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月陽樓記》中的千古明句,那么到底是范仲淹先生在哪里寫的?

熱心網友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在河南鄧州(范仲淹被貶之地)的花洲書院寫成的。受同在朝中為官的好朋友滕子京所托,(滕子京后被貶到岳陽,政績突出,重修岳陽樓),為重修岳陽樓作序而成!(他是參照滕子京所畫岳陽樓圖借酒興想像抒懷而成)

熱心網友

到岳陽,登岳陽樓,方知以《岳陽樓記》名傳千古的范仲淹其實并沒有來過岳陽,此文只是應岳州知府滕子京之邀請在饒州寫成的。范與滕為宋仁宗祥符年間同榜進士,好朋友,又同因為人正直而遭誣貶,范罷參知政事,知鄧州;滕由左司諫貶為岳州知府。滕子京上任為人民辦了許多好事,“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其中一項就是重修面對洞庭湖的岳州西城樓。落成之時想起“同為天涯淪落人”的范仲淹,寫了一封“求記書”,知他未到過岳陽,附上一幅《洞庭秋晚圖》作為寫作參考。才高八斗的范希文果然不負所望,一揮而就,寫成一篇氣勢闊大、恣肆淋漓,情景交融的雄文,通篇365字,入用賦體,四字句珠走玉盤。并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名句,成為千古絕唱歷史記載,范仲俺的父親曾在澧縣東鄰的安鄉縣做官。安之鄉和岳陽同為湘北門戶,一東一西,隔洞庭湖相望。在澧縣、安鄉生活過幾年的范仲淹自然對洞庭湖十分熟悉,感悟頗多,所以寫起《岳陽樓記》駕輕就熟,一氣呵成。不僅有高度藝術概括,“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陽,氣象萬千”,還有細致入微的形象描繪,“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這般形象而又具體的精彩文字,若無仔細觀察,親歷體驗,是絕對無法想象、編造出來的。   還有,以范仲淹正直而坦蕩的人格和藝術修養,也絕不會做出無中生有、虛構之筆墨的。寫作之妙,在于揚長避短。沒見過岳陽樓,就回避《滕王閣序》那樣樓臺景物的描寫,對整個工程只做一般性社會背景的勾畫,“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幾語帶過。并以“前人之述備矣”一句,明示樓之形狀并非筆墨中心,可以闕而不提。而以更多筆墨,把八百里洞庭風光描繪得惟妙惟肖,繪聲繪色,不惜文字,潑墨如注。看似文章重心,實則為最后自己的憂樂觀做鋪墊。用洞庭湖水的波瀾,襯托自己胸中的波瀾。   所以,《岳陽樓記》成為我國散文創作的經典,岳陽樓也因滕子京修樓、范仲淹作記、蘇子美書丹、邵竦篆額,號稱“天下四絕”。。

熱心網友

其實很簡單,在岳陽樓參觀時寫的.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