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8.日本仍有數百萬軍隊,但卻為何不與即將登陸的美軍進行本土決戰,而要投降?
熱心網友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首腦(蘇聯后來加入)經過反復協商和斗爭通過了《波茨坦公告》。公告是向日本發出的最后通牒,用美國人的話說是“非投降即毀滅”。但直到8月5日,日本陸軍仍在頑固堅持“本土決戰”。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顆原子彈,當日就有7萬多人死亡,廣島成為一片廢墟。8月9日凌晨,蘇聯紅軍分四路進入中國東北,對日本關東軍發起全線攻擊。在此后的幾個小時,美國又在日本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這使長期在軍國主義毒害下的日本民眾受到極大震撼。 中國軍民和東南亞軍民也開始全面反攻,日本已經搖搖欲墜. 9日上午11時,“六巨頭”聚會商議對策。他們是日本的核心內閣。其中主和派3名:首相鈴木貫太郎、海相米內光政、外相東鄉茂德。主戰派3名:首領是陸相阿南惟幾大將、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大將、軍令部總長豐田副武海軍大將。“六巨頭”對于是戰是和爭執不下,最終不得不請天皇做出裁決。12日,天皇裕仁在防空洞里召開了最后一次御前會議。這位走到戰爭盡頭的統治者以悲愴凄慘的聲調,解釋不能再戰的理由,他不時用戴著白手套的手擦拭臉頰上的淚水。死硬分子們相繼起立,要求天皇準予照會盟國修改公告,如不修改就戰斗到底,死里求生。但裕仁堅持說:“為了營救萬民,以對祖宗在天之靈,如有必要,我準備隨時站在麥克風前,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此時,這伙曾不可一世的戰爭狂人,不禁失聲痛哭。。
熱心網友
國力已經消耗殆盡,沒有能力和資本了。戰爭不是在于人,而是財力問題。就象美國,有錢可以去雇傭軍隊。
熱心網友
日本人被美國人扔下的兩顆原子彈嚇破了膽啊!哈哈~
熱心網友
考慮到民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