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句子意思: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良藥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3.言必信,行必果。4.滿招損,謙受益。
熱心網(wǎng)友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論語·顏淵篇》,[解讀]: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切勿強加給別人。此語是孔子經(jīng)典妙句之一,孔子所強調(diào)的是,人應(yīng)該寬恕待人,應(yīng)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現(xiàn)。“恕”道是“仁”的消極表現(xiàn),而其積極表現(xiàn)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所闡釋的仁以“愛人”為中心,而愛人這種行為當然就包括著寬恕待人這一方面。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yīng)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yīng)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yīng)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guān)系,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yīng)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xiàn)。人生在世除了關(guān)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guān)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于人。2、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漢·劉向《說苑·正諫》 [解讀]良藥吃起來苦口卻有利于治病,忠直的話語聽起來有些不順耳卻有利于辦事情。 前一句是喻體,本意落在后一句。從聽話的一方來看,要學會辨別說話人的動機,仔細考慮他說的話是否有利于事情的成功,而不是看人家的話是否中聽。從進言的一方來看,盡管是忠言,也還是要考慮對方是否能夠接受,要盡量提高自己說話的技巧。逆耳:不順耳,不中聽。 3、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解讀]說出的話一定要算數(shù),行動起來一定要堅決。一諾千金,敢作敢為,受人尊重;出爾反爾,優(yōu)柔寡斷,遭人鄙棄。果:堅決。 4、滿招損,謙受益——《書·大禹謨》 [解讀]驕傲自滿必然招致?lián)p失,謙虛謹慎就會獲得好處。歷史上的許多事實證明了這句名言的正確。唐太宗能虛心聽取臣下的意見,國家治理得很好,出現(xiàn)了“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驕傲自滿起來,在攻打高麗(朝鮮)時慘遭失敗。唐玄宗剛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經(jīng)濟方面取得成績后就驕傲起來,導致了“安史之亂”,唐朝從此衰落。 。
熱心網(wǎng)友
樓上,I服了YOU,I徹底服了YOU(發(fā)自內(nèi)心,非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