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F1是Formula One的縮寫,中文一般翻譯為一級方程式,是由FIA所舉辦的國際級賽事。這項賽事的全名為FIA( Formula One Championship) ,一般譯為一級方程式錦標賽。參加賽事的隊伍,依循著主辦單位FIA所訂定的技術規章與賽事規章,在全球各地進行巡回賽,并依各場比賽的 結果排名,取得積分,并在年度比賽結束時,以積分的多寡,決定年度名次的賽事。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在2005賽季,國際汽聯出臺了有關輪胎、引擎以及空氣動力學套件和排位賽的新規則,目的在于加強車手的安全性和給F1減速。 F1比賽是怎樣安排的?賽程分為三天 F1比賽賽程分為三天,其中包含了:星期五的自由練習、星期六的第一階段排位賽和周日上午的第二階段排位賽,以及周日下午的正賽組成。   想要在決賽當天的起跑在線占有一席之地,必須經過測時排位賽的考驗,在為時一小時的測時排位賽內,每位車手只能跑一圈。其中第一次排位賽以車手上一站成績的倒序出場,獲得最好成績者最后出場,第二次排位賽以第一次排位賽的成績倒序出場。兩段排位成績相加最快者,正賽中便可排頭位,稱為P。P。(Pole Position),又稱為「竿位」。在一些路面較狹窄、超車困難的跑道,排位順序對于比賽的結果將有直接的影響。決賽前有一圈的暖胎,然后在起跑前有30秒的倒數,由5個一組的燈號所控制,5個紅燈同時熄滅時比賽就開始。賽程以300公里(蒙地卡羅為特例)或2小時為限,看何者先完成,比賽就算結束。最長與最短的賽程分別為日本站的310。352公里與摩納哥站的262。626公里。   決賽過程中必須視輪胎的磨耗以及油耗狀態進入維修站換胎以及加油,稱為Pit Stop。特殊設計的加油系統,加油速率為每秒12公升,加油管需要三人扶持,才能承受加油時所產生的力量。平均每場比賽大約加油兩次,每次約加油60公升,一次的Pit Stop需要21人來完成,通常花6—12秒來為賽車加油以及換胎。   每一站的完賽前8名車手可以分別獲得10、8、6、5、4、3、2、1的積分。年度總冠軍是在一整年賽季中獲得積分最多的車手,現役車手邁-舒馬赫已經是7年的年度冠軍。車隊積分是以該車隊兩部賽車的積分和,整個賽季拿下積分最多的車隊可拿下年度車隊冠軍。   2005賽季對排位賽的修改   2005賽季新的排位賽規則規定:排位賽將分別在周六下午和周日上午各舉行一場。兩場比賽的成績相加作為最后的成績。   第一輪排位賽將在當地時間周六下午13點至14點進行,這一點與今年的賽制保持不變,每位車手仍然只需要完成一個計時單圈,出場的順序根據上一站的比賽結果決定。   第二輪排位賽則會于當地時間周日上午10點至11點舉行,采用單圈計時制,車手出發的順序根據周六排位賽的結果來決定(周六最快的車手在周日將最后出發做第二輪排位賽的成績)   賽車在周六排位賽時將不限油量。第一輪排位賽后,車隊仍然可以做適當的練習,更改調教,包括對載油量重新估配。但周日的排位賽每輛賽車必須帶著下午正式比賽的用油。在正式比賽開始前,賽車的油量將不允許再次進行調整。   兩場排位賽的成績將相加作為最終的排位依據,相加時間最短的車手贏得該場比賽的桿位。   都有哪些種制裁方式?   制裁的程度由斥責到終身禁賽不等, 包括罰金, 驅逐出比賽, 停賽, 和扣除世錦賽積分。 對于資格賽中的違規, 無論是運動或技術規則方面的, 賽事干事都可能取消此賽手的所有單圈記時。 因此, 他們有權在發車區批準或終止車手發車。 在比賽進行中, 賽事干事也可以對車手實行時間處罰, 被處罰的車手必須返回他的維修區并在那里停留10秒。 實際上, 此處罰會導致比10秒多得多的時間損失, 因為遭到處罰的車手必須經過窄道駛入維修區, 然后再駛出, 這會使速度降低很多。 經過這一處罰, 實際時間損失會在25-40秒。 如果時間處罰發生在比賽的最后5圈, 被處罰車手會被在比賽記時上加25秒, 而不采用10秒的停車處罰。 F1賽車基本規格及改進 自從1950年開展這項運動以來,國際汽車聯合會曾對規則進行過無數次的修改。為了確保安全,一級方程式車賽組織者曾不止一次地探索如何挖掘那些把改進賽車性能作為第一目標的工程師們的創造才能。錦標賽的技術規則僅用了20多葉來明確規定工程師的工作范圍,翻開一看就能發現一級方程式賽車的定義為“一種至少有四個不在一條線上的輪子的車輛,其中至少有兩個輪子用于轉向,至少有兩個輪子用于驅動”。對于規定,工程師們應盡量做到什么程度,以便獲得那極為重要的百分之幾秒,這個基本定義非常重要。     立法者   技術委員會的14名委員是由國際汽車聯合會的最高權利機構世界理事會(WORLD COUNCIL)選出的。由這些資深技術人員、工程師中的一位起草規則,然后提交世界理事會批準。     F1賽車基本規格     1、鼻錐:賽車前段與前軸中心線間的距離不得超過1200MM,寬度限制在1400MM以內。     2、雙管路制動系統:制動系統分為兩條獨立的管路。當一條管路發生故障,另一條仍能繼續起作用。     3、耐沖擊車身:象普通汽車一樣,每種新款賽車的樣車都必須經受破壞試驗。    4、安全油箱:油箱必須是可變形又刺不破的,這個象“膀胱”一樣的東西是用凱夫勒(KEVLAR)強化橡膠制成,油箱的出油管必須是自動端油式。     5、最多為12缸:發動機排量限制為3000毫升,汽缸數不超過12個。不允許采用渦輪增壓,只允許用往復式活塞發動機,此條款禁止使用旋轉(即轉子發動機)技術。     6、四輪:一級方程式賽車必須有四個輪子,其寬度不能超過360MM,車身不能蓋住輪子。     7、后翼板:后懸不能超過1000MM,寬度限制在500MM以內,而高度不超過800MM。    8、變速器:前進檔至少有4個,最多為7個。必須要有倒檔。     9、懸架:不允許采用鍍鉻的懸架橫臂和拉桿。     10、座位與全裝備安全帶:六點安全帶是法定必備的,并須經國際汽車聯合會(FIA)的批準。     11、減重的限度:一級方程式賽車規定最小重量(包括車手)為595千克。沒有長度限制,但規定前懸和后懸的最大值。寬度不得超過1800MM。從車駕最低部分算起的總高度不得超過950MM。     改進規則   立法者與工程師之間就一級方程式賽車一直進行爭論,前者往往試圖限制后者的創造才能。而比賽的組織者的任務是使賽車處于合理的限度以內。例如,翼板制動器(1968年)、6輪的使用(1976年)以及渦輪推進賽車(1978年)均已被禁用。如果不是這樣,安全將很難得到保障。     從初期到現今    50年代:裝備前置發動機,大梁式車架,“雪茄”狀流線型車身、窄輪子、車手坐得筆直,在一級方程式比賽的光輝時代的賽車,其設計類似于戰前的汽車。     60年代:車手開始戴頭盔和穿放火套裝,坐姿向后傾斜。發動機移至后部并采用承載式車身。一級方程式已進入了現代化時期。為安全起見,最小重量第一次被提高到450千克,然后又到500千克     70年代:前部的散熱器被移到兩邊后,一級方程式賽車更象一個榫子了。60年代末就已出現的翼板,是一些反過來裝的飛機翼板,以產生將汽車向下壓的壓力。   80年代:限制利用地面效應,而且為使賽車底部產生低壓區的裙狀結構也在80年代初期被禁用。為提高賽車的速度,車隊轉而采取其他措施,主要是采用功率高達1200馬力的增壓式發動機。     90年代:1995年國際汽車聯合會規定只準使用自然吸氣式3升發動機。 F1旗語介紹 · 黃旗 黃旗代表前方車道上有障礙物,比如一輛撞壞的或者出現故障的賽車。提醒車手要小心駕駛。如果障礙賽車停在賽道一側,或者障礙物不在賽道上,那么黃旗會靜止不動。如果障礙物在賽道上,那么黃旗就會來回搖動,以提醒車手做好準備改變方向。如果賽道被徹底堵賽,那么會搖動兩面黃旗。出現黃旗的時候不允許超車。如果一名車手沒有認真讀取黃旗的信息,而仍舊以比賽速度開車來到賽道的事故發生地段,那么這名車手將會受到嚴厲的處罰,甚至會被取消比賽資格。    · 紅黃條紋旗 紅黃條紋旗代表賽到前方路面有油,或者路面較滑,車手應該小心駕駛,直到信號旗收回為止。 如果比賽官員揮動紅黃旗幟,代表著前方不遠處就有所謂的濕滑地帶。     · 白旗 當出現白旗的時候,表示前方有慢速行駛的車輛。可能是一輛救護車,或者一輛拖車,或者是賽會安全車輛。當看到白旗的時候,車手應該小心駕駛,甚至應該適當減速。    · 紅旗  紅旗表示比賽或者試車因故提前結束。紅旗會在整個賽道各個位置同時出示,這個時候車手應該回到賽道末端的檢修車道,并在那里原地待命,以得知是否恢復比賽,并何時恢復比賽。    · 藍旗 藍旗表示后方有速度更快的車輛正在接近,并且準備超車。那么車手就應該往 - 側靠攏,為后來居上的賽車讓路。 在F1比賽中,如果一名車手經過3次搖動綠旗還沒能夠及時為后來的賽車讓出超車路線的話,這名車手將會被處以10分的處罰。    · 綠旗 綠旗表示前方存在的障礙已經得到清除,車手可以重新加速以比賽速度前進,而且還可以超車。    · 黑旗  如果車手的號碼顯示在出發線,同時旁邊有黑旗出現,這表示車手在跑完這一圈之后需要向檢修站匯報。當一名車手因為比賽行為不當而需要對其進行管教的時候,或者當車手在比賽中犯規的時候,需要向車手出示黑旗。出現這種信號時,一般來說車手有可能被取消比賽資格,或者受到時間上的處罰。    · 黑底紅圈旗幟 如果車手的號碼顯示在出發線,同時旁邊有黑底紅圈旗出現,這表示車手需要立即與檢修站取得聯系。當比賽官員懷疑車手的賽車存在機械問題而需要檢修的時候,會出示黑底紅圈旗幟。    · 花色方格旗 當出現花色方格旗的時候,表示比賽或者練習賽結束了。這個時候所有車手都要返回檢修車道或者集中到出發區。從這里車手們需要將他們的賽車開到賽前檢錄處,賽車在這里需要被檢測以確保符合比賽的各項規章制度。對于每次比賽的冠軍,將會為他揮舞花色方格旗;對于亞軍以及后來的車手,花色方格旗將會靜止的出示。 F1信號燈說明 信號燈位于出發線上方的信號燈不僅僅用來顯示出發信號。通過一系列的信號燈,可以傳達很多具體的信號。在比賽開始前的半個小時,車手連同賽車離開檢修站。如果車手愿意的話,他們可以在賽到上進行試跑。但是每跑完一圈,車手必須回到檢修站。之后車手在出發區各就各位,發動機必須熄火。比賽開始前的15分鐘,檢修站車道會關閉。在這時候還沒有在出發區各就各位的車手必須在檢修車道上發車。  熱身賽開始前3分鐘:只有技術人員和比賽官員可以接近賽車。  熱身賽開始前1分鐘:啟動賽車發動機,所有工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必須離開出發區。   熱身賽開始。在一圈的熱身賽結束后,關閉發動機。當所有的車手完成熱身之后,開始自動隨機排序。  為了杜絕搶先出發的發生,最后一個信號燈和出發信號之間可以有3秒鐘的停頓。  熱身賽開始前5分鐘:出發區被關閉。這個時候仍舊在賽道上的車手必須在檢修車道以外出發。他們在出發區的位置仍舊保留。 。

熱心網友

一級方程式的技術條例有兩方面的考慮: 1。 控制賽車的性能以策安全,同時仍然保證賽車的速度和高科技含量; 2。 盡最大可能保證在事故發生時的安全性能。 因此,一級方程式賽車在汽缸容積,燃油,輪胎尺寸,賽車的最小重量及寬度,空氣動力設備(定風翼)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而大多數的電子輔助駕駛系統 被禁止使用。 進一步來說,在車架和防滾架的強度上,可變式油缸(與軍用飛機類似),滅火系統,賽車著裝(防火服,手套等),頭部和頸部的保護上,FIA都做了規定。油 缸和機油箱的位置都有限制以便作出特別的保護。 由于財政的原因,賽車禁止使用非4沖程的引擎,而引擎亦最少需要12氣閥,汽缸 不得為橢圓形。賽車必須有4個輪胎,而其中兩個為驅動輪(的確,在歷史上有過 有6個輪胎的一級方程式賽車)(Ayrton按:即1976-1977年的泰里爾Tyrell 036 賽車,由Jody Scheckter和Patrick Dapailler駕駛,并且在瑞典的Anderstorp賽 道取得過包攬冠亞的成績)。 。

熱心網友

F1是Formula One的縮寫,中文一般翻譯為一級方程式,是由FIA所舉辦的國際級賽事。這項賽事的全名為FIA( Formula One Championship) ,一般譯為一級方程式錦標賽。參加賽事的隊伍,依循著主辦單位FIA所訂定的技術規章與賽事規章,在全球各地進行巡回賽,并依各場比賽的 結果排名,取得積分,并在年度比賽結束時,以積分的多寡,決定年度名次的賽事。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在2005賽季,國際汽聯出臺了有關輪胎、引擎以及空氣動力學套件和排位賽的新規則,目的在于加強車手的安全性和給F1減速。 F1比賽是怎樣安排的?賽程分為三天 F1比賽賽程分為三天,其中包含了:星期五的自由練習、星期六的第一階段排位賽和周日上午的第二階段排位賽,以及周日下午的正賽組成。   想要在決賽當天的起跑在線占有一席之地,必須經過測時排位賽的考驗,在為時一小時的測時排位賽內,每位車手只能跑一圈。其中第一次排位賽以車手上一站成績的倒序出場,獲得最好成績者最后出場,第二次排位賽以第一次排位賽的成績倒序出場。兩段排位成績相加最快者,正賽中便可排頭位,稱為P。P。(Pole Position),又稱為「竿位」。在一些路面較狹窄、超車困難的跑道,排位順序對于比賽的結果將有直接的影響。決賽前有一圈的暖胎,然后在起跑前有30秒的倒數,由5個一組的燈號所控制,5個紅燈同時熄滅時比賽就開始。賽程以300公里(蒙地卡羅為特例)或2小時為限,看何者先完成,比賽就算結束。最長與最短的賽程分別為日本站的310。352公里與摩納哥站的262。626公里。   決賽過程中必須視輪胎的磨耗以及油耗狀態進入維修站換胎以及加油,稱為Pit Stop。特殊設計的加油系統,加油速率為每秒12公升,加油管需要三人扶持,才能承受加油時所產生的力量。平均每場比賽大約加油兩次,每次約加油60公升,一次的Pit Stop需要21人來完成,通常花6—12秒來為賽車加油以及換胎。   每一站的完賽前8名車手可以分別獲得10、8、6、5、4、3、2、1的積分。年度總冠軍是在一整年賽季中獲得積分最多的車手,現役車手邁-舒馬赫已經是7年的年度冠軍。車隊積分是以該車隊兩部賽車的積分和,整個賽季拿下積分最多的車隊可拿下年度車隊冠軍。   2005賽季對排位賽的修改   2005賽季新的排位賽規則規定:排位賽將分別在周六下午和周日上午各舉行一場。兩場比賽的成績相加作為最后的成績。   第一輪排位賽將在當地時間周六下午13點至14點進行,這一點與今年的賽制保持不變,每位車手仍然只需要完成一個計時單圈,出場的順序根據上一站的比賽結果決定。   第二輪排位賽則會于當地時間周日上午10點至11點舉行,采用單圈計時制,車手出發的順序根據周六排位賽的結果來決定(周六最快的車手在周日將最后出發做第二輪排位賽的成績)   賽車在周六排位賽時將不限油量。第一輪排位賽后,車隊仍然可以做適當的練習,更改調教,包括對載油量重新估配。但周日的排位賽每輛賽車必須帶著下午正式比賽的用油。在正式比賽開始前,賽車的油量將不允許再次進行調整。   兩場排位賽的成績將相加作為最終的排位依據,相加時間最短的車手贏得該場比賽的桿位。   都有哪些種制裁方式?   制裁的程度由斥責到終身禁賽不等, 包括罰金, 驅逐出比賽, 停賽, 和扣除世錦賽積分。 對于資格賽中的違規, 無論是運動或技術規則方面的, 賽事干事都可能取消此賽手的所有單圈記時。 因此, 他們有權在發車區批準或終止車手發車。 在比賽進行中, 賽事干事也可以對車手實行時間處罰, 被處罰的車手必須返回他的維修區并在那里停留10秒。 實際上, 此處罰會導致比10秒多得多的時間損失, 因為遭到處罰的車手必須經過窄道駛入維修區, 然后再駛出, 這會使速度降低很多。 經過這一處罰, 實際時間損失會在25-40秒。 如果時間處罰發生在比賽的最后5圈, 被處罰車手會被在比賽記時上加25秒, 而不采用10秒的停車處罰。 F1賽車基本規格及改進 自從1950年開展這項運動以來,國際汽車聯合會曾對規則進行過無數次的修改。為了確保安全,一級方程式車賽組織者曾不止一次地探索如何挖掘那些把改進賽車性能作為第一目標的工程師們的創造才能。錦標賽的技術規則僅用了20多葉來明確規定工程師的工作范圍,翻開一看就能發現一級方程式賽車的定義為“一種至少有四個不在一條線上的輪子的車輛,其中至少有兩個輪子用于轉向,至少有兩個輪子用于驅動”。對于規定,工程師們應盡量做到什么程度,以便獲得那極為重要的百分之幾秒,這個基本定義非常重要。     立法者   技術委員會的14名委員是由國際汽車聯合會的最高權利機構世界理事會(WORLD COUNCIL)選出的。由這些資深技術人員、工程師中的一位起草規則,然后提交世界理事會批準。     F1賽車基本規格     1、鼻錐:賽車前段與前軸中心線間的距離不得超過1200MM,寬度限制在1400MM以內。     2、雙管路制動系統:制動系統分為兩條獨立的管路。當一條管路發生故障,另一條仍能繼續起作用。     3、耐沖擊車身:象普通汽車一樣,每種新款賽車的樣車都必須經受破壞試驗。    4、安全油箱:油箱必須是可變形又刺不破的,這個象“膀胱”一樣的東西是用凱夫勒(KEVLAR)強化橡膠制成,油箱的出油管必須是自動端油式。     5、最多為12缸:發動機排量限制為3000毫升,汽缸數不超過12個。不允許采用渦輪增壓,只允許用往復式活塞發動機,此條款禁止使用旋轉(即轉子發動機)技術。     6、四輪:一級方程式賽車必須有四個輪子,其寬度不能超過360MM,車身不能蓋住輪子。     7、后翼板:后懸不能超過1000MM,寬度限制在500MM以內,而高度不超過800MM。    8、變速器:前進檔至少有4個,最多為7個。必須要有倒檔。     9、懸架:不允許采用鍍鉻的懸架橫臂和拉桿。     10、座位與全裝備安全帶:六點安全帶是法定必備的,并須經國際汽車聯合會(FIA)的批準。     11、減重的限度:一級方程式賽車規定最小重量(包括車手)為595千克。沒有長度限制,但規定前懸和后懸的最大值。寬度不得超過1800MM。從車駕最低部分算起的總高度不得超過950MM。     改進規則   立法者與工程師之間就一級方程式賽車一直進行爭論,前者往往試圖限制后者的創造才能。而比賽的組織者的任務是使賽車處于合理的限度以內。例如,翼板制動器(1968年)、6輪的使用(1976年)以及渦輪推進賽車(1978年)均已被禁用。如果不是這樣,安全將很難得到保障。     從初期到現今    50年代:裝備前置發動機,大梁式車架,“雪茄”狀流線型車身、窄輪子、車手坐得筆直,在一級方程式比賽的光輝時代的賽車,其設計類似于戰前的汽車。     60年代:車手開始戴頭盔和穿放火套裝,坐姿向后傾斜。發動機移至后部并采用承載式車身。一級方程式已進入了現代化時期。為安全起見,最小重量第一次被提高到450千克,然后又到500千克     70年代:前部的散熱器被移到兩邊后,一級方程式賽車更象一個榫子了。60年代末就已出現的翼板,是一些反過來裝的飛機翼板,以產生將汽車向下壓的壓力。   80年代:限制利用地面效應,而且為使賽車底部產生低壓區的裙狀結構也在80年代初期被禁用。為提高賽車的速度,車隊轉而采取其他措施,主要是采用功率高達1200馬力的增壓式發動機。     90年代:1995年國際汽車聯合會規定只準使用自然吸氣式3升發動機。 F1旗語介紹 · 黃旗 黃旗代表前方車道上有障礙物,比如一輛撞壞的或者出現故障的賽車。提醒車手要小心駕駛。如果障礙賽車停在賽道一側,或者障礙物不在賽道上,那么黃旗會靜止不動。如果障礙物在賽道上,那么黃旗就會來回搖動,以提醒車手做好準備改變方向。如果賽道被徹底堵賽,那么會搖動兩面黃旗。出現黃旗的時候不允許超車。如果一名車手沒有認真讀取黃旗的信息,而仍舊以比賽速度開車來到賽道的事故發生地段,那么這名車手將會受到嚴厲的處罰,甚至會被取消比賽資格。    · 紅黃條紋旗 紅黃條紋旗代表賽到前方路面有油,或者路面較滑,車手應該小心駕駛,直到信號旗收回為止。 如果比賽官員揮動紅黃旗幟,代表著前方不遠處就有所謂的濕滑地帶。     · 白旗 當出現白旗的時候,表示前方有慢速行駛的車輛。可能是一輛救護車,或者一輛拖車,或者是賽會安全車輛。當看到白旗的時候,車手應該小心駕駛,甚至應該適當減速。    · 紅旗  紅旗表示比賽或者試車因故提前結束。紅旗會在整個賽道各個位置同時出示,這個時候車手應該回到賽道末端的檢修車道,并在那里原地待命,以得知是否恢復比賽,并何時恢復比賽。    · 藍旗 藍旗表示后方有速度更快的車輛正在接近,并且準備超車。那么車手就應該往 - 側靠攏,為后來居上的賽車讓路。 在F1比賽中,如果一名車手經過3次搖動綠旗還沒能夠及時為后來的賽車讓出超車路線的話,這名車手將會被處以10分的處罰。    · 綠旗 綠旗表示前方存在的障礙已經得到清除,車手可以重新加速以比賽速度前進,而且還可以超車。    · 黑旗  如果車手的號碼顯示在出發線,同時旁邊有黑旗出現,這表示車手在跑完這一圈之后需要向檢修站匯報。當一名車手因為比賽行為不當而需要對其進行管教的時候,或者當車手在比賽中犯規的時候,需要向車手出示黑旗。出現這種信號時,一般來說車手有可能被取消比賽資格,或者受到時間上的處罰。    · 黑底紅圈旗幟 如果車手的號碼顯示在出發線,同時旁邊有黑底紅圈旗出現,這表示車手需要立即與檢修站取得聯系。當比賽官員懷疑車手的賽車存在機械問題而需要檢修的時候,會出示黑底紅圈旗幟。    · 花色方格旗 當出現花色方格旗的時候,表示比賽或者練習賽結束了。這個時候所有車手都要返回檢修車道或者集中到出發區。從這里車手們需要將他們的賽車開到賽前檢錄處,賽車在這里需要被檢測以確保符合比賽的各項規章制度。對于每次比賽的冠軍,將會為他揮舞花色方格旗;對于亞軍以及后來的車手,花色方格旗將會靜止的出示。 F1信號燈說明 信號燈位于出發線上方的信號燈不僅僅用來顯示出發信號。通過一系列的信號燈,可以傳達很多具體的信號。在比賽開始前的半個小時,車手連同賽車離開檢修站。如果車手愿意的話,他們可以在賽到上進行試跑。但是每跑完一圈,車手必須回到檢修站。之后車手在出發區各就各位,發動機必須熄火。比賽開始前的15分鐘,檢修站車道會關閉。在這時候還沒有在出發區各就各位的車手必須在檢修車道上發車。  熱身賽開始前3分鐘:只有技術人員和比賽官員可以接近賽車。  熱身賽開始前1分鐘:啟動賽車發動機,所有工作人員和技術人員必須離開出發區。   熱身賽開始。在一圈的熱身賽結束后,關閉發動機。當所有的車手完成熱身之后,開始自動隨機排序。  為了杜絕搶先出發的發生,最后一個信號燈和出發信號之間可以有3秒鐘的停頓。  熱身賽開始前5分鐘:出發區被關閉。這個時候仍舊在賽道上的車手必須在檢修車道以外出發。他們在出發區的位置仍舊保留。 。

熱心網友

F1,中文稱為“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是英文Formula Grand Prix的簡稱,目前這項比賽的正式全名為——“FIA Formula World Championship”(一級方程式賽車世界錦標賽)。所謂FIA,是F1的主辦單位——總部設于瑞士日內瓦的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FIA是法文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的縮寫),主席是Max Mosley先生。FIA與Bernie Eccelestone所擁有的F1管理公司FOM(Formula One Management)關系密切。總部設于英國倫敦的FOM,負責的是F1在世界各個賽站的商業與廣告業務。   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是由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從1950年起舉辦的The FIA World Championship上開始的。為何叫做Formula(方程式)賽車呢?“方程式”其實就是“規則與限制”的意思,因為F1比賽是在FIA所制訂的規格與規則下來制造賽車以及進行比賽。所有參加的隊伍都必須遵守這套如方程式般精準的規則。而且除了F1之外,還有其他不同等級的方程式比賽,諸如F3、F3000、Formula Ford(福特方程式)、Formula Renault(雷諾方程式)等等,它們都屬于方程式賽車的一種,只是各自的規范不同,而F1是FIA所制訂的方程式賽車規范中等級最高的,因此以1命名。 F1的比賽賽程分為三天,其中包含了:星期五上午11-12點的自由練習(不計成績)及下午2-3點的第一段測時賽(成績作為星期六正式排位賽出發順序的依據):星期六上午9:00-9:45及10:15-11:00的自由練習(不計成績);星期六下午2:00-3:00的測時排位賽(Qualifying):星期日下午2:00的決賽(The Grand Prix)。   星期天的正式比賽當然是最刺激的部分。比賽之前,在現場仍有其他的活動,像開幕儀式、車手繞場,還有一些附屬賽事,但那部分是電視機前的觀眾看不到的。雖然比賽從下午兩點才開始,但其實車手還可以藉著至起跑點報到之前的短暫時間,在賽道上做最后調整。 下午兩點,比賽正式開始。比賽距離約為300公里,差不多需要一個半小時,如有狀況必須延誤,也不得超過兩個小時。比賽結束后隨即進行頒獎。決賽過程中,選手必須視輪胎的磨耗及油耗的狀態進入維修站(Pit)換胎及加油,這稱為Pit Stop。F1賽車使用的是特殊設計的加油系統,加油速率為每秒12公升。加油管需三人扶持才能承受加油時所產生的力量。平均每場比賽大約加油兩次,每次約加油60公升。通常花6到12秒來為賽車加油及換胎。 每一站賽完,前八名車手可分別獲得10、8、6、5、4、3、2、1的積分。一年賽季16場比賽下來,積分最多的車手即獲得F1年度冠軍車手的頭銜。

熱心網友

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的組織者是世界汽車協會FIA(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Automobile)的賽車部。FIA負責管理世界各項賽車活動,除了一級方程式賽 車以外,還包括世界越野賽車錦標賽(World Rally Championship,WRC)、F3000錦 標賽、世界GT系列賽,等等(Ayrton按:不包括北美KART系列賽和NASCAR錦標賽) 。

熱心網友

為什么叫F1?F1是Formula 1的簡寫,是Formula 1 Grand Prix的縮寫,Formula 1GrandPrix譯成中文就是“一級方程式大獎賽”。其實這項比賽的全稱應該是“一級方程式賽車世界錦標賽”,英文寫出來是“FIAFormula1 World Championship”。但是,通常一說F1,大家就能明白,這是在討論陸地上開得最快的機器了。 前面還出現了一個FIA,這是什么意思呢?FIA(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deI’Automobile)是F1的主辦單位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簡稱國際汽聯。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現任主席馬克斯·莫斯利。F1是FIA舉辦的最重要比賽,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不同等級的幾十種其他賽車、摩托車比賽。F1是FIA所制訂的方程式賽車規范中,等級最高的,因此以“1”命名。 FOM(FormulaOneManagement)是F1的管理公司,擁有者是英國巨富伯尼·埃克萊斯通。伯尼是F1真正的老大,手上幾乎控制著所有F1的資源。今年74歲的伯尼,家產高達44億英鎊,在他的努力下,F1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全世界收視率最高的體育運動項目了。 規則:F1大賽在1950——1995的45年里,共進行了580場,其中舉辦最多的是歐洲,共407次,最少的是大洋洲只有11次。在歐洲,舉辦賽事最多的地方是意大利的蒙扎,有45次,其次為摩納哥、贊德沃特、斯帕、銀石和紐倫堡。在此之前的車賽,常借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作為賽場,比賽規則也不完善,因此選手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然而隨著專業賽道的出現,比賽的規則也在不斷的完善,其中大致可分為二類:  一,由于考慮到比賽的安全性和競爭的公平性,FIA制定了三條原則性規則。  1,為了使賽車手在相同的競技條件下,發揮各自的潛力,進行公平的競爭,組委會對賽車的重量、尺寸、燃料類型、氣缸排量以及輪胎的尺寸,都有了明確的規定。同時,由于空氣動力裝置對輪胎具有下壓力,可以提高車速,因此對它的安裝也有了具體的規定。  2,為了提供最完善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的發生,組委會對賽車的基本結構、軍用輪胎、安全型橡膠燃料箱、燃料阻燃器、安全衣帽等裝置都有一定的限定,還規定了燃料庫地點、維修站燃料放置地點,車手出入駕駛艙以及駕駛艙的大小。同時,還要求采用朱門的保護措施。  3,為了防止給個人和車隊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組委會禁止增加比賽場次,并限制了比賽開支。它規定車賽每年只能舉行16場;賽車發動機的氣缸應呈圓形,數目不能超過12個,同時還必須具有4個沖程互換型和自然吸氣式;每輛賽車僅有的4個輪胎當中,又2個可以是驅動的。  二,為了限制高速,以免發生危險,賽事對專用賽道的長度、寬度、路面情況,以及安全措施均有極為嚴格的要求。一般賽道為環行,每圈長3——7千米,賽道總長一般為305——320千米,不允許有過長的直道,賽道兩旁一般鋪設寬闊的草地或沙地,減小對觀眾的威脅。  對于一個合格的專用賽道來說,以下一些設備是必不可少的:  1,賽道每圈長在3至7千米之間,寬在7至11米之間,同時必須有眾多的彎道,以此來控制車速。  2,起步與終點的直道寬12米,可以并排放置兩輛車但不覺得擁擠,長一般要求為250左右。  3,為了觀眾的安全,看臺必須有1。2米高的欄桿和鐵絲網與賽道隔開。  4,為了便于電視轉播,賽道上必須擁有攝象機和電視塔。  5,為了讓看臺上的觀眾能了解全部的比賽情況,在看臺對面,必須放置大屏幕的電視。  6,為了讓安全人員隨時都能保持賽道暢通,及時處理各種事故,向車手發出存在潛在危險的警告信號,安全人員的觀察站要設立在相對危險的地段。  7,擁有對受傷車手進行緊急救護的直升飛機。  8,在修理站旁的防護地點,要有醫療站,內設手術室和急救室。  9,參賽各隊各配備一個屬于永久設施的修理站。  10,在理站后方的高看臺上,設立贊助商接待看臺,這個看臺必須可以俯視修理站。11,為運輸車和宿營車提供圍場——停車場。  12,比賽控制塔要設置在可以看見修理站入口的地方,也就是整個控制塔的第二層,這樣便于指揮人員通過無線電裝置與安全人員聯系,確保比賽的順利進行。。

熱心網友

F1是Formula 1的簡寫,是Formula 1 Grand Prix的縮寫,Formula 1GrandPrix譯成中文就是“一級方程式大獎賽”。其實這項比賽的全稱應該是“一級方程式賽車世界錦標賽”,英文寫出來是“FIAFormula1 World Championship”。但是,通常一說F1,大家就能明白,這是在討論陸地上開得最快的機器了F1 的 比 賽 規 則  1。總章   F1大獎賽是由FIA(國際汽聯)領導的國際性的比賽。由FIA、各車隊和各站大獎賽組成。宗旨皆在提高賽車水平和汽車技術的發展。2。車隊及車手   參加比賽的車隊和車手必須持有FIA認可的執照。每個車隊要有兩輛車參加比賽,并指定賽車手代表車隊駕車出賽。當賽車手出意外時,可以另外指定車手參賽。但任何車手和車隊不可以隨意缺賽。 3。排位賽   排位賽是決定正式大獎賽的出發時的排位順序。在正式比賽的前一天,在指定的一個小時中,每個車隊的車手要在賽道上競速,以單圈的最快成績來排順序,決定次日的出發排位順序。這是十分科學的。排位賽持續一小時,每輛車最多允許跑12圈,賽車手在期間盡量跑出單圈最好成績。4。起跑   當比賽時間到時,首先開始暖胎圈,是為了確保車手的安全。如果此時車手的賽車熄火,則將在出發時排在最后;如果車手的賽車還在Pit中,那車手將在Pit的入口處出發。這些車手原來的車位空缺。暖胎后,各車回到發車位,5盞發令燈一盞一盞的亮,全亮后當5盞一起熄滅時,方可起跑。如此時賽車還是熄火不能發動,將退出比賽。5。比賽中   比賽中車手的賽車如果發生意外,輕度可以重新回到比賽,嚴重的退出。如賽車熄火,車手能在10秒內重新發動,還可以繼續比賽。當賽會認為事故或環境引起危險時,會舞動黃旗,此時一般不許超車。如果賽會認為事故或環境使不能正常比賽時,會出動Safty Car(SC),由SC來領跑,知道賽會認為可以恢復比賽(允許由SC領跑到比賽結束)。 若賽會認為比賽實在是無法進行下去,可以宣布停止比賽,延遲再賽。當領先的賽車返超慢車時,賽會會舞動藍旗,示意 慢車趕快讓路。6。在Pit中   賽車在比賽中途可以進Pit換胎,加油或維修。進Pit的時間算入比賽時間。當進Pit后,為了保證工作人員安全,車速必須低于100km/h,否則將被處罰。每輛車都將進入自己的車隊的Pit中,在Pit內不得超速, 車手不得出賽車。7。終點   車手的最后成績以賽車最先觸到Finish line的垂直平面的時間。此時賽會舞動方格旗,過終點后可以繞場慶賀一圈。8。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可以對自己車隊的車手發出指示和提示,但不可干擾其他車隊的車手比賽。9。處罰   在Pit中超速,將被罰進Pit停10秒;如果阻擋反超的領先車,將被罰進Pit停10秒。10。比賽結果   根據比賽的名次,得取積分,具體如下:   第一名---------------------10分   第二名---------------------08分   第三名---------------------06分   第四名---------------------05分   第五名---------------------04分   第八名---------------------01分取得以上名次的車手可以在個人積分上加上相應的分數,他所代表的車隊也將獲得相應的積分。11。頒獎   奏冠軍的國歌和車隊的國歌,然后由承辦賽事者頒獎,然后就是開香檳慶祝。。

熱心網友

一級方程式基本比賽規則 1。總章   F1大獎賽是由FIA(國際汽聯)領導的國際性的比賽。由FIA、各車隊和各站大獎賽組成。宗旨皆在提高賽車水平和汽車技術的發展。 2。車隊及車手   參加比賽的車隊和車手必須持有FIA認可的執照。每個車隊要有兩輛車參加比賽,并指定賽車手代表車隊駕車出賽。當賽車手出意外時,可以另外指定車手參賽。但任何車手和車隊不可以隨意缺賽。 3。排位賽   排位賽是決定正式大獎賽的出發時的排位順序。在正式比賽的前一天,在指定的一個小時中,每個車隊的車手要在賽道上競速,以單圈的最快成績來排順序,決定次日的出發排位順序。這是十分科學的。排位賽持續一小時,每輛車最多允許跑12圈,賽車手在期間盡量跑出單圈最好成績。 4。起跑   當比賽時間到時,首先開始暖胎圈,是為了確保車手的安全。如果此時車手的賽車熄火,則將在出發時排在最后;如果車手的賽車還在Pit中,那車手將在Pit的入口處出發。這些車手原來的車位空缺。暖胎后,各車回到發車位,5盞發令燈一盞一盞的亮,全亮后當5盞一起熄滅時,方可起跑。如此時賽車還是熄火不能發動,將退出比賽。 5。比賽中   比賽中車手的賽車如果發生意外,輕度可以重新回到比賽,嚴重的退出。如賽車熄火,車手能在10秒內重新發動,還可以繼續比賽。當賽會認為事故或環境引起危險時,會舞動黃旗,此時一般不許超車。如果賽會認為事故或環境使不能正常比賽時,會出動Safty Car(SC),由SC來領跑,知道賽會認為可以恢復比賽(允許由SC領跑到比賽結束)。 若賽會認為比賽實在是無法進行下去,可以宣布停止比賽,延遲再賽。當領先的賽車返超慢車時,賽會會舞動藍旗,示意 慢車趕快讓路。 6。在Pit中   賽車在比賽中途可以進Pit換胎,加油或維修。進Pit的時間算入比賽時間。當進Pit后,為了保證工作人員安全,車速必須低于50km/h,否則將被處罰。每輛車都將進入自己的車隊的Pit中,在Pit內不得超速, 車手不得出賽車。 7。終點   車手的最后成績以賽車最先觸到Finish line的垂直平面的時間。此時賽會舞動方格旗,過終點后可以繞場慶賀一圈。 8。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可以對自己車隊的車手發出指示和提示,但不可干擾其他車隊的車手比賽。 9。處罰   若在Pit中超速,將被罰進Pit停10秒;如果阻擋反超的領先車,將被罰進Pit停10秒。 10。比賽結果   根據比賽的名次,得取積分,具體如下:    第一名---------------------10分    第二名---------------------06分    第三名---------------------04分    第四名---------------------03分    第五名---------------------02分    第六名---------------------01分   取得以上名次的車手可以在個人積分上加上相應的分數,他所代表的車隊也將獲得相應的積分。 11。頒獎   奏冠軍的國歌和車隊的國歌,然后由承辦賽事者頒獎,然后就是開香檳慶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