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我記得自己硬是非要在第一時間看到影片不可。如此執著,是因為在網上看了太多有關它的介紹,聽了太多它的宣傳。雖說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好在評論界對影片也并非都是溢美之詞。 說影片有誤導歪曲史實之嫌,我認為過了分,但是它的確嚴重避重就輕。在穆斯林領袖、英雄人物撒拉丁的注釋上,還算客觀(在911以后的歐美世界,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容易);只不過對于十字軍的殘酷一面用的篇幅極少,有欠公正。實際上“十字軍東征”乃侵略戰爭,阿拉伯人才叫做保衛戰。不論怎么說,這是一部從歐洲人的觀點出發的電影。他們認為這段歷史的關鍵,是對“宗教”態度的變化——這是一個與歐洲文藝復興息息相關的問題。 也就是說,電影的主旨是宗教與心靈,非戰爭。 (一)關于故事 一開始就直接進入“宗教”主題了,Balian(Orlando Bloom奧蘭多布魯飾)的妻子因為自殺而不得好好安葬,基督教認為自殺者違背教義,該下地獄。Balian 一心尋求“寬恕”。卻不肯給予遠道而來尋找自己的父親Godfrey(Liam Neeson連恩內森飾)一句“寬恕”的話。 “去耶路撒冷找寬恕把,”父親說“也許你再也見不到我,但是你總是找得到耶路撒冷的。” 因為有人奪取妻子脖子上的十字架(在他的眼里應該是不讓她安息的意思),Balian一時沖動開了殺戒。他不得不離開他的鐵匠鋪去追尋父親,父親一言不發接納了這個逃犯兒子,付出的代價是生命。 在重傷的父親床前,他開始聽他敘述耶路撒冷的未來,“一個新的國度,一個良心的國度,一個天堂的國度。”Godfrey身為法國貴族,領地卻在耶路撒冷國。父親死前叫他效忠國王,又凄涼地加了一句:“如果國王不在了,你就效忠人民吧。” 經歷千辛萬苦來到圣城,Balian 自認已放棄信仰。他不知道上帝到底要求他做什么。他父親的朋友禁衛軍統領Tiberias (Jeremy Irons杰瑞米愛恩斯飾) 顯然與其政見相同,但是他是個純粹的政治家,不像Godfrey是個理想家哲學家。政敵Guy de Lusignan是王城駙馬,一個與教會走得很近的激進派,不滿國王Baldwin(Edward Norton愛德華諾頓飾)對于穆斯林異教徒的寬容,主張一舉殲滅異教勢力,苦于兵權不在握,只能搞些幕后小動作,卑鄙之至。 Balian 見到了國王,一個十六歲即被診斷麻風病,注定活不過30歲的君主,然而,沉重的面具并未阻擋他對自己國度的感情,“人說我的病是上帝的詛咒,”他笑道,“因為我允許異教徒駐守圣地。我說,這話好不公平!”短短幾分鐘對話,Balian就意識到,Baldwin國王值得效忠。 然而國王畢竟心有余而力不足,與駙馬狼狽為奸的強勢派Reynald一伙終于搞出事端,引起穆斯林領袖撒拉丁的不滿,后者率領2000萬大軍逼近耶路撒冷邊境。國王毅然決定御駕親征。Balian在自己的領地也已先一步投入戰爭,雖說根本寡不敵眾,但勇氣可嘉,毫無畏懼。幸好,他此次遇到的對手是他在趕往圣城的路上相遇相知的穆斯林戰士(撒拉丁的徒弟)。千鈞一發之際,閃閃發光的耶路撒冷十字軍在國王帶領下到達。 國王拖著重病纖弱的身體與撒拉丁交涉,他的真誠感動了撒拉丁,在答應嚴懲Reynald的前提下同意撤兵。總算暫時避免浩劫。然而此次出征亦使Baldwin國王心力憔悴,為了阻斷駙馬Guy de Lusignan的合法王位繼承權,他懇求Balian娶其妹Sibylla公主(Eva Green飾)為妻,然后暗殺Guy de Lusignan。Balian拒絕了,在他看來,這樣的陰謀與小人無異,他說:“要么我們立志創建‘良心的國度’,要么我們什么都不是。” 國王駕崩,不出所料Guy de Lusignan一得兵權,就四處挑撥起戰,不顧Tiberias與 Balian 的規勸,執意在準備不充分的條件下率兵前去攻打。結果部隊缺水少糧,全軍覆沒。好友之死使得 Tiberias心灰意冷,眼見自己畢生征戰換來的圣城即將變為焦土,他決定率領騎士軍團離開,只剩下Balian一人駐守。Tiberias一句話點出十字軍征戰概況:“年輕時我以為在為宗教和信仰作戰,到得老來,才曉得不過是為了財產、封地和權利。” Balian 鼓勵人們看淡宗教,為“人民”而戰。在他眼里,宗教已不再狹隘,“人心”才最重要,此時此刻,回味著父親的?g?g教導,他終于明白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奮斗幾個日日夜夜之后,他的頑強使得英雄撒拉丁亦為之折服,保證入城決不殺害一婦一儒。 Balian于是問他:“對你來說耶路撒冷值得什么呢?What does Jerusalem worth? ” 撒拉丁回答道:“也許沒什么,也許是‘全部’。Nothing,… Everything。” Balian微笑,“那么,這‘天堂國度’就交給你了。” 他淡然回城,對公主說:“‘天堂國度’,在這里(指頭部)和這里(指心)。” 。
熱心網友
喲感覺嗎?
熱心網友
沒看,覺得一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