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F-22是標準的第四代,殲10頂填是第三代,根本不是一個檔級,殲10是中國80年代就研究的飛機.

熱心網友

輕量級跟重量級怎么比

熱心網友

總的來說F-22要好一些下面是J-10的資料: 高低搭配的戰機結構  近十幾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現代化進程和裝備采購計劃,一直采取了和美國空軍一樣的傳統做法,即走“高低”搭配的路子。中國空軍的前線戰斗機和戰斗轟炸機部隊陸續裝備了先進的蘇―27(單座)和蘇―30(雙座),這兩種機型使用的都是俄羅斯“土星”公司生產的推力為12。5噸的AL―31F型發動機。不久之后,中國空軍的現代化戰機行列將再添新兵: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生產的殲―10。這款據稱綽號為“前衛”的單發動機新機型比上述蘇霍伊戰機的尺寸要小,但采用的是相同的發動機。  美國空軍當前裝備的重型戰斗機是雙發動機的F-15C(單座空優型戰斗機)和F-15E(雙座戰斗轟炸機),二者使用普惠公司生產的推力為13。2噸的F100型發動機。而輕型戰斗機則為單發動機的F-16,使用的發動機則有F100和通用公司的F110。采用同樣“高低”搭配戰機結構的還有俄羅斯空軍,但是中國空軍卻是在除了美國空軍以外,惟一能夠負擔采購新型“高低”戰機的軍隊。  項目發展歷史  殲-10的項目驗證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當時由成都飛機公司和第811飛機設計所基于流產的殲-9型戰斗機進行設計。原殲-9項目是為設計一種速度達到2。5馬赫帶鴨翼的三角翼空防型戰斗機,其作戰目標是原蘇聯的米格-29和蘇-27。最初的計劃要求,后來發生了重大變化,于是1988年重新將這款新型戰斗機的設計定位在一種采用新技術的中型多用途戰斗機上,以替換中國空軍龐大的殲-6、殲-7和強-5機隊,并有效應對當時同類型的西方戰斗機。  雖然中國和以色列官方都否認雙方在新型戰斗機的研發上進行了合作,但普遍的猜測認為,在美國于1987年向以色列施壓,促浞牌斯壩資ā閉蕉坊钅亢螅隕薪孟钅康南冉芯砍曬酶酥泄2⑶遙槍俜降鬧泄教逡采萍?10/“幼獅”確實從一開始就是中以兩國的共同研究項目。但是,考慮到兩國不同的政治背景和殲-10與“幼獅”不同的作戰需求,似乎又不能肯定雙方存在過合作。因為,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空軍追求的是空防型戰斗機,而“幼獅”的設計重點是對地攻擊,空戰能力只是其次要考慮。同時,中國新型戰斗機的設計尺寸要大于并重于“幼獅”,以充分利用其推力為12。5噸的發動機。“幼獅”采用的發動機是推力為9。4噸的普惠1120型發動機。除了以色列的“貢獻”,裝備了F-16A的巴基斯坦空軍也有可能向中國提供了部分先進技術信息。  殲-10的首架原型機可能于1996年中期就首飛了,而中國官方報道的首飛日期是1998年3月23日。但實際上,在后一個日子上天的是經過重大改進的3號原型機。為向項目發展提供樣機,共生產了五架供飛行測試的原型機(機號1003-1007)和兩架地面測試平臺(機號1008-1009)。兩架預生產型殲-10中的首架于2002年6月28日首飛成功。  從2003年2月開始,至少七架(機號1010-1016),也可能是10架預生產型殲-10(可能沒有裝備雷達)陸續提供給了中國空軍。其中的幾架目前正由中國空軍的作戰部隊進行作戰測試和評估,而其余的幾架則留在位于陜西閻良的中國空軍試飛訓練中心用于最后的項目發展階段。  據報道,殲-10的飛行測試于2003年12月全面完成,并獲得了生產許可證。首批50架殲-10A可能已經開始生產。首個裝備殲-10的戰斗機團(可能歸駐中國西南、印度當面的第44航空師)將于2005年底形成初始作戰能力。估計中國將生產至少300架殲-10,但這一數量仍只能是其空軍裝備的數千架殲-6、殲-7和強-5中的一小部分。據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的殲-10月產量為兩架。  作為單座殲-10A基本型的補充,一種雙座的改型(殲-10B)也于2003年12月進行了首飛。改進機加長了機身,以容納后座艙和增大機內油箱的載油能力。改型機的外觀特征表明該機并不是教練機,而是意在發展一種新的打擊型戰斗機,或者是殲-10的電子戰和防空壓制型號。  和印度的“光輝”一樣,中國也計劃發展新型戰斗機的海軍型(殲-10C),。據稱,中國海軍更希望裝備一種雙發動機艦載戰斗機。因此,殲-10有可能重新設計,并使用兩臺俄羅斯克里莫夫公司的RD-93型發動機。考慮到海軍型戰斗機的采購量有限,因此該方案無疑效費比欠佳。中國海軍為此更傾向于使用俄羅斯的蘇-33。  除了滿足中國空軍自身的需求,殲-10(外銷型)極有可能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從目前來看,中國沒有將殲-10推向國際市場的明顯跡象,該機也沒有在國際航展上露過面。  總體布局  殲-10沿襲了“幼獅”式戰斗機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設計時的氣動布局,但為了滿足中國空軍的要求而進行了修改,采用了中國新型戰斗機最初設計時的大尺寸和大重量。  在對“幼獅”戰斗機的近耦合鴨式布局進行改進之后,殲-10放棄了“幼獅”的水平尾翼,而采用大三角翼加鴨翼布局(翼展比后者長一米多,翼面積增加15~18%)。但同時,殲-10保留了“幼獅”(還有瑞典的“鷹獅”)采用的活動翼面技術:外翼前緣為機動襟翼,固定內翼在全動鴨翼的配合下產生絕佳的氣動性能。常規飛機的水平尾翼位置被三角翼后緣的四塊活動副翼所占據。翼尖部分沒有設置用于輕型空空導彈的掛架,這一點與“幼獅”和“鷹獅”不同。  殲-10布局最為稱道之處是它的翼身融合。通過精心設計主翼與機身中部結合處的曲面,既增加了機內容積(用于載油、裝備,以及為爾后發展預留空間),也有效利用了它帶來的空氣動力增升效果。主翼后部機身兩側沒有安排其他結構,這再次體現了翼身融合的設計理念,只是在尾噴管前端機腹下加裝了兩片外斜腹鰭。這兩片腹鰭用于戰機大迎角飛行時,配合高大的垂直尾翼保持飛機的穩定性。與“幼獅”相同的是,殲-10也設計了四片減速板,其中兩片位于機身上部主翼后方,其余兩片僅位于機尾下部腹鰭之間。  除了機翼,殲-10與“幼獅”的另外一處重大不同在于進氣道。“幼獅”的進氣道與F-16類似,為固定幾何形狀。而殲-10采用的是帶中心激波錐的二維可調式進氣道,這種帶調節板的進氣道布局與F-4“鬼怪”Ⅱ有些類似。只是殲-10將“鬼怪”的進氣道平移至機腹下,由調節板(位置在邊界層分離板的后方)構成進氣道的前部,這為發動機提供了不同飛行狀態所需的氣流,更加適合高性能空空作戰。此外,可調節進氣道所增加的高效整流壓縮能力(在1。5馬赫時為5%,在1。8馬赫增加至15%,在2馬赫時為25~30%)極大地提高了飛機超音速飛行時的發動機推力,從而使飛機獲得更好的爬升和高速性能。這種進氣道布局的不足主要包括隱身效果欠佳(這也是所有機腹進氣道布局飛機的通病)、重量偏大且結構復雜(F-16為此增重80~100公斤)和生產費用增加,同時調節板的動力和調節系統還加大了飛機的維護負擔。  適合超音速飛行的氣動布局、強勁的發動機和可調節式進氣道使殲-10最大速度能夠達到2。2硨眨笥凇壩資ā斃頻?。8馬赫。殲-10的高超性能集中于空空作戰,因此無論是執行空防還是截擊任務都將是一把利器。  考慮到中國明顯地將美國戰斗機視為其主要空中威脅,加之美國的戰斗機設計一直強調奪取空中優勢的能力,因此不難理解中國要將空空作戰能力(包括進攻和防御)視為其戰斗⒄溝鬧饕棖蟆M恚?10在結構設計上強調機動過載要達到9G(所有最新型戰斗機都追求的目標),這無疑體現出中國空軍要求這款新型多功能戰斗機要在制空作戰中技壓群芳,至少要達到F-16最新型號的性能。  殲-10為放寬靜穩度設計,并采用四余度線傳飛行控制系統。這是中國戰斗機首次采用這種當前最先進的飛行控制系統。中國空軍使用一架經過特殊改制的殲-8Ⅱ技術驗證機測試經過重新設計的線傳飛控系統,這顯示出殲-10的線傳飛控系統應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產物。  推進系統  至少殲-10的首批生產型將采用久經考驗的俄制AL-31FN渦扇發動機。蘇-27家族也采用了AL-31系列發動機,不過FN型增加了一個經完全重新設計的檢修艙。這一檢修艙的設置是標準的俄式風格,在最初的AL-31型號中位于發動機上方,還包括部分壓氣機上部機殼的外側位置,但FN型的檢修艙則調整到與西方戰斗機發動機檢修艙同樣的位置,位于發動機和壓氣機下部機殼外側的位置。  除了殲-10原型機和預生產型使用的發動機外,據稱俄羅斯于2001年一次性向中國提供了54臺AL-31FN(另有渠道報道說是100臺)。這些發動機用于首批生產型殲-10。但俄羅斯拒絕向中國提供該型發動機的生產許可證。基于這個原因,中國正在研制可以替代AL-31FN的國產發動機。不過,即使所有的殲-10都將使用AL-31FN,中國也將尋求一種更加先進的改型,其最重要的技術要求當是配備軸向360度矢量噴管,以提升飛機的機動性能和發動機與機身有效配合帶來的推進效能。這種發動機曾經在1998年的珠海航展上首次露面,俄羅斯明顯是領會到了中國對發動機的潛在興趣。實際上,被西方奇怪地忽視了的發動機矢量控制技術卻在亞洲得到了廣泛歡迎,它首先被印度空軍裝備的戰斗機采用,接著是馬來西亞,而現在可能是中國。  把目光投向未來,中國可能最終采用“土星”公司的AL-41型發動機。目前,該型發動機正在為俄羅斯下一代的戰斗機進行研制。AL-41的體積可能與AL-31相同,但推力要增大30~40%。因此,AL-41可能成為未來殲-10型號的潛在選擇,并使其具備與同在概念驗證階段的F-16Block60相同的作戰能力。  目前,強勁且省油的AL-31FN為殲-10在空戰中發揮高超性能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其無論是在高速、大爬升率飛行,還是在大過載機動時都勿須擔心發動機停車。該型發動機由于油效比極高,因此使戰機在執行遠程滲透任務時同樣表現不凡。加之殲-10具有容積達5000升的內置油箱,這雖然比加兩個保形油箱的F-16要少700升,但戰機仍能夠在攜帶較大載荷的情況上達到一個理想的作戰半徑。殲-10還能攜帶三個副油箱,雖然目前尚不具備空中受油能力,但據悉中國已有開發殲-10空中受油能力的遠期計劃。  由于俄羅斯拒絕提供AL-31FN的生產許可證,而且考慮到中國一直在努力實現裝備采購的國產化率,因此殲-10極有可能將在未來采用一種國產發動機,如黎明發動機公司生產的WS-10A。但目前知道的信息僅包括WS-10A的推力水平(與AL-31相近)和布局(雙軸小涵道比并帶加力燃燒室的渦扇發動機),并且黎明公司已計劃在該發動機上加裝矢量噴管。  座艙和航電設備  殲-10的單座座艙為飛行員提供了良好的全向視野,這比以往繼承前蘇聯設計風格的中國戰機進步了不少。飛機的航電設備采用了符合西方機工程原理的設計組合:大屏幕抬頭顯示儀、三臺液晶多功能平顯,油門和推桿控制系統、數據存儲系統、先進的自動航行和氣象數據計算機和頭盔瞄準具。雖然這些產品的提供商目前還不能確定,但頭盔瞄準具已經基本能夠確定將采用國產型號,由洛陽航空設計所設計生產。  殲-10采用一種多模“邊掃描邊跟蹤”雷達。為獲得訂單,以色列埃爾塔公司推出了其EL/M-2035型雷達,而俄羅斯公司則為中國空軍提供了一系列選擇,其中包括他們正在使用的部分雷達(如同相加速器公司的“珍珠”,這種雷達是裝備殲-8ⅡC的甲蟲-M型雷達的改進型)。中國國產JL-10A型雷達也是一種選擇,但目前不知道它的研制進度是否能跟上殲-10的服役時間。由于殲-10的生產已陸續展開,因此它的雷達應當已經選擇完畢,但目前仍沒有與雷達具體型號相關的報道。  中國的殲-11(蘇-27和蘇-30)裝備了一種高性能的紅外搜索跟蹤和激光測距一體化系統,這為戰機提供了完全被動搜索和跟蹤能力。殲-10自然也有可能裝備一種同樣或者類似的系統。但在殲-10的原型機和預生產型機上看不到用于容納紅外搜索跟蹤系統的球狀結構,似乎也沒有其他的機身窗口顯示有內置的該類系統。  武器裝備  殲-10裝備了一門半埋入式雙管23毫米機炮(俄制Gsh-23型機炮的中國版),位置在進氣口下方前起落架左側。殲-10的機身下設計了11個掛架:六個在機翼下、一個在機腹下中軸線上、其余四個為機腹下方兩側半共開工的串聯掛架(與幻影-2000、“陣風”和F-15E的機腹掛架配置類似)。中國官方尚未公布殲-10的外掛載荷能力,但估計為5500公斤。  根據照片可以看出,殲-10的原型和預生產型機大多掛載兩枚PL-8(以制“怪蛇”Ⅲ)近程紅外制導導彈。殲-10的武器系統還將包括已經在殲-11上使用的俄制空空導彈(R-73近程和R-77中程主動制導導彈),以及中國的PL-12中程雷達制導空空導彈。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殲-10也可以攜帶國產和俄制的空地導彈和激光制導炸彈(包括鷹擊-8K反艦導彈和新型鷹擊-9反輻射導彈),以及非制導炸彈和航空火箭彈。  據報道,用于殲-10的導航和目標指示吊艙正在研發之中,這些設備可能與機炮對稱安置在進氣道的右側。  技術和作戰考慮  當獲得有關殲-10的首批情報時,雖然西方國家知道它先進的氣動布局和技術直接來自以色列“幼獅”戰斗機,但還是認為它是一種輕型戰斗機。實際上直到最近,大部分西方媒體在提供殲-10的評估數據時仍是基于“幼獅”戰斗機的重量、尺寸和技術性能。  但在獲得了準確的數據后,顯露在人們面前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殲-10實際上是一種中型戰斗機,在作戰性能上類似于F-16C Block 50和幻影2000-5,或者更準確點說,就像單發的歐洲戰斗機或“陣風”。因此,說殲-10與最新的F-16型號具有相當的作戰能力一點也不為過,只是它的機身更大,并有更好的發展前景。殲-10最初的設計選擇中,與當前西方戰斗機設計思路不謀而合的地方得到了加強,特別是采用可調節式進氣道。  殲-10與其他亞洲國家的國產戰斗機一樣,當前最現實的問題是其航電設備和制導武器的發展進程和可靠性。另外一個需要關注的是數字線傳飛控系統,它不僅存在著可靠性問題,而且在與滿載現代航電系統的戰斗機結合以后,它是否能夠全面發揮潛能也將令人拭目以待。 美國F-22新型戰斗機   F-22,是美國空軍委托洛克希德、波音以及通用動力公司合作研制的新一代戰斗機,也是專家們所指的目前唯一面世的“第四代戰斗機”,它將成為本世紀初葉的主戰機種。主要用途是壓取戰區制空權,因而也是F-15的后繼型號。   F-22采用政黨雙垂尾雙發單座布局。垂尾向外傾斜27度,恰好處于一般隱身設計的邊緣。其兩側進氣口裝在邊條翼下方,與噴口一樣,都作了抑制紅外輻射的隱身設計,主翼和平尾采用一致的后掠角和后緣前掠角,都是小展弦比的梯形平面形,水泡型座艙蓋凸出于前機身上部,全部投放武器都隱蔽地掛在4個內部彈艙之中。   F-22的戰斗損耗率在十年后僅為F-15的二十分之一,維護人員將減半,一個中隊20年中的維持成本將比F-15少5億美元。   F-22除執行空中優勢任務外,也能使用聯合直接攻擊彈藥之類的武器進行精確對地攻擊。由于隱身和超音速巡航的需要,在隱身狀態F-22的基本軍械裝置被安裝在機內。不過它也有原設計用于掛副油箱和導彈的4個翼下掛點,用于在非隱身狀態掛載副油箱和武器。   據稱,F-22可選掛“響尾蛇”和AIM-120等先進的空對空導彈、450千克聯合直接攻擊炸彈。每次飛行,可在每個內部彈艙中掛1-2枚中程空對空飛彈或1-2枚“響尾蛇”導彈。如不考慮隱身問題,另可在翼下增設4個掛架,每個掛架可掛彈2300千克,它像征著一只6000加侖油箱或2枚導彈。下面是J-10。

熱心網友

F22

熱心網友

飛機只是武器的平臺載體,你有一個好的雷達、導彈,難道用J-7就打不下F-22??!!

熱心網友

一架F-22最少能同時消滅3架J-10

熱心網友

F-22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飛得快一點,看得遠一點,隱身性能好一點而已一架J-10打不過它,六架同時從上下左右前后攻擊,我就不信它還能跑得了?

熱心網友

你要看是那種作戰

熱心網友

J10是三代機,F22是四代機,當然是F22強。但我們的下一代機應該會比F22強。

熱心網友

肯定是美國的F-22猛禽戰斗機厲害了

熱心網友

準三代機和四代機,你說哪個強??以后問問題,給點分數,行不?大家回答也辛苦啊!!

熱心網友

您這個問題問錯了,應該是J-13與F-22誰更厲害!

熱心網友

22與10哪個更強?證明: 因為2210 所以22比10強

熱心網友

當然是F22咯

熱心網友

這還問,肯定是F-22了,不過等我們的下代戰機應該目標就是F-22了!

熱心網友

F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