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洋水師何時建立? 2.北洋水師覆滅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 3.有兩張圖片,網上找不到,反正是有關北洋水師的,一幅寫著___(這個看不清)公軍海,另一幅看不清,若知道,就請大約回答一下吧!

熱心網友

  北洋艦隊于1888年正式組成,擁有軍艦25艘,官兵4000多人.覆滅的標志是1895年日軍占領北洋海軍基地威海威.

熱心網友

1 the yearof 18852

熱心網友

以北洋水師的悲慘命運鑒中國現代海軍發展未來 悲壯的中日海戰已經過去有一個多世紀了,可是時間的長河洗刷不掉這歷史的屈辱。以史為鑒的國訓讓我們再次回顧歷史,回顧中國那段萬分黑暗的時期。   1874年清正府藩屬國流球的漁民因為大風意外漂流到了臺灣。漁民與當地的高山族人發生了沖突。清政府對此事做了妥善處理。但是這一莊清正府內部的家務事卻引起了鄰居日本的不滿,原來日本早就計劃有朝一日獨自吞并流求,并以流求為跳板侵占臺灣。他們秘密派出幾艘裝滿士兵的商船,準備侵占臺灣。但很快被清政府知道,于是派出幾艘進代化軍艦前往臺灣。乘坐商船來的日本人第一次看到了大清朝的艦隊,迫于清軍的威力。驚惶失措的日本人逃離了臺灣。這一近代史上中日之間的第一次真面沖突似乎以清軍的獲勝結束,但實際結果卻并非如此。由于實行民治為新,日本幾乎在一夜之間從封建時期進入了近代文明時期。美國聯合英國和法國為了在臺灣能夠獲得最大的利益。名義上是為中日調停,實際上是幫助日本一起向清政府施壓。在三國的“調停”下,理虧的日本竟然要清政府賠償50萬兩白銀。一向軟弱的清政府接受了賠償。清政府對這點小錢并不在乎,但讓他們感到震驚的是,日本這個在平時都不常被提起的小國,再買了幾艘外國輪船后竟然也像列強一樣敢侵犯大清國土。國人的自信心再一次受到了來自海上的沉重打擊。在賠款條約簽訂后的第六天,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憤然上奏清廷,強調了海防問題的急迫性。清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在當天就發布上諭,令沿海沿江各督撫們在一個月內將各自的討論結果上奏朝廷,一場海防大討論隨即展開。尤其是李鴻章的奏折寫的非常清楚。他講“日本進在肘腋,將永為中土之患。”限期一個月的海防大討論最終在大半年后結束后,清政府決定建立南,北洋兩支水師。并每年撥款400萬兩白銀軍費。李鴻章在苦行經營幾年后最終將在德國購買的定遠號和志遠號鐵甲巨艦為中心的北洋水師建成為亞洲第一大水師,縱橫東海。由于當時日本海軍相差中國甚遠,北洋水師極大的制約了日本的擴張野心。清政府組建海軍只為防御,從來沒有想過去征服日本。但卻大大的激發了人本人加緊組建海軍的愿望。  隨后的幾年,正如大家所知,清政府承諾的每年400萬兩白銀,從來沒有給足過,平均每年只能拿到175萬兩。就這樣還被慈禧太后挪用了750萬兩白銀修建頤和園,這筆錢足夠再買4艘定遠級鐵甲巨艦。李鴻章感慨的說“如果海軍軍費能夠正常下撥給北洋海師的話,恐怕將來全世界的海洋到處都會有大清的炮艦。”可是從1888年到中日爆發海戰前的10年間,北洋水師竟然一艘軍艦都沒有購買。而此時的日本政府卻早以將海路軍的發展作為日本的首要方向。日本海軍的快速發展不僅使中國在前些年爭取到的軍備優勢被拉平,而且使得歐美各國都大為震驚。日本人輕輕的出了一口長氣。侵略中國的計劃終于有條件實施了。  隨后朝鮮爆發內戰要求中國派兵支援。清政府租界了英國的船運兵前往朝鮮,第一批兩艘運兵船和中國的護衛艦順利到達朝鮮。但護衛艦在返航途中卻遇到了三艘日本軍艦不宣而戰的開火。中國的管帶驚呆了,在水兵跑來請戰時才醒悟過來下令開火。(從此不宣而戰成為日本海軍的傳統,一直沿襲到1941年偷襲珍珠港和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爭一個多小時后,中國兩艘軍艦多處受傷邊打邊徹,突然看到前方遠處有兩艘船駛來,知道是清軍的第二批運兵船,于是發信號告訴他們戰爭已爆發,趕快返航。可是只有一艘船返航了。另一艘船依仗是大英帝國的商船,日本人不敢開火而繼續前進。結果最終卻被日本軍艦擊沉。700多清軍葬身大海。而后,日本人侮蔑清軍控制了那艘英國商船,日本人不得已才將其擊沉,應該讓清政府承擔責任。另一艘清軍軍艦在日本船的追擊下掛上了白棋投降,后來干脆掛上日本旗。但日本艦繼續開火,眼看就要將清艦擊沉。就在這生死一刻,清艦上一名普通炮兵王國成在沒有任何命令的情況下沖到了炮臺前與一位叫李世貿的運炮手協力將15公分口徑的尾炮瞄準了日艦。第一發炮彈正好擊中日艦的桅樓,日艦被打的艦身一震,艦上的日軍還沒有明白怎么回事,王國成的第二發炮彈又猛然落下,擊中了日艦的后甲板。可惜第三枚炮彈在日艦旁邊的海面爆炸,擊起了一個巨大的水柱。日艦放慢了追擊的腳步。此時王國成已經打紅了眼,他發出的第四發炮彈再一次準確的命中日艦,日艦艦首有些下沉。10分鐘后,日艦慢慢轉舵返航。王國成打出的四炮拯救了清艦上的全體官兵。也使他戰后獲得了500兩白銀的賞賜。當日艦退卻后清艦上的官兵要求掉頭追擊日艦,將其擊沉,并且解救另外兩艘清艦,如果當時真能轉舵以艦首主炮追擊日艦,真有可能將其擊沉,并解救另外兩艘船。但管帶只顧離開戰場不敢再冒風險。。。。。。。  北洋水師的定遠號和志遠號在甲午海戰時并沒有被日艦群擊沉,但也未逃惡運,北洋水師最后的劉公島戰役中定遠艦被魚雷擊中,丁汝昌為了不留給日本人,下令自己將定遠號炸沉,而志遠號和另外九艘軍艦被日軍俘獲,編入了日軍艦隊。  千言萬語表述不完我思緒的彭湃。悲憤交加的心情無處發泄。只能寄希望于我國現代海軍的建設。希望我們的現代鐵甲巨艦能夠戰勝敵國,希望不要再有太多的退卻,再多的臨陣逃脫。來源:中學歷史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