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衙門門口常寫“承流 宣化”是什么意思?
熱心網友
漢代董仲舒提出的,承流:用大白話講就是廣招人才,使知識分子歸心朝廷;宣化,就是使老百姓安居樂業。
熱心網友
tianma82281 的回答很可以嗎! 我只是舉出一些具體的例子,以期對你有所幫助!如:然必時時如此,日日如此,月月如此,歲歲如此,在上者不失其操縱鼓舞之機,在下者不失其 承流宣化 之職,遂至窮鄉下邑,愚夫愚婦,皆可與知與能,所以為至易至簡之道,然而不至于人人君子、比屋可封者,未之有也。資治通鑒●卷第十七 【漢紀九】 起重光赤奮若,盡強圉協洽,凡七年。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 夫不素養士而欲求賢,譬猶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養士之大者,莫大?太學;太學者,賢士之所關也,教化之本原也。今以一郡、一國之眾對,亡應書者,是王道往往而絕也。臣愿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數考問以盡其材,則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縣令,民之師帥,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師帥不賢,則主德不宣,恩澤不流。今吏既亡教訓于下,或不承用王上之法,暴虐百姓,與奸為市,貧窮孤弱,冤苦失職,甚不稱陛下之意;是以陰陽錯繆,氛氣充塞,群生寡遂,黎民未濟,皆長吏不明使至于此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