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商務印書館2001年修訂版新華詞典1390頁常用科技名詞規范簡表上寫混沌這個詞類別是力學,但在這個詞的含義中并沒有與之有關的,望各位予以解答,謝謝。
熱心網友
混沌與牛頓力學的內在隨機性牛頓力學最早形成對物體運動的確定性描述,被稱為確定性理論。應用牛頓第二定律時,如果已知物體所受的力和它的初始運動狀態,則物體在此狀態以前和以后的運動是完全確定的,這類運動是可“重現”、可“預報”的。比如行星的運動可以預報,日蝕、月蝕與潮汐一樣可以預見,對航天飛機與導彈的運行可勾劃出準確的歷程。經典物理學的這些光輝成就導致決定論的觀點長期以來統治著宏觀世界,到18世紀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把決定論思想發展到了頂峰,他有這樣一段名言:“設想有位智者在每一瞬間得知激勵大自然的所有的力,以及組成它的所有物體的相互位置,如果這位智者如此博大精深,他能對這樣眾多的數據進行分析,把宇宙間最龐大物體和最輕微原子的運動包容于一個公式之中,那么對他來說沒有什么事情是不確定的,將來就像過去一樣展現在他的眼前。”本世紀初期,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龐加萊(Poincare,1854年—1912年)研究了受到引力相互作用的三個星體(例如,一個恒星和兩個行星)的軌道問題,他考慮到由初始點位置的不同所引起的軌道行為的差異,證明了軌道的復雜性。60年代以后,人們又繼續討論了一些限制性的三體問題及其它非線性動力學方程的問題,證明了這些方程的非線性項帶來了系統的混沌行為,表現出對初值改變的敏感性,系統呈現出長時間行為的不確定性或隨機性,從而沖破了牛頓力學的決定論觀念,揭示出牛頓力學也具有內在的隨機性。近30年來,人們不僅在自然界和實驗室中觀察到了許多混沌現象,而且認識到混沌產生的條件、所經歷的途徑及其特征,在理論上發現了一些有關產生混沌現象的普遍規律。目前對混沌現象的研究已經成為一個跨學科的十分活躍的新方向,有人認為混沌理論是繼相對論、量子論之后,20世紀物理學的第三個最大的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