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K1坦克使用的是線膛炮還是滑膛炮?

熱心網友

南朝鮮生產的88式主戰坦克曾稱K-1坦克,研制型號為XK-1-ROKIT(即大韓民國本土坦克)。 自侵朝戰爭以來,進朝鮮陸軍一直裝備美制坦克,且多為美軍淘汰車型,裝備有1147輛M48和250輛M47坦克,其中大多數M48坦克已改裝成M48A5。為加強裝甲部隊在90年代的戰斗力而發展自己的國防工業,南朝鮮于1979年決定研制第二代適合本國使用、性能優良的主戰坦克并向美國陸軍及工業界請求協助,最后對新坦克的性能要求由南朝鮮提出,研制工作由兩國聯合進行,試制工作由美方承擔。經多個廠家競爭,1980年南朝鮮選定美國克萊斯勒(Chrysler)公司承捏樣車設計和試制工作。1982年2月由于克萊斯勒公司將其軍品部賣給了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公司,該坦克的研制工作也改由通用動力公司地面系統分部(GDLSD)負責。 該坦克的設計充分考慮了朝鮮半島的獨特地形和南朝鮮坦克乘員的人體特點。由于通用動力公司當時正在研制XM1坦克,因此該坦克借用了許多XM1坦克技術,也縮短了試制周期。兩者外形相似,只是88式坦克略小,與M1坦克可稱為姐妹車。 1983年試制出未裝炮塔,配有重量的首輛機動性底盤試驗車(ATR),同年11月運至阿伯丁試驗場(Aberdeen Proving Grounds)進行機動性和可靠性試驗。 1983年12月完成第二輛樣車,亦即火控底盤試驗車(FCTR),1984年2月運至阿伯丁試驗場進行火控試驗。此即南朝鮮新坦克的最終樣車。 985年,該坦克開始在云達(Hyundai)公司批量生產,首輛生產型車于1986年完成,首次露面是在1987年10月南朝鮮建軍節閱兵式上。1987年9月首批200多輛88式主戰坦克交付陸軍裝備。88式主戰坦克預定生產量至少為700輛,若要出口則必須取得美國政府的同意。估計每輛車成本不會超過150萬美元。 目前,南朝鮮正在考慮以該坦克底盤研制搶救車。 結構特點一、總體布置 該坦克是傳統的炮塔型坦克,由裝甲車體和炮塔兩部分組成。 總體采用傳統布置,駕駛員位于車體左前方,車體中央是戰斗艙,其上部是炮塔,車體后部是動力艙,內裝發動機和傳動裝置。 炮長位于炮塔內右前方,車長位于炮長后方且稍高,裝填手位于火炮左側。 炮塔外形低矮、緊湊、為焊接結構。駕駛員座椅采用半后靠式,有利于降低炮塔座圈高度,從而使車輛總高度下降,炮塔頂高為2。25m。 與M1坦克相比,該坦克外形尺寸較小,總體積減少約1/4,車重輕7。25t,適合于丘陵地帶作戰。 該坦克采用AN/VRC-12型電臺和AN/VIC-1(V)型車內通信系統。 二、武器系統 1。主要武器該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門M68A1式105mm坦克炮,該炮由美國活特弗里特(Watervliet)兵工廠制造。炮管壽命是200~300發。彈種無具體規定。 2。彈藥88式坦克主炮彈藥基數為47發,全部存放在車體內中部。M68A1炮可發射多種彈藥,主要有M392A2 APDS-T(曳光脫殼穿甲彈),整彈重量18。6kg,最大初速為1478m/s;M774 APFSDS-T(曳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整彈重量為17。23kg,最大初速為1524m/s;XM797APFSDS-T(曳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為M774炮彈的教練彈;M456/M456A2HEAT-T(曳光破甲彈),整彈重量為21。79kg,最大初速為1173m/s;M416WP(發煙彈),整彈重量為20。68kg,最大初速為736。5m/s;M490/M490A1 TP-T(曳光教練彈),整彈重20。41kg,最大初速為1170m/s;M724A1 TPDS-T(曳光脫殼教練彈),重14。51kg,最大初速為1539m/s;M393 HEP-T系列(碎甲彈),整彈重20。41kg,最大初速為731。5m/s。 3。火控系統該坦克采用獵潛式(Hyunter-killer)目標捕捉/火控系統,反應迅速,能有效地對付多個目標,是引進美國休斯(Hughes)航空公司的產品,車長和炮長均能實施作戰。由于配有具有獨立車長搜索方式的SFIM公司的VS508-13雙倍率(3×和10×)穩定的周視晝間瞄準鏡,車長可首先捕捉到目標,然后按動按鈕,驅動炮塔和火炮,對準目標。此時,車長可將該目標交給炮長而去捕捉下一個目標(可在炮長視野外),也可完成從捕捉目標到射擊目標的全部工作。 在最初生產型車輛中,炮長主瞄準鏡(GPS)是一種雙向穩定的雙倍率晝/夜潛望式瞄準鏡,它是以休斯公司為M1和豹2坦克提供的瞄準鏡為基礎改裝的,白天放大倍率為1×和10×。該瞄準鏡內還裝有雙目鏡熱像儀和類似于M1坦克內裝的摻釹釔鋁石榴石激光測距儀。 第二批生產型車輛擬裝得克薩斯(Texas)儀器公司的裝有CO2激光測距儀的炮長用坦克熱成像主瞄準鏡(GPTTS)。該瞄準鏡配有1個雙向穩定的頭部棱鏡裝置(晝間觀察通道可選的放大倍率為8×、3×和1×)和帶有夜間觀察用熱像儀的雙目鏡。炮長的M939型輔助瞄準鏡是一個與主炮并列安裝的鉸接式望遠鏡,其放大倍率為8×,由美國科爾摩根公司光電分部(Electro-Optical Division of Kollmorgen Corporation)制造。 數字式彈道計算機由加拿大計算設備(Computing Devices of Canada)公司提供,與M1坦克裝的相似。炮塔后部安裝有環境儀器(Environmental Instruments)公司的橫風傳感器。電液式火炮俯仰和炮塔旋轉驅動系統由卡迪拉克·蓋奇(Cadillac Gage)公司提供。方向機變速箱是專門為88式坦克設計的,旨在提供最佳的傳動比。 由于主瞄準鏡配有雙向穩定系統和主炮有雙向穩定系統,88式坦克具有行進間射擊的能力。 駕駛員配有一個與M1A1坦克上裝的相似的貝爾德(Baird)像增強被動式晝用潛望鏡。在夜間駕駛時,駕駛員可使用AN/VAS-3型被動式熱成像儀,熱紅外圖像顯示在TV顯示器上。 4。輔助武器該車用M60E2式7。62mm并列機槍與主炮剛性安裝,它是M60式機槍的改進型。該機槍由炮長操縱,車載子彈7200發。 在炮塔頂裝填手出入口處的樞軸上安裝有1挺M60E3式7。62mm輕機槍,由裝填手操縱,用以對付地面近目標和空中直升機等。該槍射速550發/min,子彈初速860m/s,其最大有效射程是1000m。 在炮塔頂部用支架安裝有1挺12。7mm M2式高射機槍,由車長使用,能夠用于對付直升機和輕型裝甲車輛及單兵反坦克武器,該高射機槍可360°回轉,射速為450~600發/min,子彈初速為810m/s,高低射界為-20°~+60°。車載12。7mm子彈2000發。此外還有車載8枚手榴彈。 三、推進系統 1。發動機樣車動力采用泰萊達因·大陸(Teledyne Continental)公司的882KW(1200馬力)AVCR-1790-1B型12缸可變壓縮比渦輪增壓柴油機。該機曾于1980年在超M60坦克上安裝使用。由于美國政府限制該機出口,88式坦克生產型車取消了該方案。 該坦克生產型車動力換用聯邦德國MTU公司的MB871ka-501型4沖程8缸水冷多種燃料發動機,在2600r/min時輸出功率是882kW(1200馬力)。 2。傳動裝置樣車采用與AVCR-1790型柴油機匹配的聯邦德國倫克(Renk)公司的RK304型全自動傳動裝置,生產型車改用聯邦德國ZF公司的LSG3000型全自動傳動裝置,其液力變矩器在所有排檔均可機械閉鎖。該傳動裝置有4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由微機控制自動換檔。行車制動器包括液力制動器和多片式機械制動器,后者安裝在傳動裝置外面,停車制動器獨立于行車制動器。轉向機構為既具有機械式3半徑轉向裝置又具有無級液壓轉向裝置的復合式。 3。行動裝置該坦克的行動裝置每側各有6個負重輪,主動輪在車體后部,誘導輪在車體前部,每側有3個托帶輪。采用液氣和扭桿混合式懸掛裝置,在第一、二、六負重輪處采用外裝式液氣懸掛;在第三、四、五負重輪處采用簡單而可靠的扭桿懸掛,因為這些處負重輪行程和沖擊負荷較小。采用液氣懸掛可使用坦克前后傾斜,在采用低矮炮塔外形而限制主炮高低射界的條件下,通過調節車體俯仰角,可以加大主炮的高低射界。該坦克的火炮俯角從原有的-7°增大到-10°,最大仰角為20°,符合朝鮮半島山地使用要求。此外,液氣懸掛的使用也提高了車輛行駛性能,負重輪行程高達500mm,可以較高的車速(40km/h)在起伏地上行駛。調節車體后可越過1m高的垂直障礙。 駕駛員可通過座椅處的控制裝置來遠距離調節履帶的松緊度(有兩種工況的調定),以適應不同路面,減少滾動阻力。 該坦克采用固定襯墊的雙銷履帶,寬635mm,其結構與M1坦克的T156履帶相似。 四、防護系統 該坦克采用了鋼裝甲板和特種裝甲,材料與M1坦克的相同。由于采用了外形低矮的炮塔,車體尺寸減小,中彈面積減少了8%。 炮塔正面兩側均裝有M239型蜂窩式6聯裝煙幕彈發射器,車載煙幕彈24發。炮塔周圍的儲物箱可起到間隔裝甲的作用,增加了防護能力。車體兩側裝有裝甲裙板,且后部裙板較高,使動力艙側部受到保護。 車內安裝的哈隆(Halon)自動雙路滅火系統能在60ms內把火撲滅,無集體三防裝置,配備有單人防毒面具,車上裝有M8A1三防警報系統和M13A1型毒氣顆粒過濾器。 性能數據型號          88式 乘員          4人 戰斗全重        51000kg 單位功率        17。3kW/t 單位壓力        84。0kPa 車長(火炮向前)     9。672m 車體長         7。477m 車寬          3。594m 車高  至炮塔頂       2。248m  至車體頂       1。790m 履帶寬         635mm 公路最大速度      65km/h 平均越野速度      40km/h 爬60%坡速度       8km/h 0—32km/h加速時間    9。4s 燃料儲備        1173L 公路最大行程      500km 車底距地高       0。46m 爬坡度         60% 涉水深  有準備        1。8m  無準備        1。2m 攀垂直墻高       1m 越壕寬         2。74m 發動機  生產公司       聯邦德國MTU公司  型號         MB871Ka-501  類型         4沖程8缸水冷多種燃料發動機  功率/轉速       88kW/2600r/min 傳動裝置  生產公司       聯邦德國ZF公司  型號         LSG3000  類型         液力機械全自動  前進檔/倒檔數     4/2 轉向裝置類型      3半徑再生式加液壓無級 主制動器類型      多片式 液力制動器       有 懸掛裝置類型      液氣-扭桿混合式 主要武器口徑/型號/類型 105mm/M68A1/線膛 并列武器口徑/型號/數量 7。62mm/M60E2/1挺 防空武器口徑/型號/數量 7。62mm/M60E3/1挺             (裝填手用)             12。7mm/M2/1挺             (車長用) 煙幕彈發射器型號/數量  M239/2×6具 彈藥基數  105mm         47發  12。7mm         2000發  7。62mm         7200發 炮塔驅動方式      電液/手動 炮塔施轉范圍      360° 車長超越控制      有 火炮俯仰范圍      -10°~+20° 火炮穩定器       雙向 三防裝置        有 滅火抑爆系統      有 。

熱心網友

韓國K1坦克,是由美國通用?恿鏡年?地系統部門(設?和生產M-1坦克公司)發展的,所以外形和設?,基本上就是美國M-1坦克縮小板.因?n國地形多山脈和河流,所以??位較輕,同?r,考?]到?κ殖r的主力坦克已經是過?r落后武器,因此主炮是美制M-68式105mm綫膛炮,足??凍r坦克.不過,韓國的國情己經開始改變,視日??楦蟮??在?橙?因此,改良的K1A1坦克,裝?溆?20mm滑膛炮,全新的火控系統,向德國引進新型反坦克穿甲??.?度??0式坦克.

熱心網友

線膛炮,美制M68,105MM。K1A1的是美制M256 ,120MM滑膛。但是估計K1A1不會正式裝備韓軍(現在還沒有裝備)。理由有兩點:朝鮮的T62落后于K1。不必急著換裝。120毫米的整裝彈人工裝填對亞洲國家始終吃不消。太重了。就連日,中都沒有用人工裝的。而且換裝M256后K1A1的炮彈量降低到了史無前例的32發。這顯然對韓國來說是無法接受的。韓國已經有了下一帶的XK2(120MM滑膛,帶自動裝彈機)研發計劃了。K1A1估計就只能停留在樣車階段了。

熱心網友

105毫米線膛炮.K1A1為120MM.K2為L55A5(與豹2一樣).

熱心網友

現在是滑膛炮

熱心網友

K1主戰坦克是韓國人在美國M1主戰坦克基礎上研制生產的新型戰車,用以取代陳舊的M48A5。K1的外形與美軍M1十分相似,被喻為兄弟戰車。但兩者仍有差異,因K1是根據韓國的地理環境研制,它的車身較低,體積比M1小,最主要的區別是K1的動力系統是德國制造的MTUMB871Ka-501柴油發動機,而不是M1采用的燃氣輪機。武器方面,K1主炮為105毫米線膛炮,1996年改用120毫米滑膛炮,防盾部分有所修改。

熱心網友

105毫米M68A1線膛炮×1(備彈47發)

熱心網友

K1主戰坦克是韓國陸軍為了替換老舊的美制M47和M48坦克,從70年代開始研制的。1980年選擇了美國的M1為藍本,設計和研制出的新一代主戰坦克。1983年出樣車,1985年出現名為XK-1的原型車,1986年完成首輛生產型車,首次露面是在1987年10月南朝鮮建軍節閱兵式上。1987年9月加入現役。為了配合當時舉辦漢城奧運會,曾將新戰車命名88式。K1主戰坦克裝備近千輛是韓國目前坦克中的主力。戰斗全重:51噸 尺寸:長 9。67米 寬 3。60米 高 2。25米 公路最高速度:65公里/小時 越野最高速度:40公里/小時 公路最大行程:500公里 動力:德國MTU 871 Ka-501柴油機 1200馬力 攀垂直墻高:1米 越壕寬:2。74米 涉水深:1。8米 乘員:4名 武器: 105毫米M68A1線膛炮×1(備彈47發) 12。7毫米高射機槍×1 7。62毫米并列機槍×1 7。62毫米輔助機槍×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