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wǎng)友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國際舞臺上發(fā)生了一起重大事件——前蘇聯(lián)出兵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導火索是捷共改革派領導人杜布切克倡導的自由化運動,史稱“布拉格之春”。1968年1月,捷共中央召開全會,杜布切克當選為中央第一書記。他上臺后公開向“蘇聯(lián)模式”挑戰(zhàn),通過了《行動綱領》,提出改革黨的領導體制,實行有計劃的市場經(jīng)濟,由此拉開了“布拉格之春”的序幕。   前蘇聯(lián)領導人勃列日涅夫認為捷共《行動綱領》是在國內搞自由化,復辟資本主義,“絕對不能容忍”,向捷共施加壓力。杜布切克不吃這一套,回信硬頂了回去。 勃列日涅夫對此十分惱火,采取軟硬兼施兩手,一方面提議舉行兩國最高領導人會議,另一方面則在捷境外舉行大規(guī)模軍事演習,進行赤裸裸的武力威脅。   捷共改革派領導人在捷民眾的強力支持下,在蘇、捷兩國領導人的會談中據(jù)理力爭,拒絕蘇方提出的無理要求。二戰(zhàn)時的英雄、捷克斯洛伐克總統(tǒng)斯沃博達將軍以辭職表示憤慨。會談氣氛十分緊張,劍拔弩張,勃列日涅夫甚至犯了心臟病。最后,捷共領導人中途退場,以示抗議。   面對捷共領導人的抵抗,蘇共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決定以武力扼殺“布拉格之春”,表面上放出舉行華約組織領導人會談的煙霧彈,暗中則調兵遣將,大軍壓境。8月20日深夜,蘇聯(lián)發(fā)動突然襲擊,一架蘇聯(lián)“民用客機”飛臨布拉格上空,佯稱飛機發(fā)生故障,請求準許緊急降落。在獲準著陸后,機場指揮塔被蘇軍突擊隊員占領,接著載有坦克和全副武裝的蘇聯(lián)部隊的軍用飛機源源不斷地在機場降落,控制了首都布拉格,杜布切克等捷共領導人被押解到莫斯科。與此同時,蘇聯(lián)及華約其他國家的50萬大軍也從各個方向出兵。一夜之間,捷克斯洛伐克便被占領。   蘇聯(lián)侵捷行動,引起了捷國內民眾和國際社會的強烈抗議。蘇聯(lián)原想拋開杜布切克、直接扶植親蘇政權的圖謀受挫,不得不轉而同捷克斯洛伐克總統(tǒng)斯沃博達談判,企圖取得軍事入侵占領的“合法化”。斯沃博達在會談中痛斥蘇方揚言要把捷并入蘇加盟共和國的威脅,表示:寧可選擇死亡的道路,血戰(zhàn)到底,也決不投降。   蘇聯(lián)無法壓服捷領導人,面對國際上的壓力,不敢強行成立傀儡政府,只好釋放杜布切克等人參與最后階段的會談。捷方被迫接受了蘇軍占領“不是干涉內政”的說法,簽訂了城下之盟《莫斯科議定書》。隨后,捷領導人返回布拉格。杜布切克雖仍擔任捷共第一書記,但已失去實權,不得不隨著克里姆林宮的指揮棒轉。   “布拉格之春”就這樣被扼殺了。但是,捷民眾對蘇聯(lián)入侵的反抗從未停止,不斷爆發(fā)反蘇示威活動。對此,蘇聯(lián)大為惱火,下令免除杜布切克捷共中央第一書記職務,由親蘇的胡薩克接任。胡薩克上臺伊始,大舉清算改革運動,在捷共黨內大清洗。   然而,歷史的潮流是阻擋不住的。21年后柏林墻倒塌,蘇軍撤出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案得到平反。杜布切克等改革派也恢復了名譽。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歷史上,一頁屈辱的篇章終于成為過去。。

熱心網(wǎng)友

看看米蘭 昆德拉的作品就會明白了

熱心網(wǎng)友

就是第一位的意思遺憾的是布拉格的春天很快便凋凌了

熱心網(wǎng)友

查白度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