汁撈特級血燕、夏威夷水果”。一席供12位用,每席特價8。8萬元。與此同時,近幾天來,全國各地關于年夜飯上萬的消息不絕于耳。   位于北京南三環附近的一家酒店今年也推出了一桌3。8萬元的年夜飯。據這家酒店的一位員工告訴記者,目前,這個檔次的年夜飯已經訂出6桌,而檔次在1。8萬一桌的年夜飯則更為暢銷一些。  據他透露,目前來定購這種年夜飯的大部分都用于送禮,即所謂的“送的不吃、吃的不送”。這位負責人分析說,即使是大款再有錢,也不會花這種冤枉錢,而我們在設計這種年夜飯的時候,也不是針對個人用戶,而主要瞄準了春節的送禮商機,因為在許多人看來,年年送禮出新很難,而年夜飯送給一些領導、重要客戶,讓別人家過好年,還算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而據南京方面傳來的信息顯示,南京不少單位及個人都忙著從各個酒店買“單”,然后把這些已經付過賬的“單”作為禮品,饋贈有關關系戶、上司或者親友。據知情人透露,眼下個人買單饋贈親友的很少,大部分用的是單位公款。  送禮經濟的政治學批判  從生產到運輸,再到銷售,最后直至回收,如果按照馬克思的生產力理論來看待今天中國社會的節日“送禮經濟”,即便是再高明的政治經濟學家,也會對節假日禮物中形成的送禮經濟莫衷一是。固然有需要就有滿足,但是一旦在市場化框架下放任其發展而不對送禮經濟進行法律和道德上的約束,那么勢必在整個社會范圍內引起對制度的藐視和道德的顛覆,這就是今天送禮經濟的危機。  從宏觀上講,送禮經濟的出現,帶來了三大顛覆。首先是對社會良性供求關系進行了顛覆。在這個購買鏈中間,出現了隱性交易的成交量大于顯性交易的情況。一次送禮,顯性的交易貨物是一盒藏著金表、手機的月餅,或是一塊鑲著戒指的年糕,甚至,然后隱性的交易物,卻往往在這些之外,可能是一個職位,一份合同,甚至簡單說,可以是目前官場的任何東西,甚至只是上級的好印象。  另一方面,送禮經濟的出現,更是對整個社會人際關系和道德基礎的顛覆。如果禮品的出現,已經到了在整個社會范圍內,以一種經濟模式進行概括的程度,那么這個時候的禮品已經完全超越了其本來承載的意義了。送禮經濟的核心問題,就在于采取了一種看上去合法的方式,模糊化地處理原來的行賄、受賄,以及道德低下的問題,讓它們變得貌似合法。但是從延伸的角度說,如果今天送的是帶著金娃娃的月餅,那么明天就會出現帶著人民幣的月餅,畢竟,金娃娃和人民幣只有一念之差。  最重要的是,送禮經濟對整個社會的資源分配方式進行了顛覆。這種送禮經濟浪費了有限的社會資源,多少禮品從前門送入,又完好無暇沒有開封的從后門賣出。而失去了隱性價值之后,禮品就變得毫不值錢。在這些禮品上附加的各種價值,也隨之流失了。  1993年,耶魯大學的一位經濟學家約耳·沃爾德福吉爾給他的學生提了這樣兩個問題:第一,你們在圣誕節期間收到了多少禮物,你估計它們的價值是多少?第二,如果你沒有收到任何禮物,在感情上你愿意花多少錢為你自己購買這些禮物?結果,學生們的回答令他大吃一驚:平均來說,收禮者普遍低估送禮人的禮物價值。即使是最保守的人的估價也只有禮物實際購買價格的90%左右,那么其余的10%到哪里去了?報道這個典故的媒體曾經回憶說,這其余的10%的價格損失稱之為無謂損失,它實際上意味著資源的無謂浪費。但是經濟學家們在擔憂的同時,其實并沒有給出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支撐目前社會送禮經濟的,其實并不是中國人富而好禮的小禮物,而是成千上萬元的“厚禮”。這種厚禮,養活了禮品供應商,滿足了權禮交易的需要,也給不法的行賄受賄提供了機會。在今天社會宏觀調控的大背景下,對于日漸增長的社會送禮經濟,其實也應當做一番調控。  如何進行宏觀調控,首要是防止顛覆性的“送禮經濟”在投入上繼續增加。從過去的幾十塊到現在的數千元,禮品的價格隨著生產力發展和國民收入的提升,也在不斷增加,這種增加是極其危險的;其次應當從源頭上堵住送禮經濟的流通渠道,自由市場允許自由生產商品,卻鼓勵理智消費,在全社會范圍內,要形成一種良性的禮尚往來社會風氣;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對于受禮者的監督,以及禮品與賄賂界限的清晰劃分,目前我國法律中,對于實物禮品與賄賂之間,仍然存在定性和表述模糊的困難則代改進。只有這樣,“送禮經濟”才能夠只是擔憂,而永不成危局。(國際先驅導報/安蘇 陸曉楓 杜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