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一部《道德經》,是2000多年前的中國人寫的,全世界都推崇,為何時至今日沒有被國人普遍信仰呢,我認為有如下原因:一、中華文化本身博大精深,對外來文化兼容并蓄。幾乎所有的宗教信仰在中國都能生根。二、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采行愚民政策,刻意推崇儒教。三、道教思想也曾多次被利用來發動農民起義,因而為統治階級鎮壓,如:東漢的黃巾起義。四、《道德經》中包含的思想十分高深,但使用的語言也晦澀難懂,難以為普通老百姓充分領悟。...... 當今的中國,歷史性地進入了興盛的時期,在產生了老子、孔子等偉大思想家的國度,又對幾乎所有外來先進文化都能融化吸收,產生出能集世界先賢大成的崇高思想,不是沒有可能的!!:)

熱心網友

1、因為民風“詭詐機巧,讒曲我慢”,缺少虔誠的素質。用佛教的概念說就是這一方土地的“薄福眾生”,共業果報中“信根”比較欠缺。2、儒家思想流弊太深。儒家不重視宗教的“神秘性”,所謂“子不語怪力亂神”;又儒家不重視生死學,所謂“未知生,焉知死”。沒有對神秘宗教力量的敬畏,沒有生死指歸,民眾的信仰當然流于庸俗化、實用化。所以儒家要對中國人的信仰的危機付主要的、不可推卸的責任。3、與儒家思想的正統化有關,皇權往往等于“神權”(所謂“天子受命于天”),甚至凌駕于“神權”之上(比如,神山的封禪、神仙的封號等等),加之封建集權統治、奴化教育,人民不知有“神”、只知有“君”,甘心為“忠孝節烈”的虛名而放棄信仰。4、一些民間宗教勢力利用宗教影響玩政治,結果使得統治階級對民間宗教的發展相當忌憚,所以刻意抑制甚至破壞宗教的組織和傳播。比如,東漢的“黃巾”、唐朝的“黃巢”、元朝的“明教”、清朝的“白蓮教”和“太平天國”等等,數不勝數。由于對宗教勢力的懼怕,便有大規模的“宗教清洗”,比如“三武一宗”滅佛等毀滅宗教的政治運動,這種政治運動往往將相當一段時期的宗教成果毀滅殆盡。

熱心網友

信仰還分真假?如果問信仰在哪里?應該在信仰者的心中。如果問中國的信仰在哪里?應該是在中國的信眾心里。

熱心網友

你只要面壁三日,便可悟到。中國人的信仰,還是你的信仰,還是國家的?你只要面壁三日,便可悟到。

熱心網友

在每個人頭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