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盤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盤驅動器。把盤體與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減少了硬盤接口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盤制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為硬盤生產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盤是否與其它廠商生產的控制器兼容。對用戶而言,硬盤安裝起來也更為方便。IDE這一接口技術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斷發展,性能也不斷的提高,其擁有的價格低廉、兼容性強的特點,為其造就了其它類型硬盤無法替代的地位。IDE代表著硬盤的一種類型,但在實際的應用中,人們也習慣用IDE來稱呼最早出現IDE類型硬盤ATA-1,這種類型的接口隨著接口技術的發展已經被淘汰了,而其后發展分支出更多類型的硬盤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屬于IDE硬盤。 IDE接口也稱之為ATA接口。ATA的英文拼寫為“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含義是“高級技術附加裝置”。ATA接口最早是在1986年由康柏、西部數據等幾家公司共同開發的,在九十年代初開始應用于臺式機系統。ATA接口從誕生至今,共推出了7個不同的版本,分別是:ATA-1(IDE)、ATA-2(EIDE Enhanced IDE/Fast ATA)、ATA-3(FastATA-2)、ATA-4(ATA33)、ATA-5(ATA66)、ATA-6(ATA100)、ATA-7(ATA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