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曾入宮問漢獻帝:“劉備、孫權不尊朝廷,該當如何?”獻帝說:“盡在魏公裁處。”曹操怒道:“陛下出此言,外人聞之,只道臣欺陛下。”獻帝說:“君若肯相輔,則幸甚,不爾,愿垂恩相舍。”曹操恨恨而出。對于漢獻帝說的那句話,我始終似懂非懂,不知是何含義?使得曹操如此生怒,望精通三國者給予解答。大家千萬別笑話我笨啊。

熱心網友

獻帝知道曹操是想借他的口說出對劉備、孫權的處罰,這樣,在外人看,他就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是天子下的命令,他去執行。所以獻帝就干脆說,你去辦吧。曹操沒達到目的,生氣了,獻帝干脆把話挑明了:你要是愿意輔佐我是最好的,要是不愿意,你還不如把權力開恩還給我。曹操明知這是不可能的,于是才恨恨而出。

熱心網友

曹挾天子以令諸侯,能和曹所抗衡的只有劉、孫天子當然不會加罪二人。而曹為了不興無名之師,要討一道旨而。

熱心網友

曹操認為獻帝在挖苦他。。。并沒有十分的順從他。。。

熱心網友

這無異于獻帝在眾人面前說曹操挾持天子

熱心網友

上面說的不太完全,基本意思是說對了,曹操想接漢帝的話明證言順的討伐劉備和孫權,漢帝說,全由丞相(曹操)做主就好,曹操說,陛下這么說被外人聽到只會覺得我欺負陛下。漢帝說,您愿意輔佐我當然是好的,但是如果您不愿意輔佐我的話,那么請您開恩放棄我吧。這里的放棄的意思就是1.廢掉漢帝皇位,讓做個自由的平民2.讓曹操將權利還給漢帝。至于曹操為什么憤憤而出有以下原因:1.攻打劉備孫權在借口上不是名正言順,得不到一些忠心漢朝的人支持,而且百姓對他的行為會有懷疑,導致戰爭困難增加2.漢帝不聽他的話,導致他不能順利的利用漢帝的名義來號令諸侯,在其統一進度上會有影響,而且漢帝反而會成為包袱甚至是一個定時炸彈,每準什么時候會以漢朝的名義將曹操扳倒~

熱心網友

上面說的很好

熱心網友

你要是愿意輔佐我是最好的,要是不愿意,你還不如把權力開恩還給我

熱心網友

所謂“垂恩相舍”里的“舍”字可理解為“舍棄”、“離去”的意思。獻帝“君若肯相輔,則幸甚,不爾,愿垂恩相舍”這句話是說:您如果真心輔佐我,那最好,否則,希望您開恩,離開我。

熱心網友

我認為是一樓說的正確,垂恩相舍跟皇位無關,主要還是要求曹操歸還權力。

熱心網友

他問皇上 劉備孫權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該怎么辦? 皇上說 這些都可由曹操你裁處曹操生氣的說 皇上你說這話 讓外人聽見 只會說老臣我欺負你陛下皇上又說了 如果曹操愛卿愿意幫助我的話 我會感到很幸運的 甚至 可以我的皇位換取你的輔佐 曹操恨恨而出。。如果曹操再多說話就是以下犯上了。。所以生氣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