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文解字》中查不到這兩個字,這兩個字的由來,最早如何書寫?從什么時候有這兩個字?

熱心網友

滋,益也。——《說文》通“孳”。滋生;繁殖無使滋蔓。——《左傳·隱公元年》草木庳小不滋。——《呂氏春秋·明理》事滋無成。——《左傳·襄公八年》樹德務滋,除惡務本。——《書·泰誓下》墨井鹽池,玄滋素液。——左思《魏都賦》流光驛驛,甘滋泥泥。——鄒陽《酒賦》這是幾個著名的古典中的滋。按照時間來推斷,應該最先出現于左傳。說文中也有這個字的解釋。蔓,葛屬。——《說文》青樹翠蔓。——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丹藤翠蔓。——宋·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蔓廣則歧多,歧多則饒子。——《齊民要術·種瓜》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杜甫《新婚別》形聲。從艸,曼聲。本義:藤蔓,草本蔓生植物的枝莖野有蔓草。——《詩·鄭風·野有蔓草》。傳:“延也。”斂蔓于野。——《詩·唐風·葛生》不蔓不枝。——宋·周敦頤《愛蓮說》無使滋蔓,蔓,難圖也。——《左傳·隱公元年》這些是蔓的。應該,也是左傳里面的。說文中也有解釋啊。最先指藤蔓,然后,引為纏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