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很困惑的母親,因為我心愛的兒子很害怕我離開他,每次我上班走,他總是害怕的哇哇大哭,我很心疼他,什么道理都講過了,可是不見起色,我很希望有此經歷的朋友能給我幫助,真誠的謝謝大家.
熱心網友
善待寶寶的分離焦慮情緒 2004-7-26 13:15:00 健康娃娃 關鍵詞: 分離焦慮情緒 善待寶寶的分離焦慮情緒 媽媽出門時寶寶總是拉著媽媽衣服下擺的情景,對于很多父母來說并不陌生。他們會不顧其他一切誘惑、緊緊地依附著媽媽——無論你走到哪里,他總是一個“割”不掉的“小尾巴”,這使很多父母親感到傷神。 這是寶寶特有的分離焦慮,在他們小小的世界里,長期和他們共處的是傾心照顧著他們的爸爸媽媽,寶寶和爸媽之間,建立了一種最親密的關系,在父母的身邊,他們有安全感,當父母要離開他們時,這種安全的心理狀態就會消失,于是寶寶會產生和父母分離的焦慮。如何才能減輕寶寶們的這一心理感受呢?可以先給他們做一些準備,讓他們慢慢地適應這種分離。 先期準備 l試著離開孩子一段時間——將她交給一個照看者(保姆或者祖父母)。 在寶寶小的時候,可以讓他(她)短暫地離開父母一段時間(幾個小時),離開時間可逐步延長,使之逐步適應,這樣做對父母和孩子雙方都是有益的。 l告訴你的孩子當你不在時是在做什么。 告訴你的孩子,當你外出時是在做什么,向他描述當你不在時你將在哪里,他將要做什么,使他有個心理準備。例如,告訴孩子說:“你爸爸和我將要出去辦事,會晚一點回來。阿姨會安排你的午飯,會給你講故事,抱你上床。”或告訴他說:“我現在要去做飯了。當我做完飯后,我們就可以一起講故事了。” l和寶寶玩躲貓貓的游戲。 這個簡單的游戲會讓孩子知道:東西(包括你)走了以后還會回來的。學步的小孩和學齡前兒童可以以多種方式玩這種游戲:用他們的手或其他東西遮住眼睛,看別人用手或其他東西遮眼睛。對于二到五歲的孩子可以參與到更加活躍的游戲:捉迷藏。 l要讓孩子在思想上對分離有所準備 告訴你的孩子你會離開一點時間,并告訴他自己可以安排時間。比如說,“你已經是個大男孩了。我知道我走后你會很乖的,自己可以做什么,應該注意些什么,使他有個心理準備,知道該怎么辦。”如果你不告而別會使他吃驚,并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事,會產生恐懼……并會擔心你也會再次突然消失。 當寶寶心理上有了準備之后,爸爸媽媽要試著和他們分離,或許在這過程中反復,此時爸媽又該怎么辦呢? YES n當你的孩子不喜歡你離開時,要有他會吵鬧的思想準備。 盡量要使孩子知道當你不在他身邊的時間,已為他作好了安排,他不必擔心,更不需要害怕。這樣會減少吵鬧的機會,即使出現吵鬧,最終了會平息下來。 n要表揚孩子在你不在他身邊時的良好表現。 讓你的孩子知道你為他已有獨自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比如說,“當我洗碗做飯時,你能自己玩,我感到非常自豪。”這樣會增強他的自信心和獨立能力,這對與你們都將受益。 n用游戲的方式慢慢地開始與孩子分離。 如果你的孩子從一歲開始就過多的占用你的時間,那么就一起玩“鬧鐘游戲”吧。開始時可和他一起玩五分鐘,再讓他獨自玩五分鐘。在玩這類游戲的過程中,會增 獨自玩的興趣,延長玩的時間,并逐步養成獨自玩的習慣。 NO u當你的孩子依附你時,自己不要感到不安。 你不安的情緒會毫無保留的傳染給你的孩子,讓他感到和你分離是非同小可的。 u不要給予混淆的信息。 當你握著他,輕拍他,或撫摩他時,不要讓他離開。這樣會使他迷惑到底是留還是走。可以對孩子說“讓媽媽抱抱,然后我們說再見” u不要使孩子養成把生病當成一種尋求特別關注的機會。 不能允許孩子在生病時做一些平時不能被接受的事,但應認真而細心地給予照顧,情緒平衡安定,不要增加焦慮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