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如何自證?這個問題很嚴肅和尖銳。因為這里還沒有人證悟。但佛教正覺同修會已有150多人證悟了,并常公布見道報告。現轉貼一篇,以饗讀者和提問者。)明 心 報 告_______ 甘十祺一心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一心頂禮禪三期間諸佛、菩薩、護法龍天一心頂禮法身慧命父母 上平下實和上、親教師張老師一心頂禮禪三期間諸護三菩薩弟子于父親往生時(1989年),因為一位親戚│鐘老師的帶領,開始接觸佛法;在這之前,對佛法、佛教,完全一片空白,不排斥也沒有特別喜歡。而這位鐘老師親近高雄寶來妙通寺,平時帶人念佛,且以神通度人,因此周遭好多有求于他的人,對他十分恭敬。1990年時,與二位大學同學(林○豐、林○章)前往妙通寺皈依。當天在觀音殿作晚課時,突然覺得同排前面一個人的背影好象另外一個同學│簡兆俊(約在1986年時在軍中喝鹽酸自殺身亡),但再仔細一看,就覺得不是;當時以為是妄念,也就沒放在心上。第二天一早作完早課,用完早齋后,林○章又跑回寮房睡覺,在第一支香快開始時,林○豐叫林○章起床,當時林○章睜開睛看到的是簡兆俊叫他起床,當時他覺得奇怪,想出聲叫名字時,才發現是眼花了。這件事情,林○章在返回臺北的車上才提起。當時弟子對兩個人分別感受到簡兆俊的出現,覺得非常不可思議,尤其是那時已將簡往生乙事幾乎都忘記了。當時覺得對生命真的是無知,這個世界不是就眼睛所見、內心所想如此而已,而是背后隱藏著不可知的意義存在,當時就下定決心好好學佛,以找出生命的實相。沒想到回來后,鐘老師介紹了弟子現在的同修與弟子認識,并積極促成弟子的婚姻。在弟子訂婚的前一天,鐘老師就到妙通寺出家去了。法號傳放法師。妙通寺以修苦行為主,住持傳聞法師以前是廣欽老和尚的侍者。妙通寺大約在1992年以前,都是單純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極樂凈土。但在1992、93年左右,突然傳出住持師父(傳聞法師)因為出家弟子及在家信眾均不精進修行,所以要離開這個娑婆世界。當時大家都極力懇求師父住世,后來聽說師父愿意留下來,而且是以「清凈法身毗盧遮那佛」的身分住世。以后幾次,住持師父要走,大眾都是如喪考妣般請「佛」住世。當時弟子覺得跟著這位據說證量、功德比 釋迦世尊還高的「法身佛」修行,真是辛苦;佛到世界度眾,不是依愿力而來嗎?怎么動不動就要走?真希望跟著慈悲的、不舍眾生的菩薩修學就好了;后來果然如愿了。傳聞法師的開示以聲聞乘為主,主要是要信眾趕快斷煩惱、了生死。方法就是念佛、拜經、懺悔、去貪瞋癡。但是她認為:「在家人是不可能修出什么東西的;唯有出家且在佛祖(住持師父)的安排帶領下,才能了生死、證羅漢果。」要憑念佛往生極樂世界,也幾乎是不可能的,最好是先往生到師父安排的「轉投天」暫時安住,再投胎做人跟著師父修行。同學林○豐就在1994年時,毅然??妻棄(三歲)子出家去。當時周遭的朋友及引導入佛門的老師,均一個個出家去,弟子也覺得有一天也會出家,只是對佛法仍有許多疑慮,而不敢跨進去(還好那時候沒輕易跨進去)。當時弟子的同修情執較重,一直擔心我會出家去,因此生活得十分痛苦跟絕望。而弟子因想走修行路,在征得母親及同修同意后,也就沒有準備生育后代。但是對「學佛只是在逃避生死輪回」的事實狀況,覺得很無助、凄涼及無奈,一點兒都沒有喜悅的感覺。在妙通寺這段時間,信眾間往來十分密切,是是非非也很多。信眾間互相借貸、投資,非常普遍。而因為佛寺法會很多,為了超度、消災、作「功德」,薪水根本入不敷出;而大護法們往往得到師父們多方禮遇,包括住宿、師父加持及隨時可請教問題等。當時就起了虛榮心,想躋身入大護法行列,于是向銀行貸款,高利借予佛寺內有錢的大護法,賺取利差,再拿來作功德。當時想:這些護法都得到神通廣大住持師父這么多的照顧,錢擺在她們那邊一定沒問題。沒想到當時的貪念,竟會造成未來我參加第一次禪三失敗的痛苦原因。1996年左右,我拿到第一本導師寫的書《無相念佛》,當時弟子看完就會無相念佛,也積極的在妙通寺師父與信眾間熱心介紹,結果居然沒有一個人能接受。甚至傳放法師只看了第一頁就批評:「這是魔寫的書。」真的是福薄。隨著導師的書陸續出版,公司附近素食餐廳都有擺放,越看真的越歡喜。當時還請了一套導師開示的「修習止觀坐禪法要」錄音帶,拿到時真的像如獲至寶。還沒到講堂聽課,已經將導師的聲音聽得十分熟悉。隨著知見逐步建立,漸漸發現妙通寺的法有問題。像是住持師父再三強調人有三魂,她可以以神通將往生墮地獄者之三魂集合,然后表示依附于牌位及骨頭上之二魂會不相信墮地獄之第三魂所受之極重苦果。她也曾表示:她在第十八層地獄看到日相東條英機在受苦報,而東條英機地獄苦報受完后,魂魄將被打成二十萬只蚊子,永生不得再當人。而眾生于世界剛開始時,只像花生米般大小,是由毗盧遮那佛慈悲加持才變人,得以修行。凡此種種多神教或一神教思想,出現在佛教法師的口中,均令弟子十分疑惑。佛寺內的出家眾們口口聲聲說:「修行是在修無我,也就是什么事都不要去分別。」另一方面又說修行很微細,然后在意識上刻意去深思熟慮。許多相互矛盾的地方,令弟子十分困惑又不知所以然。由于種種不相應,1997年時就想找正覺講堂共修,沒想到當時鄰居一對夫妻出家后,因妻子精神異常而還俗。他們的朋友林○政(法鼓山信眾,據說與圣嚴法師很熟)來看他們后,拜托弟子開車載他們到北投佛恩寺找通度法師化解。去了佛恩寺幾次后,也就跟著通度法師學密法(編案:通度法師的密法即是元音老人的心中心法)。甚至隔年還陪他去大陸成都,參訪他的密法祖師爺,向他求法。只是我對密法一點兒都不相應,而且覺得密法跨大不實。在猶豫不決是否應離開時,剛好看到導師公案拈提開示說:對不合適的師父,應該毅然決然離開,不可為情所困。因此就決心離開佛恩寺,連個道別都不說。1998年底,依書上地址取得報名表后隨即報名,接到上課通知時,真是喜出望外,手還會發抖呢!1999年元月開始上課,每次上課真的是享受,佛法的觀念逐漸貫通,只差不明白如來藏的體驗,無法一以貫之。由于很早便會無相念佛,在將《禪│悟前與悟后》這本書看了十幾遍后,便開始揣摩思惟觀的方法。后來上課聽了親教師說明后,便開始學習以思惟觀的方式思考。日常生活中如果有比較特別的意念或問題,均把它濃縮或打包成一個念,不時拿出來掛著思惟。這種思考方式真的是奇妙而且好用,弟子看話頭的功夫就是以思惟觀為入門的方法。2000年浴佛節時,在講堂樓下門口當接待,當時跟同修聊天提及思惟觀方法的好用,同修勸告:要專心照顧話頭,不要玩東玩西。當時想想也對,就將時時以思惟觀去思索個種問題的作法放下,專心照顧話頭去。現在回想,思惟觀是很好的參究方法,尤其在帶著濃濃的疑情,在行住坐臥中長久仍觸不到如來藏時,思惟觀是很好的尋找及整理方法。在上課時,弟子對親教師傳授的內容均全部信受,有不了解的地方就打包下來思索。記得有一次親教師上課說:「眼識辨青黃赤白,意識分別長短方圓。」當時覺得:眼睛一看,不都了知了嗎?怎么會是意識分別形狀?因此就把這問題打包。有天靜靜望著辦公桌上同事送的不同顏色的小老鼠時,發現眼識對顏色是十分自然的接受,而對老鼠的形狀卻是由意識令眼睛焦點環繞老鼠一周后,才了知老鼠的形狀。當時的體會,令弟子對親教師更加佩服。也因為這種體驗,這次破參喝水時,還知道整理的方向。不過,現在回想,當時若福德、知見具足,早就觸到如來藏了。跟著親教師的教導,每天作功課,日子過得好快。當準備全力沖刺禪三時,業障從以前種的惡因中爆發。在禪三前二個月,過去向弟子借款的妙通寺大護法,資金周轉不靈而跳票,連合作投資的公司都受拖累。財產從虛幻的好幾千萬,一下子變成銀行實際負債三千多萬。當時心情受影響很大,雖然評估后仍然生活得下去,也決心以愿力來拼業力,但是周遭受拖累的親戚朋友們卻是群情激動,憤恨難平。 禪三前請假一個月拜佛,但是功夫卻是提升不起來。禪三前都只是帶著濃濃的疑情,等待如來藏的出現。現在回想:福德那么不具足,業障又重,怎么可能觸證得到?上山前一點兒把握都沒有,但是想到世間的財富已經一無所有,不知能否在出世間法上有些成就,也就放下一切去參加禪三。沒想到禪三第二天就看到主三和尚跌跤昏倒被扶出齋堂,當時心情真的難過到極點;弟子業障真的這么重,參加禪三都會讓主三和尚出意外?而當周遭參加禪三的同學,一個個開始喝水,自己卻一點兒消息都沒有時,心里早就投降了,只是為了不敢違背親教師的叮嚀,堅持到最后。禪三期間,主三和尚在弟子洗碗時、在經行時、在拜佛時、及弟子自己○○○○時,不知多少次來協助啟發,居然就是不相應。當時主三和尚身體虛弱、疲累,還為頑劣的弟子這么操心,內心真的好難過、好懺悔。第一次禪三回來,心情真的惡劣到極點,好象在狂風暴雨的海上漂流,抓不到一片浮木。還好弟子天性樂觀,韌性強,二、三個星期后,就打起精神準備第二次禪三。而這一年來承蒙佛菩薩幫忙,也還了半數的債務。第一次禪三的失敗,令弟子感受到業障的深重,因此任何可能的罪業都時時懺悔。像往世曾為盜匪的罪業、殺生的罪業,將導師的書放在床頭的罪業。甚至想到:被林○政居士誤導二年,是不是九百年前也是跟林居士及導師相識?當時是不是對導師有不恭敬的地方?凡此種種都時時懺悔。由于弟子為庶出,從小必須自己力爭上游,因此養成個性強、瞋心重、慈悲心少的習性。這一年來懺悔,居然在第三次禪三前一、二個月,禮佛時自己會掉眼淚,拜懺時更會痛哭流涕,弟子自己也覺得奇怪;這種狀況,在以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是不是現在心性有改了?2002年四月份禪三雖然有報名,但心里還沒準備好,沒有錄取也沒什么感覺。打第二次禪三前一個月左右,又發生了一些障礙,弟子家里同修將身邊僅剩的一百多萬,委托一位朋友操作期貨,居然全部賠光光。而家母當時也莫名其妙的亂發脾氣;當這些障礙發生時,直覺得禪三會被錄取,但這一年來拜佛的功夫雖然有進步,可是仍然只能帶著濃濃的疑情,相應不到如來藏。因此趕快打電話向張老師求助。還好張老師建議在禪三前○○○○○○○,可以累積不足的福德,當然就聽話照作。當時………。或許是這臨門一腳,禪三才能破參吧。禪三前一周,接到錄取通知時,當天下午很認真的拜了一堂水懺,并求冤親債主放過弟子,拜完時身心愉快,一點兒也不覺得累。當時就覺得這次禪三有把握多了。禪三第一天,主三和尚并沒有給太大壓力,只在用晚齋時,對弟子說了一句「你又來回鍋了。」真是覺得不好意思,又占了一次禪三名額;只是上次禪三又不是故意不破參,不再參加禪三,怎能破參呢?就請主三和尚原諒吧!第二天經行時,經過主三和尚面前,主三和尚又說了一句「你又來回鍋了,腦袋放靈光了一點兒!」然后要弟子○○○、○○。當時覺得主三和尚這句話一定有特別意涵,參禪的方向,經過向張老師、監香老師請示后,應該沒錯。那是不是方法要修正?過去總帶著濃濃的疑情,等待著與如來藏相應。就像以前上禪凈雙修班時老師舉的一個例子:「在將如來藏的體性及相關知見建立完備后,對如來藏就像對自己的小孩般熟悉其外表。而參究時就像在學校門口,等待小孩子的出現;孩子(如來藏)一出現,馬上即能了知這是自己的孩子。」只可惜弟子福德、因緣不具足,孩子就是不出現在校門口;或者是孩子玩得臟兮兮的,雖然在校門口逛來晃去,卻也不認得他了。當主三和尚要弟子腦袋放靈光一點兒時,弟子決定進入校園去找孩子。經行完,靜坐時,就以主三和尚前晚開示的○○法,來將○○、○○體會一番。當時只覺得主三和尚一句「○○」,○○○○;一句「放下」,○○○○,妄心、真心就這么交錯著,只是真心在哪里?參了一個早上沒有結果,快中午時輪到第一次小參,當時想:腦袋要靈光一點兒,是不是可以套套主三和尚?看會不會說溜嘴?進了小參室,頂禮完主三和尚,主三和尚又說:「你又來回鍋了,什么都沒有,怎么辦?」當時覺得什么也沒有,只好回答:「怎么都切不進去。」主三和尚回答:「這不是世間有境界的法,沒有所謂切進去可說。」弟子又請問:「不是要一念相應嗎?」主三和尚回節:「明心是找到自己本來就有的如來藏,而不是去等什么觸電或特殊的感覺。」主三和尚又慈悲的以摩尼殊為譬喻,向弟子開示一番。弟子接著就把早上○○○○的體會拿出來請示,并且說明真心、妄心就這么環環相扣著,那要怎么去分出來?沒想到主三和尚回答:「是你在參禪?還是我在參禪?」主三和尚接著說:「不要求我,我不會告訴你。」當時弟子也不服輸的回答:「那下次禪三再來。」弟子對破參沒有把握,但對努力發心作義工,爭取參加禪三的機會卻是有把握。主三和尚趕快要弟子將這個念頭打消,并且以牛奶為例,要弟子將水跟奶分出,也就是將真妄心分開。當時聽完主三和尚的開示,似乎蠻有信心的。退出小參室時,只覺得監香張老師怎么在旁邊笑得那么開心?下午繼續參究,又陷入了壁立千仞的感覺,拜了一個下午,實在很痛苦。晚上開示公案時,突然聽到主三和尚一句話:「有人找到如來藏了,卻還在等一念相應。」當時覺得:「是我嗎?在哪里?」當晚跟佛菩薩發了個愿:「………。」跟冤親債主們則溝通:「如果弟子能破參,將燒錫箔十萬張(以前在妙通寺常燒,弟子的冤親債主可能執著這種方式),并誦地藏經十遍回向。」第三天早上起床,有點兒睡過頭了;但是眼睛睜開時,居然帶著一個很清楚的念:「一切皆如來藏所生。」當時覺得亂奇怪的,就帶著這個念進禪堂禮佛。這時主三和尚過來,要弟子○○○○。過一陣子,主三和尚就來引導,○○、○○、然后突然○○○,主三和尚就離開了。當時也沒觸到什么。用早齋時,主三和尚的機鋒我都會了,只是主三和尚都不點名弟子回答了。經行完,靜坐時,將早上的狀況仔細整理。突然發現主三和尚的竹如意(主三和尚以竹如意引導○○○○○)可以代表弟子的妄心(因為它有所作為),而弟子的○○○○○○,代表了弟子的真心,因為妄心起意,○○○○,○○○○。在這種情形,真心介于妄心與色身間。若以維摩詰經之「………」「法離見聞覺知」等經文來比對,完全符合。再以心經、金剛經的經文印證,發現都沒錯。心里想:大概就是祂了。當時就趕快找監香陸老師報告,報告中,發現陸老師一直笑,內心就篤定多了。為了趕快知道是不是找到了,跟陸老師報告了重點后,就停下來問陸老師:是不是?對不對?結果欲速則不達,陸老師要弟子整理詳細點,才能再跟主三和尚小參。回到坐位上,真的好高興。慢慢回想,才發現:前一日小參時,張老師笑得那么開心;這兩天過堂時主三和尚都不叫弟子吃水果,是有原因的。那個找到如來藏,還在等一念相應的,真的是弟子嘍!唉!腦袋真的是很不靈光。在坐位上慢慢的體會拜佛時,妄心并未○○○○的○○○○○,………。而眼識、耳識等所分別的東西,也是經由祂的作用,轉化成意識了知的事情。所以祂不觸六塵,不會六入,祂了知眾生六七識心行,祂無所住卻能生其心。祂真的好平凡實在。整理到下午,再次跟監香張老師報告,報告時張老師臉上一點兒表情都沒有,由于已經蠻確定的,所以也不會覺得緊張。當把經典的印證,行住坐臥間的體會報告完畢后,老師才說:「這么簡單,為什么拖這么久才找出來?」或許弟子外表看起來比實際聰明吧!也只能回答老師一句:「笨嘛!」然后腦袋挨老師敲了一記,不過被敲得好高興。只是同時感覺到辜負了老師的期盼,也多一次浪費了同修會禪三的資源。張老師同時也提醒:主三和尚引導弟子○○○○○○○○○○。老師同時交待:再多整理一番,小參時不要讓主三和尚講太多話而浪費體力。弟子也明了:某些自己悟入的人可能悟得深入;弟子在主三和尚引導下破參,日后必定要更加努力整理、體驗,才能彌補不足。第三天下午快傍晚時,才輪到第二次跟主三和尚小參。一進了小參室,主三和尚又說了:「你又來回鍋了,有什么體會?」弟子趕快將早上○○○○后,一連串的整理及心得一一報告。只是仍遺漏部份的體會,而讓主三和尚補充說明,但主三和尚一點出,弟子即能將之融會貫通。當主三和尚詢問:「現在你是不是菩薩了?」弟子回答得心安理得,但是同時也覺得責任重大。弟子平時發的誓愿:要荷擔如來家業。現在真的要挑起這個責任了。由于自己覺得能力還不足甚多,也唯有比以往更加精進用功才行。出了小參室,終于可以喝等待一年的無生茶了,喝茶前先向張老師報告;老師也好高興。當時覺得在導師及張老師座下修學佛法,真的是福報。從初入佛門時,經常感覺到無助、彷徨及凄涼,這刻起,卻覺得很實在、很篤定,未來將走的路,也充滿自信。強忍著興奮的感覺,要求自己好好體驗喝茶。剛開始時發現,從起個意念要喝茶,到手伸出前,短短一?x那間,眼識、意識、意根及如來藏間,互動相當復雜。而心念目前仍很粗糙,無法體驗這一?x那間心行的全部變化。光在這里就整理了老半天,最后落入想象中。直到主三和尚跟大家提醒:「要體驗,不是去想象。」才趕快跳過這一小段,先整理后面的○○。可是每喝一次茶,便會發現真心、妄心及真妄間更深細的配合。到最后反而因為太微細,整理完就忘記了。只能片段片段的深入體會。還好,進入小參室報告整理心得時,主三和尚只要求就手抓住杯子到提起來這一小段來說明。主三和尚請一位法師學員代表報告整理心得時,法師可能還沒抓到方向,一直沒辦法說到重點。弟子當時就好雞婆,舉手自告奮勇要說明,只是說出來還是好粗糙,主三和尚又有條理、又微細的補充說明了許多。「心」真的是很微細,對自己的「心」體會得越徹底的人,才是越了解生命實相的人。在意識上刻意去深思熟慮,都還只是世間法的分別而已,離修行的真正意義,還差個十萬八千里。回想弟子以前的同參道友們,為求法,??家棄子,出家修行。每天拜華嚴經五六百拜,還有法會、建寺等繁重的寺務工作及其它功課。這么辛苦的修行,主要目的只是要降伏語言文字妄想。他們不知道無明的實性即佛性,不知道:親證實相后,斷三縛結,并轉依如來藏體性修行,才是去除妄想的根本方法,也是斷除虛妄之想的根本辦法。他們對其師公的一句「沒來、沒去、沒代志」,不是解釋為「一切因緣所生,不去執著,天下就太平」,不然就認為那是一種很高的境界,根本達不到。他們認為:心明而后性見。對菩薩們「不斷煩惱而證菩提」,覺得不可思議。對「心」只知道肉團心及意識心兩種。對其住持師父,均以神通代表其證量。神通不準的時候,都是歸因于因緣改變。每想到他們,內心真的很沉重。也只能希望以過去曾供養他們的因緣,將來有機會引導他們回歸佛法正道。弟子何其有幸能破參明心,對法身慧命父母蕭導師及親教師張老師,僅能以將來努力修行來回報感恩。弟子將努力修學佛法,消除性障,此生將努力以能擔任親教師為目標,生生世世將宏揚正法,護持正法,即使為正法喪身舍命,亦無反顧。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弟子 甘十祺公元二○○二年十一月。
熱心網友
阿彌陀佛!“自證”就是厲行,就是親證,把所學到的佛法,沒有一點折扣地落實到自己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的處世待人接物中,日積月累,從而不斷從中感悟到佛法的正確性,使得自己的心地越來越清凈、越真誠、越平等、越慈悲,感覺到自己的境界步步在提升,這就是自證。如果以為只有像悉達多太子在菩提樹下的悟道成佛,才算是“自證”,這樣的觀念有失偏頗。像佛陀那樣的證悟,我們凡夫是學不到的,就算我們在菩提樹下待無量劫,也不可能悟到佛陀所悟千萬分之一二。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是為我們示現,悉達多太子雖為凡夫身,實早已成佛,而且是不止一次到我們娑婆世界來示現成佛,并非這一生才從凡夫地開始修行,而成佛。成佛哪里是這么簡單的事情呢?沒有多生多劫修行的累積,沒有量變的積累,哪可能有質變的發生呢?在正法時代和相法時代,還有靠自己修行證果的,那時的人根性好,受的染污少,容易開悟。而今天末法時代的人,根性劣,心地污染非常嚴重,靠自己的獨行,根本不可能成就,因為沒有開悟成就的基礎,沒有足夠的修行累積,要想成就就只有靠他力,當然絕大部分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精進修行去做才行。所以,歸根到底修行還是要從一點一滴做起,要老老實實地按照佛陀的教導去做到,這樣才能有所成就。如果不想做,或者即使做也不努力精進,而想投機取巧,一步登天,一夜成佛,這是妄想,是不可取的學佛態度。所以,什么是自證?其實就是老實照做。南無阿彌陀佛。
熱心網友
并無定法
熱心網友
自證我證,自證非證。非人非神,何須自證。
熱心網友
一切.都要靠自己.問的達不到那種理解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