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是什么樣的,后期呢?我很好奇?
熱心網友
艾滋病的常見癥狀 許多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在潛伏期沒有任何自覺癥狀,但也有一部分人在感染早期(病毒復制開始階段,感染后2-4周,介于5天-3月)可以出現非特異性的急性HIV感染綜合征,表現似單核細胞增多癥:發燒、盜汗、頭暈、無力、咽痛、不適、肌痛、頭痛、關節痛、軀干丘斑疹、腹瀉、淋巴結病(主要累及腋窩、枕部及頸部淋巴結,也可出現全身淋巴結腫大,可持續存在數月,甚至數年)等類似“感冒”的癥狀...
熱心網友
艾滋病的常見癥狀 許多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在潛伏期沒有任何自覺癥狀,但也有一部分人在感染早期(病毒復制開始階段,感染后2-4周,介于5天-3月)可以出現非特異性的急性HIV感染綜合征,表現似單核細胞增多癥:發燒、盜汗、頭暈、無力、咽痛、不適、肌痛、頭痛、關節痛、軀干丘斑疹、腹瀉、淋巴結病(主要累及腋窩、枕部及頸部淋巴結,也可出現全身淋巴結腫大,可持續存在數月,甚至數年)等類似“感冒”的癥狀,有些人還可發生腹瀉。這種癥狀通常持續1-2周后就會消失,此后病人便轉入無癥狀的潛伏期。它與EB病毒引起的單核細胞增多癥主要鑒別是:突然發作、扁桃體基本正常、常見口腔潰瘍、皮疹及腹瀉,此外還可能出現無菌性腦膜炎、外周神經癥、腦病、脾腫大等。原發急性感染的檢出主要靠檢查HIV抗體。隨后感染者進入長期無癥狀潛伏期,此時病毒復制處于低水平狀態。在某些因素作用下病毒復制被激活,由于病毒大量增殖,損傷機體的淋巴細胞,從而逐步增強免疫缺陷,感染者呈現艾滋相關綜合征,最后轉成艾滋病。潛伏期病人的血液中有艾滋病病毒,血清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查呈陽性反應,這樣的人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稱艾滋病病毒攜帶者,簡稱帶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很強的傳染性,是傳播艾滋病最重要的傳染源。 HIV引起緩慢漸進性感染,具有很長無癥潛狀期,平均潛伏期7-10年,每年約4-10%發展為艾滋病,12年內發病率65%,15年內95%,少數在感染后17年仍未發病;發病后病程平均為1年半。在很長的潛伏期中,感染者雖然沒有自覺癥狀,外表一如常人,但全身免疫系統仍在繼續受到艾滋病病毒的破壞,到免疫系統功能再也不能維持最低的防御能力時,多種對正常人不會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便會使患者發生條件性感染,引起腦、肺、胃腸道和其他部位的病變及癥狀。一些惡性腫瘤也因患者抵抗力極度低下而產生。艾滋病人的癥狀因為發生條件性感染的內臟和發生腫瘤的部位不同,表現為多種多樣。 常見的癥狀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一般性癥狀 持續發燒、虛弱、盜汗、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體重下降在三個月之內可達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別明顯。 (2)呼吸道癥狀 長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嚴重時痰中帶血。 (3)消化道癥狀 食欲下降、厭食、惡心、嘔吐、腹瀉、嚴重時可便血。通常用于治療消化道感染的藥物對這種腹瀉無效。 (4)神經系統癥狀 頭暈、頭痛、反應遲鈍、智力減退、精神異常、抽風、偏癱、癡呆等。 (5)皮膚和粘膜損害 彌漫性丘疹、帶狀皰疹、口腔和咽部粘膜炎癥及潰爛。 (6)腫瘤 可出現多種惡性腫瘤,位于體表的卡波希氏肉瘤可見紅色或紫紅色的斑疹、丘疹和浸潤性腫塊。 所以,艾滋病的癥狀是非常復雜的。 臨床常分三期。首先隱性期,感染病毒后,患者出現發熱,頭痛,惡心,脾腫大持續3~14天,癥狀自行消失,進入無癥狀期,受感染后2個月抗體即轉為陽性。若全身淋巴結再次腫大,發熱、腹瀉均超過1月以上為第二期,接下來為第三期,配偶雙方都染上艾滋病毒。一期一般無癥狀,對性欲無影響,可過性生活,但性交的時間、性交次數不宜過長過多。若一方未受感染,應禁止性生活,決不能再感染上病毒。二、三期患者已有多種臨床癥狀,心理上遭受嚴重打擊,性欲被強烈抑制。治療艾滋病無特效藥物,目前應用的藥物,對性功能又有抑制作用,因此,二、三期應減少性生活,以治療為主。 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將HIV感染分成臨床四期: 一、無癥狀期一-無明顯癥狀或有遷延性淋巴結腫大。 二、輕癥期一-體重減輕<10%,輕度皮膚粘膜損害如皮炎、癢疹、霉菌性指甲感染、口腔潰瘍、口角炎、反復發作上呼吸道感染。淋巴細胞總數>2000/mm3,CD4細胞500mm3。 三、中癥期-一消耗性癥侯群:體重減輕>10%,原因不明發熱>1月,原因不明腹瀉>1月,口腔炎,口腔粘膜白斑、肺結核等。淋巴細胞總數1000-2000/mm3,CD4細胞200-500/mm3。 四、重癥期一-消耗性癥侯群加重,各種繼發感染,各種繼發腫瘤,原因不明運動障礙等。淋巴細胞總數〈1000/mm3,CD4細胞〈200/mm3(降至100左右,病人最多再存活1年)。 AIDS 的 病 理 改 變 AIDS是由HIV感染所致,常繼發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死亡率很高,病理改變可分三大類: 1.免疫缺陷的形態表現,主要見于淋巴結、胸腺、脾及其它淋巴樣組織,表現為淋巴細胞顯著減少,淋巴濾泡和生發中心缺如。 2.機會性感染:最常見的是巨細胞病毒(CMV)和卡氏囊蟲肺炎(PCP),也是AIDS病人的最主要死因。 3.腫瘤:最常見為卡波西氏肉瘤KS,目前認為是診斷AIDS的標記性病變,可廣泛分布于體表任何部位或體內任何器官。其次為非何杰金氏惡性淋巴瘤,具有組織學分化低,惡性度高的特征。 綜合有關資料,迄今為止,AIDS的病理形態學尚未發現明顯的特異性改變,但有其特點。診斷AIDS必須結合病史、臨床表現、細胞免疫缺陷的實驗室依據、以及重要的血清HIV抗體陽性結果,而病理形態變化對AIDS的確診,無疑也有著重要意義。 艾滋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可以分為3種情況:即亞臨床HIV感染、艾滋病相關綜合征和艾滋病. 一、亞臨床型HIV感染:指患者感染了艾滋病毒.抗HIV抗體檢測為陽性,但無臨床癥狀或癥狀輕微.T淋巴細胞功能正常,流行巴內一直無癥狀,也可于若干年后,特別是機體抵抗力下時,發展成艾滋病相關綜合征或艾滋病。 二、艾滋病相關綜合征:表現為慢性結續性淋巴結病毒和因T淋巴細胞免疫功能缺陷而引起發熱,體重下降,腹瀉、乏力、盜汗以及二重感染,此期HIV抗體陽性,TH細胞數量明顯減少。 三、艾滋病:是指臨床癥狀充分且典型其臨床表現主要為兩個方面。 1、二重感染或條件致病性感染,包括卡氏肺囊蟲感染,慢性隱性隱孢子蟲感染、念球菌感染、隱球菌感染、皰疹病毒感染等。 2、惡性腫瘤:包括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等。 據我經驗,艾滋病是免疫系統破壞,其本身沒有什么癥狀,各種體現出來的癥狀都是其他疾病,比如肺炎等的癥狀。 如果你懷疑自己受到了艾滋病病毒感染,一定要到經市衛生局批準的具有艾滋病病毒抗體檢驗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去檢查。本市各大醫院、衛生防疫站、性病防治機構均是獲準的檢驗機構。千萬不要找“游醫”檢查治療。如果經實驗檢驗證明抗體是陽性,說明你自己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但還不是艾滋病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