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安樂行品第十四:又文殊師利菩薩,于后末世,法欲滅時,有持是法華經者,于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于非菩薩人中,生大悲心……

熱心網友

對于這句話,天臺智者大師在其《妙法蓮華經文句》中有注解如下:……行法為三。初在家出家去。明標誓愿境。二從應作是念去。明起誓愿之由。三從我得去正立誓愿。初明慈誓境。通取曾發方便心者。而未出三界名在家。斷通惑盡名出家。此攝得兩種二乘三種菩薩。此輩亦具無明。亦應是大悲境。但其皆曾發心。與慈誓相應。須與其圓道圓果之樂。故言生大慈心耳。悲境者非菩薩人。通取未曾發方便心者。名非菩薩。全不歸向方便況復真實。此悲境攝得一切三界內者。此等亦須與樂。但其流轉無際。正與悲誓相應。宜拔其罪因罪果。故言生大悲心耳。從應作是念至隨宜說法者。即起慈之由。由諸樂小執佛方便以為真實。不會圓道故言大失。大失是慈誓之由。從不聞不知去。是悲誓之由。由未發偏圓心不聞偏圓二道故。以不聞偏道無聞慧。不知者無思慧。不覺者無修慧。又無圓三慧。……注意:通取未曾發方便心者。名非菩薩。《法華經》一部大經的核心就是“方便”,所以你必須悟一下什么叫“方便”。《維摩詰所說經》云“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般若波羅密是一切菩薩之母,方便波羅密是一切菩薩之父。

熱心網友

阿彌陀佛!不行菩薩道,即非菩薩,無有慈悲心,亦非菩薩。感恩!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