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
熱心網友
鄂倫春族主要分布于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和黑龍江省呼瑪、遜克、愛輝、嘉陰等縣。人口6900余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鄂倫春族的族名始見于清初。“鄂倫春”一詞有兩種含義:“使用馴鹿的人”和“山嶺上的人”。 鄂倫春民族有自已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但無文字。一般通用漢語文。信奉薩滿教,崇拜自然物。 解放前,鄂倫春族還處于原始社會,社會內部尚未形成社會分工,只有男女老少之間的自然分工。社會生產以集體狩獵為主,采集和捕魚為輔。五十年代后,在政府的扶持下,鄂倫春人開始走出森林從事農耕和工業。鄂倫春地區還成為中國重要森林工業基地。鄂倫春族的手工業也比較發達,主要有皮毛制品和樺皮制品。 1945年解放。1951年10月1日成立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資料來源:新華社資料庫)
熱心網友
鄂倫春族 主要分布于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布特哈旗和黑龍江省呼瑪、遜克、愛輝、嘉陰等縣。“鄂倫春”一詞有兩種含義:“使用馴鹿的人”和“山嶺上的人”。 鄂倫春民族有自已的語言,一般通用漢語文。信奉薩滿教,崇拜自然物。 新中國成立前,鄂倫春族還處于原始社會,社會內部尚未形成社會分工,只有男女老少之間的自然分工。社會生產以集體狩獵為主,采集和捕魚為輔。五十年代后,在政府的扶持下,鄂倫春人開始走出森林從事農耕和工業。 習俗鄂倫春族很注重禮儀,尊老愛幼是傳統。無論在什么場合,都必須讓老者坐在正位,飲酒要由老人開杯,吃肉吃飯要等老人舉刀動筷后,其他人才能動。 鄂倫春族好客,賓友光臨,除好酒好肉接待外,客人臨別之際,還要饋贈自家的土特產。鄂倫春族待客純樸、誠懇,獵人馱肉歸來,不管相識與否,只要你說想要一點肉,主人立即把獵刀交給你,從何部位割,割多少,都由客人自己動手,主人十分慷慨大方。 食俗過去一直以各種獸肉為主食,一般日食一、兩餐,用餐時間也不固定。近年來,鄂倫春族的日常飲食多了許多米面品種,面包餃子也很常見。 鄂倫春族食肉面很廣,除森林里各種野獸外,還捕食飛禽和河里的魚類。食用最多見的是狍肉,其次是犴肉,把犴鼻視為美味佳饌。 鄂倫春族的成年男子都好飲酒,所飲用的酒有兩種,一種是馬奶酒,用馬奶、小米和稷子米放在一起,發酵一星期,然后用蒸酒器蒸,家家都能自釀;另一種是白酒,大都是由外地輸入。 節慶每年臘月二十三和春節的早晨,鄂倫春族家庭都要拜火神,向篝火燒香,并扔進一塊肉和灑下一杯酒,當客人來拜年時,也要先拜火,然后往火里扔一塊肉和一杯酒(多由客人自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