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咱們的093是不是塊出來了????聽說這個很不錯,比漢級要強多了,漢級噪音太大,多次深海遠航都處在別國反潛飛機的監視之下,還有中華神盾現在出來幾艘了???除了170,171外還有嗎???那個168,169現在怎么樣了????中俄軍演168不還出來了嗎,聽說表現還不錯,殲10這一段怎么沒音了 ???也不見出來,真是的,還說什么殲13呢,中國這次怎么不買俄國的圖23和圖9?卻買運輸和空中加油,你看看咱們的轟6破的,續航能力差,飛的慢,也不隱身,更沒有超音速突防能力,還有那烏克蘭號導彈巡洋艦,人家向咱們推銷,咱們沒反應,現在美國插手了,咱們想買也難了,連巡洋艦都沒,要 航空母艦干嗎??擺那里當裝飾??!都說美國航空母艦怎么漏洞多,不安全,中國造的就安全嗎??擱在那里成天擔驚受怕,圖什么?????我都發迷了,為什么 美國的都是隱形飛機,而俄國和中國的都不是,要是F22和JSF來了,怎么辦,飛到你身邊你還不知道呢,哎,殲13或殲15什么時候能不只是外電口頭上的用詞,而真正成為中國人的頂梁柱啊?。。。∥覀兌荚谄诖。?。
熱心網友
1996年臺海危機,美軍出動兩艘航母靠近臺灣海峽臺灣當局“國安局”曝光的秘密文件指出,1996年臺海危機時,“國安局”明德小組通過日本游說美國派遣航空母艦經過臺灣海峽。橋本施壓美國派出航母 由臺灣當局“國安局”秘密賬戶出資成立的“明德小組”,成員包括臺美日三方軍政在職或卸任要員,日方主要為自民黨極右派,美國以共和黨為主。其中,美國防部前副助理部長坎伯是開啟美日臺三方秘密會談的關鍵人物?! ぁ懊鞯滦〗M”自1994籌建以來,由最初每年定期舉行2到3次會議,緊急狀況下召開會議,發展到經常召開臨時會議,地點三方輪流。期間,這個管道在1996年臺海危機中,透過當時的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向美國總統克林頓施壓,使美國派出航空母艦赴臺灣海峽,發揮超乎想象的作用?! ⌒姑芪募赋觯跇虮君執墒紫嗳蝺龋瑩侮懮献孕l隊北方指揮官的志方俊之曾于1996年臺海危機時,在橋本的指示下擔任日臺之間傳話人,轉達美國將派母艦赴臺的決定。但志方在上周末對這項報道加以否認,并且表示未曾聽過明德小組,也非其成員。 研究冷戰后日美同盟關系的學者船橋洋一指出,96年年臺海危機時,美國決定派獨立號航空母艦到臺海巡航,日本只是在母艦出發后3小時才獲知會;到美國尼米茲號母艦出動時,日本卻一直不知情。 臺海危機時期負責中國情報的內閣調查室人員川村,亦支持船橋的調查結果,認為日本絕對不可能要求美國派遣母艦,日本亦在臺海問題上沒有立場?! 〔贿^,日本杏林大學教授伊藤潔稱,1996年海上自衛隊幕僚長曾親口向他表示,當年獨立號在日本出發時,日本海上自衛隊曾經先為其掃雷,顯示當年美、日軍方有相當密切的聯系。歷次臺海危機揭秘 1946年爆發的國、共內戰,于1949年演變成兩岸的軍事對峙。而這場軍事對峙延續了50多年,直今仍未結束,只是在不同時期軍事對峙的強度有大有小。兩岸軍事對峙強度的變化,受兩岸政治形勢變化的影響,當然也受國際因素的影響。從軍事對峙緊張程度來分析,兩岸經歷了六次大的危機?! ?1949年第一次臺海危機:解放臺灣 中國人民解放軍自1949年4月發動渡江(長江)戰役以后,在數個月的時間內占領了富裕的江南地區,南京國民黨政府不得不決定自大陸退守臺灣。同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占福建,并進占湖南、甘肅。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下綏遠、新疆。戰事節節勝利,加速中國共產黨組建政權的步伐。同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解放軍席卷江浙、閩粵地區,并建立政權后,便籌劃解放包括臺灣島、福建島在內的沿海島嶼。1949年10月初,解放軍在發動西南戰役的同時,又決定發起攻取金門、廈門的軍事行動。10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首攻鼓浪嶼。但這只是佯攻,盤踞廈門島的國民黨軍隊沒有察覺,調預備部隊至鼓浪嶼圍攻我軍先頭登陸部隊。盡管登陸鼓浪嶼的部隊遭受了重大傷亡,但解放軍主力部隊在廈門島上擊敗了國民黨軍隊,廈門島與鼓浪嶼均被我軍拿下。這場戰役是“解放戰爭一次成功的渡海登陸作戰”?! ?0月24日晚,即攻占廈門島后的第七天,解放軍第10兵團第28軍、第29軍中的3個加強團近萬人發動了攻打金門島的戰役,并于25日2時30分奪取了金門古寧頭陣地。但因后續兵力跟不上,加上國民黨軍隊快速增援,26日下午7時,登陸的解放軍大部分戰死,部分被俘,這次戰役中解放軍受到重挫?! ?古寧頭戰役的失利,并沒有阻止解放軍解放沿海島嶼的決心。1949年12月31日,我黨發表了《告前線將士和全國同胞書》,提出1950年的戰斗任務:“解放臺灣、海南島和西藏”。為了削弱國民黨軍隊的整體力量,解放軍還發動了對舟山群島、海南島、萬山群島的軍事行動,并解放了海南島、舟山群島的主要島嶼與萬山群島全部島嶼。1950年4月,我黨再次提出“解放臺灣為全黨最重要的戰斗任務”。接著,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前委發布了《關于攻臺準備工作的批示》,解放臺灣已成為新中國的頭等大事。為了攻打臺灣,解放軍先后組建了海軍、空軍部隊。當時,福建前線集結了一支15萬人的精銳部隊,除了進行密集兩棲進攻的訓練外,在福州、廈門、汕頭及其它港口準備了大量的登陸艦和其它類型的船只,還準備了數百架飛機和30個左右的空軍基地。6月旬,毛澤東主席指定由粟裕負責組織臺灣戰役。7月,解放軍對臺灣進行了偵察,決定8月開展攻臺作戰。此時,國際社會也普遍認為,解放軍將在臺風季節到來之前發起對臺灣的軍事進攻。一時臺海戰云密布,臺灣島內更是充滿緊張氣氛?! ?然而,就在臺海戰事一觸即發、臺灣島處于朝夕不保的時刻,朝鮮戰爭爆發,我軍主要力量投入“抗美援朝”戰爭,同時美國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解放攻打臺灣的計劃被擱置起來,國民黨得以茍延殘喘?! ?1954年前后第二次臺海危機:海上大戰 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議簽字,朝鮮戰爭正式結束,解放軍主力部隊撤回國內。朝鮮戰爭一結束,美國便與臺灣籌劃簽訂《共同防御條約》。1954年7月,休整一年后的解放軍再次提出“解放臺灣”的口號。同年9月,解放軍兩次炮擊金門,一方面抗議美國插手臺海事務,表示不承認美國的軍事干涉和對臺灣的占領,一方面試探臺灣與美國的反應?! ?為了建立攻打臺灣的前進基地,削弱國民黨軍隊的實力,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隊占據的浙江沿海島嶼,主要是向大陳群島發起軍事進攻。大陳群島由大陳、下大陳、一江山等島嶼組成,其中的大陳島是國民黨軍隊在浙江沿海島嶼的指揮中心,而一江山島位于大陳島西北10公里處,是大陳島的外圍重要據點。當時,據守大陳群島的國民黨軍隊約有二萬三千多人。早在1950年6月,大陳島附近海域發生過激戰,我軍受挫。1953年7月以后,我海、空軍部隊因朝鮮戰爭結束而大批南移。蔣介石還曾乘“峨嵋”艦,親自到大陳島視察、督戰?! ?1954年,海戰升級。同年5月16日,國民黨軍1艘驅逐艦被擊中。次日,雙方再度發生激戰,彼此均損失嚴重。5月28日,兩軍在大陳島以北頭門島交戰。7月6日的海戰,國民黨軍“106”軍艦受重傷。11月14日,國民黨軍王牌“太平號”軍艦被擊沉,解放軍還攻占大陳島周圍的鯁門、頭門、田岙等島嶼?! ?1955年1月18日上午8時,解放軍華東軍區以1個步兵師、137艘各型艦艇、22個航空兵大隊,對大陳群島中的一江山島發起進攻。當天下午2時,在海、空軍的聯合掩護下,解放軍陸軍部隊開始向一江山島強行登陸,下午5時30分占領全島。此次戰役是解放軍三軍部隊首次對近海島嶼的國軍發動的聯合作戰。2月13日,解放軍全部控制大陳群島。 解放軍解放大陳島后,并沒有乘勢進軍臺灣本島及其附近的澎湖島,而是根據國內外形勢的變化,調整了對臺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臺灣”的主張,海峽兩岸的武力對抗有所緩和,第二次臺海危機結束?! ?1958年第三次臺海危機:“八二三”炮戰炮擊金門 8。23炮擊金門——萬炮齊發轟碎“分裂”癡想 解放攻占大陳群島后,國、共盡管暫時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軍事沖突,但雙方的零星交火不斷,其中主要集中在金門、馬祖周圍水域及西面的對岸地區。不過,三年過后,臺海兩岸又爆發了大規模的軍事沖突,即“八二三”炮戰,臺海第三次危機由此產生。 1958年8月23日,解放軍突然炮擊金門,國、共由此展開激烈的炮戰。炮戰爆發的原因,據大陸相關方面解釋,一是挫敗美帝國主義“劃峽而治”、搞“兩個中國”的陰謀,二是支持盟友黎巴嫩武裝起義,三是進一步“肅清”在東南沿海島嶼的國民黨軍隊。為此,解放軍海、空軍部隊于這年6月向福建地區轉移、集結,并于8月初基本到位。8月上旬,解放地面炮兵全部進入陣地。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擴大會議最后決定炮擊金門。8月22日,解放軍空軍戰機飛臨馬祖上空,并與國民黨空軍戰機發生激戰,預示一場大的軍事沖突即將展開?! ?8月23日中午12時,從角尾的廈門、大嶝、小嶝到泉州灣的圍頭,長達30公里的戰線上,解放軍萬炮齊射金門群島,兩小時落彈5。75萬,金門防衛司令部副司令吉星文、趙家驤、章杰中炮不治,兩名美國顧問也被打死。解放軍開炮后,國民黨軍也發炮還擊,雙方展開火炮對射,三天之內,解放軍10萬發炮彈落到了金門群島?! ?8月25日,國、共兩軍在炮射對方的同時,還在東?諾荷峽沼胨蛘箍絲鍘⒑W髡劍驕脅煌潭鵲乃鶚А?月26日,解放軍在重炮轟擊大擔島的同時,準備登陸占領大擔島,將金門群島分割成兩部分。但正當解放軍出發準備登陸時,忽遇南來強臺風襲擊,登陸受阻,未能實現占領大擔的計劃?! ?金門炮戰爆發后,美臺組成海軍聯合編隊,對被炮火包圍的金門群島展開海上補給,解放炮擊的重點轉向運補的國軍艦船。9月2日,兩軍在料羅灣發生激烈海戰(亦稱“九二海戰”),國民黨軍有3艘軍艦被擊沉,解放軍則損失多艘魚雷快艇?!?料羅灣海戰后,從中東調來的美軍第六艦隊及從美國運來的航空部隊、海軍陸戰隊抵達臺灣。此時,美軍在臺灣海峽有航空母艦7艘、重型巡洋艦3艘、驅逐艦40艘。為免中美發生直接沖突,中共于10月6日上午發布文告,宣布暫停炮擊金門,第三次臺海危機宣告結束。此后,解放對金門實行單日炮擊的辦法,并一致延續到70年代末。 “八二三”炮戰的結果,兩岸有不同的說法。臺灣方面公布的資料是:“國軍艦艇2沉3傷,中共則被擊沉23艘各型艦艇,外加86條機帆船;空軍方面10次主要的空戰,結果32比3”。大陸方面公布的資料是:“共擊沉擊傷蔣軍各型艦艇23艘,擊落擊傷蔣機34架,斃傷蔣軍中將以下官兵7000余人;解放軍官兵傷亡460余人,被擊落擊傷飛機20多架,毀壞火炮32門”。就實際情況與整體情形來說,應該是雙方打了個平手?!? “八二三”炮戰后,解放軍主要力量投入加強已占沿海島嶼的防御。但另一方面,臺灣方面利用美軍援助,襲擾大陸沿海島嶼與沿海城鄉,并替美國偵察大陸內陸情報,臺海兩岸多次爆發海戰與空戰。1950年至1965年,雙方發生大小海、空戰百余次,其中以1965年8月的“八六海戰”和11月的“烏丘海戰”規模最大?! ? 1995年-1996年第四次臺海危機:大陸導彈試射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演習場面 兩岸自60年代中期以來,在軍事關系上基本處于和平狀態。特別是大陸于70年代末致力于和平統一臺灣后,兩岸就沒有發生過軍事磨擦。然而到了1994年李登輝與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的談話發表后,大陸對李登輝逐漸失去信任。特別是1995年李登輝訪美,引爆了大陸對臺灣的“文攻武嚇”。因為李登輝的訪美之行在中國大陸看來,是向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發起最大挑戰,如果對此保持沉默,必將帶來非常嚴重的后果,李登輝分裂的言行將會更為激進,美國可能公開支持李登輝搞臺獨,其他國家有可能效仿美國支持臺獨。為了嚇阻李登輝的分裂言行、阻止李登輝連任“總統”,也為了警示美國,中國大陸采取了強硬的回應措施?! ? 1995年7月18日,新華社公告:解放軍將于7月21-28日在東海公海海域進行地對地導彈發射學習訓練。22日凌晨4時左右,2枚導彈從大陸的導彈基地發射,擊中預定目標。22日和25日夜間,二炮部隊再次先后各發射2枚地對地導彈?! ?8月10日,交通部又公告:解放軍將于8月15-25日在東海海域和海域上空進行導彈火炮實彈演習。隨后,中共東海艦隊再次進行海空聯合作戰和海上封鎖演習,展開艦對艦、空對空導彈發射,共發射20多枚戰術導彈?! ?11月下旬,南京戰區陸海空部隊在閩南沿海地區舉行了三軍聯合作戰演習。 在舉行軍事演習的同時,大陸還展開了“文攻”。1995年6月,大陸《人民日報》和新華社評論員先后發表了四評“李登輝在康乃爾大學的演講”和四評“李登輝的‘臺獨’言行”共8篇文章,大陸的報刊、電視臺、廣播電臺等主要輿論機構也就李登輝的行為發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國務院臺辦發言人指出,大陸發動文攻的目的在于揭露李登輝的“臺獨真面目”,批判李登輝“挾洋自重、分裂祖國的行徑”?! 〕苏归_“文攻武嚇”外,大陸還在外交、兩岸交流方面采取了相應措施,兩岸關系更趨勢緊張。在反對美國允許李登輝訪美和對美交涉方面,1995年5月23日,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向美國政府提出強烈抗議,提出“對于已經站起來的中國人民來說,沒有什么比國家主權和祖國統一更為重要,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準備面對任何挑戰!”隨后,中國政府中止或暫停了一系列重要的團組訪美,召中國駐美大使回國述職。在此后的中美外長、副外長會談中,中國領導人在會見美國客人時,都反復強調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嚴正要求美國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關于臺灣問題的各項原則,執行一個中國政策。10月,江澤民出席聯合國成立五十年周年慶祝活動期間,于24日與美國總統克林頓正式會談。江澤民強調:“影響中美關系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是臺灣問題,構成中美關系基礎的三個聯合公報的核心問題也是臺灣問題。我們不希望再發生兩國關系穩定發展受到干擾的事件”。在兩岸交流方面:大陸海協會宣布暫停原定于7月進行的“汪辜會談”,兩會其他層次的事務性商談也一律停止。 李登輝訪美引發的臺海危機,一直延續到了1996年3月底。因為1996年3月臺灣舉行首屆民選“總統”選舉,被大陸定性為“臺獨”的李登輝也參加這次大選。為了阻止李登輝當選,也防止李登輝當選后有過激行為,大陸于1996年3月第二度針對李登輝的軍事演習。3月8日夜,在大陸沿海某二炮部隊基地,隱蔽在各集結地的導彈發射部隊迅速完成發射準備部署。隨著一聲令下,四枚導彈點火升空,并迅速越過臺灣海峽,飛向鎖定目標。四枚中的三枚射向高雄外海,并在距離高雄港西南30至150海里的水域落水爆炸,濺起了十數尺高的水柱;另一枚射到基隆外海29海里處?! ?3月12-20日,解放軍在東海與南海展開第二次海、空實彈軍事演習。在福建南端的海灣上空,由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電子干擾機、偵察機等組成的強大突擊機團,展開空中打擊演練;在南海海域,空中機群來回穿梭,??諏楊l頻發射;聯合反潛、艦載直升機編隊與水面艦艇同進出擊,魚雷、火箭、導彈齊發。 3月18-25日,解放軍展開海、陸、空登聯合作戰的第三次軍事演習。由導彈驅逐艦、護衛艦、掃雷艦、登陸艦艇和民用船只組成的登陸編隊,在空軍、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艦炮、導彈火力的支援下,水陸兩棲坦克突擊群展開搶灘登陸;由步兵、裝甲兵、炮兵、防空兵等組成的登陸艇部隊和民兵、預備役部隊編隊向岸上進軍;大批空降兵和陸軍特種兵則在縱深陣地傘降著陸。同時,主攻部隊在空軍、陸軍航空兵和地面炮兵火力掩護下,向假想敵發起猛攻,由直升機、坦克和步兵組成的合成突擊部隊快速移動圍殲縱深核心陣地之假想敵,并很快奪取陣地,完成登陸作戰任務。 大陸的導彈演習,尤其是對臺灣島周圍近距離水域發射導彈,使兩岸關系驟然緊張起來,儼然臺海會立即爆發軍事沖突。不過,就在解放軍舉行導彈演習期間,美國派遣兩艘航空母進駐臺灣島東部海域,為了避免事態擴大,同時也見好就收,解放軍在3月底結束了軍事演習,臺海第四次危機就此化解?! ?日本游說美國派出航母 臺灣當局“國安局”曝光的秘密文件指出,1996年臺海危機時,“國安局”明德小組通過日本游說美國派遣航空母艦經過臺灣海峽。 1996年駛進臺灣海峽的“尼米茲”航母1997年第五次臺海危機:李登輝提出“兩國論” 1997年以后,兩岸緊張局面有所松馳,兩岸兩會也開始了接觸,?;鶗麻L辜振甫于1998年10月訪問大陸,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也準備于1999年秋天訪問臺灣。然而,將于2000年5月卸任“總統”的李登輝,突然于1999年7月9日在接受德國廣播采訪時提出“兩國論”。李登輝的“兩國論”再次激怒了大陸,大陸又迅速作出強烈反應。 7月11日,中共臺辦發言人發表談話指出,“我們嚴警告臺灣分裂勢力,立即懸崖勒馬,放棄玩火行動,停止一切分裂活動”。7月18日,江澤民向美國總統克林頓通電話表示,“兩國論”是李登輝在分裂國有的道路走出的十分危險的一步;并說“如果出現搞‘臺灣獨立’和外國勢力干涉中國中國統一的情況,我們絕不會坐視不管”。 大陸軍方反應更為強烈。7月15日,《解放軍報》發表評論員文章指出,“面對李登輝分裂祖國的罪惡圖謀,全軍指戰員無比憤慨。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和平統一,但從未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我們堅決擁護這一嚴正立場,正密切注視著海峽對岸的動向和事態發展”。7月31日,解放軍舉行建軍72周年招待會,中共軍委副主席遲浩田上將在慶祝會上強調,“中國人民解放軍嚴陣以待,時刻準備捍衛祖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粉碎任何分裂祖國的圖謀”。8月下旬,中共空軍首次在高海拔地區進行地對空導彈實彈打靶試驗;海軍則在臺灣島以北的海域舉行反潛演習,由海底發射導彈攻擊海上目標,意在加強潛艇攻擊能力,提升雷達的掃描范圍及精確度。9月初,解放軍在北京軍區、濟南軍區、沈陽軍區的特種部隊和兩棲偵察隊,在山東中部山區首度集結演練。同月上旬,解放軍南京、廣州戰區陸??杖?、第二炮兵和民兵預備役部隊,在浙東、粵南沿海舉行了大規模的諸兵種聯合渡海登陸實兵演習?! ?另外,大陸輿論機器再次發動起來,各媒體連續發表評論員文章,抨擊李登輝的分裂行為。尤其是街頭小報、相關網站大篇幅報道“兩國論”及當時的臺海局勢,指責、痛罵李登輝和要求對臺灣采取強硬措施的文章是鋪天蓋地?! ?“兩國論”出臺后大陸各界的強烈反應,尤其是軍方的積極動作,儼若一九九五、一一九九六年的第四次臺海危機一樣,臺海即將爆發第四次危機。但就在臺海局勢緊張程度不斷升級的時候,臺灣發生了“九二一”大地震。出于人道主義考慮,也為了避免國際社會的不理解與誤會,大陸在地震事件發生后停止了各項軍事演習,臺海軍事對抗得到緩解,但兩岸政治局從此沿襲下去?! ? 2003年第六次臺海危機:從為“臺灣正名”到“公投制憲” 李登輝一家三代上演鬧劇游街為“臺灣正名” 2003年,原定“511”舉行的“臺灣正名運動”,改在9月6日登場,李登輝以“511臺灣正名聯盟”總召集人身分,率領一伙“臺獨”分子,上街游行,發表演說。而李登輝也上演一出三代一起“游街”的鬧劇?! ?“臺灣正名運動聯盟”執行長王獻極說,游行隊伍向當局遞交聲明書,要求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外交駐館訂定時程正名臺灣、公營事業機構正名、要求明年臺灣當局新當選人訂定時程制定新“憲法”等,李登輝已看過相關內容,并親自做了若干修正?! ?大陸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新聞發言人2003年9月7日就“臺獨”分裂勢力舉行所謂“臺灣正名”游行發表如下談話: 2003年9月6日,在臺灣當局支持下,“臺獨”分裂勢力策劃在臺北舉行了所謂“臺灣正名”游行。這是近年來“臺獨”分裂勢力進行“漸進式臺獨”活動的步驟之一。李登輝等“臺獨”分子提出的所謂“臺灣正名”,旨在圖謀把臺灣從中國分割出去,違反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的臺灣主流民意,嚴重破壞兩岸關系,違背臺灣人民的根本利益。分裂不得人心,“臺獨”沒有出路。我們相信,廣大臺灣同胞會明辨是非,反對一切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中國最終走向完全統一的歷史步伐,是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的。 臺灣“立法院”三讀通過“公投法” 泛綠社團組織人員日夜圍在“立法院”外,號稱要“催生公投法” 臺灣“立法院”2003年11月27日深夜三讀通過“公民投票法”,內容以國親兩黨提出的版本為主體,含有統獨公投內容的蔡同榮版本以及民進黨版有關公投制憲條文皆被否決。 “立法院”藍綠陣營經過兩天的辯論協商,當日下午17時許開始對“公投法”爭議條文逐條表決,結果在泛藍多數優勢下,國親兩黨提出的版本幾乎悉數通過,民進黨只有防御性公投條文在國親開放投票的情形下過關?! ?此間輿論認為,此次通過的“公投法”有幾項內容值得關注: ——沒有就敏感的“統獨公投”設限,但設立了類似“安全閥門”的“審議委員會”。相關條文:全臺性公民投票適用事項為法律的復決、“立法”原則的創制、重大政策的創制或復決、“憲法”修正案的復決;公民投票事項的認定,由公民投票審議委員會為之。公民投票審議委員會,置委員二十一人,由各政黨依“立法院”各黨團席次比例推薦。 ——公投“修憲”而不是“制憲”?! ?——所謂“防御性公投”條款闖關成功。相關條文:當臺灣遭受外力威脅,致“主權”有改變之虞,臺灣領導人可就攸關臺灣安全事項交付公民投票?! ?——咨詢性“公投”的空間被封殺。相關條文:行政機關不得藉用任何形式對各項議題辦理或委托辦理公民投票事項,行政機關對此亦不得動用任何經費及調用各級“政府”職員。行政機關首長或相關人員違法辦理咨詢性公投,可處六個月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得就行政機關所支的費用予以追償。 當天的表決過程富有戲劇性。提交表決的“公投法”草案共有六個版本,依序是:蔡同榮版,“臺聯黨”版,民進黨版,國親版和“行政院”版。依照規則,“立法院”對6個版本的爭議部分依序逐條表決,通過即不再對下一版本表決。表決時均采具名方式。蔡同榮版第2條因其明確的統獨公投內容,在民進黨的壓力下要求撤回,目的是避免民進黨在“統獨公投”議題上直接表態,而民進黨版的草案含有“公投制憲”,其實隱藏了“統獨公投”內容。 下午表決的第一項即是蔡同榮要求撤回自己的草案,結果95票贊成,113票反對,不通過撤回蔡版草案。民進黨不甘心要求重復表決,結果還是一樣,“院長”王金平裁定:不通過撤回。民進黨面臨不得不對“統獨公投”表態的尷尬處境。最終蔡同榮版以14票贊成、1票反對、175票棄權不獲通過。 據悉,國親兩黨就當天的表決接連幾天沙盤推演,對各種可能情形進行評估,焦點就是逼民進黨對“統獨公投”表態,結果在充分掌握主導性的情形下,順利讓大多數民進黨“立委”對蔡同榮版“統獨公投”投下棄權票?! ?分析人士指出,民進黨這次表決,未來“臺獨”基本教義派必然會質疑民進黨為何不能堅持“臺獨”理念,民進黨放棄支持“臺獨”這塊神主牌的做法也必然引發內部反彈,無法自圓其說。民進黨勢必要對基本教義派有所交代,如果處理不當,恐怕將松動綠營凝聚的基本盤支持力道。 。
熱心網友
漢級好樣的
熱心網友
1996年臺海危機,美軍出動兩艘航母靠近臺灣海峽臺灣當局“國安局”曝光的秘密文件指出,1996年臺海危機時,“國安局”明德小組通過日本游說美國派遣航空母艦經過臺灣海峽。 橋本施壓美國派出航母 由臺灣當局“國安局”秘密賬戶出資成立的“明德小組”,成員包括臺美日三方軍政在職或卸任要員,日方主要為自民黨極右派,美國以共和黨為主。其中,美國防部前副助理部長坎伯是開啟美日臺三方秘密會談的關鍵人物。 據悉“明德小組”自1994籌建以來,由最初每年定期舉行2到3次會議,緊急狀況下召開會議,發展到經常召開臨時會議,地點三方輪流。期間,這個管道在1996年臺海危機中,透過當時的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向美國總統克林頓施壓,使美國派出航空母艦赴臺灣海峽,發揮超乎想象的作用。 泄密文件指出,在橋本龍太郎首相任內,擔任陸上自衛隊北方指揮官的志方俊之曾于1996年臺海危機時,在橋本的指示下擔任日臺之間傳話人,轉達美國將派母艦赴臺的決定。但志方在上周末對這項報道加以否認,并且表示未曾聽過明德小組,也非其成員?! ⊙芯坷鋺鸷笕彰劳岁P系的學者船橋洋一指出,96年年臺海危機時,美國決定派獨立號航空母艦到臺海巡航,日本只是在母艦出發后3小時才獲知會;到美國尼米茲號母艦出動時,日本卻一直不知情?! ∨_海危機時期負責中國情報的內閣調查室人員川村,亦支持船橋的調查結果,認為日本絕對不可能要求美國派遣母艦,日本亦在臺海問題上沒有立場?! 〔贿^,日本杏林大學教授伊藤潔稱,1996年海上自衛隊幕僚長曾親口向他表示,當年獨立號在日本出發時,日本海上自衛隊曾經先為其掃雷,顯示當年美、日軍方有相當密切的聯系。歷次臺海危機揭秘 1946年爆發的國、共內戰,于1949年演變成兩岸的軍事對峙。而這場軍事對峙延續了50多年,直今仍未結束,只是在不同時期軍事對峙的強度有大有小。兩岸軍事對峙強度的變化,受兩岸政治形勢變化的影響,當然也受國際因素的影響。從軍事對峙緊張程度來分析,兩岸經歷了六次大的危機。 1949年第一次臺海危機:解放臺灣 中國人民解放軍自1949年4月發動渡江(長江)戰役以后,在數個月的時間內占領了富裕的江南地區,南京國民黨政府不得不決定自大陸退守臺灣。同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占福建,并進占湖南、甘肅。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下綏遠、新疆。戰事節節勝利,加速中國共產黨組建政權的步伐。同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解放軍席卷江浙、閩粵地區,并建立政權后,便籌劃解放包括臺灣島、福建島在內的沿海島嶼。1949年10月初,解放軍在發動西南戰役的同時,又決定發起攻取金門、廈門的軍事行動。10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首攻鼓浪嶼。但這只是佯攻,盤踞廈門島的國民黨軍隊沒有察覺,調預備部隊至鼓浪嶼圍攻我軍先頭登陸部隊。盡管登陸鼓浪嶼的部隊遭受了重大傷亡,但解放軍主力部隊在廈門島上擊敗了國民黨軍隊,廈門島與鼓浪嶼均被我軍拿下。這場戰役是“解放戰爭一次成功的渡海登陸作戰”?! ?0月24日晚,即攻占廈門島后的第七天,解放軍第10兵團第28軍、第29軍中的3個加強團近萬人發動了攻打金門島的戰役,并于25日2時30分奪取了金門古寧頭陣地。但因后續兵力跟不上,加上國民黨軍隊快速增援,26日下午7時,登陸的解放軍大部分戰死,部分被俘,這次戰役中解放軍受到重挫?! ?古寧頭戰役的失利,并沒有阻止解放軍解放沿海島嶼的決心。1949年12月31日,我黨發表了《告前線將士和全國同胞書》,提出1950年的戰斗任務:“解放臺灣、海南島和西藏”。為了削弱國民黨軍隊的整體力量,解放軍還發動了對舟山群島、海南島、萬山群島的軍事行動,并解放了海南島、舟山群島的主要島嶼與萬山群島全部島嶼。 1950年4月,我黨再次提出“解放臺灣為全黨最重要的戰斗任務”。接著,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前委發布了《關于攻臺準備工作的批示》,解放臺灣已成為新中國的頭等大事。為了攻打臺灣,解放軍先后組建了海軍、空軍部隊。當時,福建前線集結了一支15萬人的精銳部隊,除了進行密集兩棲進攻的訓練外,在福州、廈門、汕頭及其它港口準備了大量的登陸艦和其它類型的船只,還準備了數百架飛機和30個左右的空軍基地。6月旬,毛澤東主席指定由粟裕負責組織臺灣戰役。7月,解放軍對臺灣進行了偵察,決定8月開展攻臺作戰。此時,國際社會也普遍認為,解放軍將在臺風季節到來之前發起對臺灣的軍事進攻。一時臺海戰云密布,臺灣島內更是充滿緊張氣氛。 然而,就在臺海戰事一觸即發、臺灣島處于朝夕不保的時刻,朝鮮戰爭爆發,我軍主要力量投入“抗美援朝”戰爭,同時美國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解放攻打臺灣的計劃被擱置起來,國民黨得以茍延殘喘?! ?1954年前后第二次臺海危機:海上大戰 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議簽字,朝鮮戰爭正式結束,解放軍主力部隊撤回國內。朝鮮戰爭一結束,美國便與臺灣籌劃簽訂《共同防御條約》。1954年7月,休整一年后的解放軍再次提出“解放臺灣”的口號。同年9月,解放軍兩次炮擊金門,一方面抗議美國插手臺海事務,表示不承認美國的軍事干涉和對臺灣的占領,一方面試探臺灣與美國的反應。 為了建立攻打臺灣的前進基地,削弱國民黨軍隊的實力,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隊占據的浙江沿海島嶼,主要是向大陳群島發起軍事進攻。大陳群島由大陳、下大陳、一江山等島嶼組成,其中的大陳島是國民黨軍隊在浙江沿海島嶼的指揮中心,而一江山島位于大陳島西北10公里處,是大陳島的外圍重要據點。當時,據守大陳群島的國民黨軍隊約有二萬三千多人。早在1950年6月,大陳島附近海域發生過激戰,我軍受挫。1953年7月以后,我海、空軍部隊因朝鮮戰爭結束而大批南移。蔣介石還曾乘“峨嵋”艦,親自到大陳島視察、督戰?! ?1954年,海戰升級。同年5月16日,國民黨軍1艘驅逐艦被擊中。次日,雙方再度發生激戰,彼此均損失嚴重。5月28日,兩軍在大陳島以北頭門島交戰。7月6日的海戰,國民黨軍“106”軍艦受重傷。11月14日,國民黨軍王牌“太平號”軍艦被擊沉,解放軍還攻占大陳島周圍的鯁門、頭門、田岙等島嶼。 1955年1月18日上午8時,解放軍華東軍區以1個步兵師、137艘各型艦艇、22個航空兵大隊,對大陳群島中的一江山島發起進攻。當天下午2時,在海、空軍的聯合掩護下,解放軍陸軍部隊開始向一江山島強行登陸,下午5時30分占領全島。此次戰役是解放軍三軍部隊首次對近海島嶼的國軍發動的聯合作戰。2月13日,解放軍全部控制大陳群島?! ?解放軍解放大陳島后,并沒有乘勢進軍臺灣本島及其附近的澎湖島,而是根據國內外形勢的變化,調整了對臺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臺灣”的主張,海峽兩岸的武力對抗有所緩和,第二次臺海危機結束?! ?1958年第三次臺海危機:“八二三”炮戰炮擊金門 8。23炮擊金門——萬炮齊發轟碎“分裂”癡想 解放攻占大陳群島后,國、共盡管暫時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軍事沖突,但雙方的零星交火不斷,其中主要集中在金門、馬祖周圍水域及西面的對岸地區。不過,三年過后,臺海兩岸又爆發了大規模的軍事沖突,即“八二三”炮戰,臺海第三次危機由此產生。 1958年8月23日,解放軍突然炮擊金門,國、共由此展開激烈的炮戰。炮戰爆發的原因,據大陸相關方面解釋,一是挫敗美帝國主義“劃峽而治”、搞“兩個中國”的陰謀,二是支持盟友黎巴嫩武裝起義,三是進一步“肅清”在東南沿海島嶼的國民黨軍隊。為此,解放軍海、空軍部隊于這年6月向福建地區轉移、集結,并于8月初基本到位。8月上旬,解放地面炮兵全部進入陣地。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擴大會議最后決定炮擊金門。8月22日,解放軍空軍戰機飛臨馬祖上空,并與國民黨空軍戰機發生激戰,預示一場大的軍事沖突即將展開?! ?8月23日中午12時,從角尾的廈門、大嶝、小嶝到泉州灣的圍頭,長達30公里的戰線上,解放軍萬炮齊射金門群島,兩小時落彈5。75萬,金門防衛司令部副司令吉星文、趙家驤、章杰中炮不治,兩名美國顧問也被打死。解放軍開炮后,國民黨軍也發炮還擊,雙方展開火炮對射,三天之內,解放軍10萬發炮彈落到了金門群島?! ? 8月25日,國、共兩軍在炮射對方的同時,還在東?諾荷峽沼胨蛘箍絲鍘⒑W髡劍驕脅煌潭鵲乃鶚А?月26日,解放軍在重炮轟擊大擔島的同時,準備登陸占領大擔島,將金門群島分割成兩部分。但正當解放軍出發準備登陸時,忽遇南來強臺風襲擊,登陸受阻,未能實現占領大擔的計劃。 金門炮戰爆發后,美臺組成海軍聯合編隊,對被炮火包圍的金門群島展開海上補給,解放炮擊的重點轉向運補的國軍艦船。9月2日,兩軍在料羅灣發生激烈海戰(亦稱“九二海戰”),國民黨軍有3艘軍艦被擊沉,解放軍則損失多艘魚雷快艇。 料羅灣海戰后,從中東調來的美軍第六艦隊及從美國運來的航空部隊、海軍陸戰隊抵達臺灣。此時,美軍在臺灣海峽有航空母艦7艘、重型巡洋艦3艘、驅逐艦40艘。為免中美發生直接沖突,中共于10月6日上午發布文告,宣布暫停炮擊金門,第三次臺海危機宣告結束。此后,解放對金門實行單日炮擊的辦法,并一致延續到70年代末?!? “八二三”炮戰的結果,兩岸有不同的說法。臺灣方面公布的資料是:“國軍艦艇2沉3傷,中共則被擊沉23艘各型艦艇,外加86條機帆船;空軍方面10次主要的空戰,結果32比3”。大陸方面公布的資料是:“共擊沉擊傷蔣軍各型艦艇23艘,擊落擊傷蔣機34架,斃傷蔣軍中將以下官兵7000余人;解放軍官兵傷亡460余人,被擊落擊傷飛機20多架,毀壞火炮32門”。就實際情況與整體情形來說,應該是雙方打了個平手。 “八二三”炮戰后,解放軍主要力量投入加強已占沿海島嶼的防御。但另一方面,臺灣方面利用美軍援助,襲擾大陸沿海島嶼與沿海城鄉,并替美國偵察大陸內陸情報,臺海兩岸多次爆發海戰與空戰。1950年至1965年,雙方發生大小海、空戰百余次,其中以1965年8月的“八六海戰”和11月的“烏丘海戰”規模最大?! ? 1995年-1996年第四次臺海危機:大陸導彈試射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演習場面 兩岸自60年代中期以來,在軍事關系上基本處于和平狀態。特別是大陸于70年代末致力于和平統一臺灣后,兩岸就沒有發生過軍事磨擦。然而到了1994年李登輝與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的談話發表后,大陸對李登輝逐漸失去信任。特別是1995年李登輝訪美,引爆了大陸對臺灣的“文攻武嚇”。因為李登輝的訪美之行在中國大陸看來,是向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發起最大挑戰,如果對此保持沉默,必將帶來非常嚴重的后果,李登輝分裂的言行將會更為激進,美國可能公開支持李登輝搞臺獨,其他國家有可能效仿美國支持臺獨。為了嚇阻李登輝的分裂言行、阻止李登輝連任“總統”,也為了警示美國,中國大陸采取了強硬的回應措施。 1995年7月18日,新華社公告:解放軍將于7月21-28日在東海公海海域進行地對地導彈發射學習訓練。22日凌晨4時左右,2枚導彈從大陸的導彈基地發射,擊中預定目標。22日和25日夜間,二炮部隊再次先后各發射2枚地對地導彈?! ? 8月10日,交通部又公告:解放軍將于8月15-25日在東海海域和海域上空進行導彈火炮實彈演習。隨后,中共東海艦隊再次進行??章摵献鲬鸷秃I戏怄i演習,展開艦對艦、空對空導彈發射,共發射20多枚戰術導彈。 11月下旬,南京戰區陸??詹筷犜陂}南沿海地區舉行了三軍聯合作戰演習。 在舉行軍事演習的同時,大陸還展開了“文攻”。1995年6月,大陸《人民日報》和新華社評論員先后發表了四評“李登輝在康乃爾大學的演講”和四評“李登輝的‘臺獨’言行”共8篇文章,大陸的報刊、電視臺、廣播電臺等主要輿論機構也就李登輝的行為發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國務院臺辦發言人指出,大陸發動文攻的目的在于揭露李登輝的“臺獨真面目”,批判李登輝“挾洋自重、分裂祖國的行徑”。 除了展開“文攻武嚇”外,大陸還在外交、兩岸交流方面采取了相應措施,兩岸關系更趨勢緊張。在反對美國允許李登輝訪美和對美交涉方面,1995年5月23日,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向美國政府提出強烈抗議,提出“對于已經站起來的中國人民來說,沒有什么比國家主權和祖國統一更為重要,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準備面對任何挑戰!”隨后,中國政府中止或暫停了一系列重要的團組訪美,召中國駐美大使回國述職。在此后的中美外長、副外長會談中,中國領導人在會見美國客人時,都反復強調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嚴正要求美國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關于臺灣問題的各項原則,執行一個中國政策。10月,江澤民出席聯合國成立五十年周年慶?;顒悠陂g,于24日與美國總統克林頓正式會談。江澤民強調:“影響中美關系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是臺灣問題,構成中美關系基礎的三個聯合公報的核心問題也是臺灣問題。我們不希望再發生兩國關系穩定發展受到干擾的事件”。在兩岸交流方面:大陸海協會宣布暫停原定于7月進行的“汪辜會談”,兩會其他層次的事務性商談也一律停止?! ?李登輝訪美引發的臺海危機,一直延續到了1996年3月底。因為1996年3月臺灣舉行首屆民選“總統”選舉,被大陸定性為“臺獨”的李登輝也參加這次大選。為了阻止李登輝當選,也防止李登輝當選后有過激行為,大陸于1996年3月第二度針對李登輝的軍事演習。3月8日夜,在大陸沿海某二炮部隊基地,隱蔽在各集結地的導彈發射部隊迅速完成發射準備部署。隨著一聲令下,四枚導彈點火升空,并迅速越過臺灣海峽,飛向鎖定目標。四枚中的三枚射向高雄外海,并在距離高雄港西南30至150海里的水域落水爆炸,濺起了十數尺高的水柱;另一枚射到基隆外海29海里處。 3月12-20日,解放軍在東海與南海展開第二次海、空實彈軍事演習。在福建南端的海灣上空,由殲擊機、強擊機、轟炸機、電子干擾機、偵察機等組成的強大突擊機團,展開空中打擊演練;在南海海域,空中機群來回穿梭,海空導彈頻頻發射;聯合反潛、艦載直升機編隊與水面艦艇同進出擊,魚雷、火箭、導彈齊發?! ?3月18-25日,解放軍展開海、陸、空登聯合作戰的第三次軍事演習。由導彈驅逐艦、護衛艦、掃雷艦、登陸艦艇和民用船只組成的登陸編隊,在空軍、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艦炮、導彈火力的支援下,水陸兩棲坦克突擊群展開搶灘登陸;由步兵、裝甲兵、炮兵、防空兵等組成的登陸艇部隊和民兵、預備役部隊編隊向岸上進軍;大批空降兵和陸軍特種兵則在縱深陣地傘降著陸。同時,主攻部隊在空軍、陸軍航空兵和地面炮兵火力掩護下,向假想敵發起猛攻,由直升機、坦克和步兵組成的合成突擊部隊快速移動圍殲縱深核心陣地之假想敵,并很快奪取陣地,完成登陸作戰任務?! ?大陸的導彈演習,尤其是對臺灣島周圍近距離水域發射導彈,使兩岸關系驟然緊張起來,儼然臺海會立即爆發軍事沖突。不過,就在解放軍舉行導彈演習期間,美國派遣兩艘航空母進駐臺灣島東部海域,為了避免事態擴大,同時也見好就收,解放軍在3月底結束了軍事演習,臺海第四次危機就此化解?! ?日本游說美國派出航母 臺灣當局“國安局”曝光的秘密文件指出,1996年臺海危機時,“國安局”明德小組通過日本游說美國派遣航空母艦經過臺灣海峽。 1996年駛進臺灣海峽的“尼米茲”航母1997年第五次臺海危機:李登輝提出“兩國論” 1997年以后,兩岸緊張局面有所松馳,兩岸兩會也開始了接觸,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于1998年10月訪問大陸,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也準備于1999年秋天訪問臺灣。然而,將于2000年5月卸任“總統”的李登輝,突然于1999年7月9日在接受德國廣播采訪時提出“兩國論”。李登輝的“兩國論”再次激怒了大陸,大陸又迅速作出強烈反應。 7月11日,中共臺辦發言人發表談話指出,“我們嚴警告臺灣分裂勢力,立即懸崖勒馬,放棄玩火行動,停止一切分裂活動”。7月18日,江澤民向美國總統克林頓通電話表示,“兩國論”是李登輝在分裂國有的道路走出的十分危險的一步;并說“如果出現搞‘臺灣獨立’和外國勢力干涉中國中國統一的情況,我們絕不會坐視不管”。 大陸軍方反應更為強烈。7月15日,《解放軍報》發表評論員文章指出,“面對李登輝分裂祖國的罪惡圖謀,全軍指戰員無比憤慨。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和平統一,但從未承諾放棄使用武力。我們堅決擁護這一嚴正立場,正密切注視著海峽對岸的動向和事態發展”。7月31日,解放軍舉行建軍72周年招待會,中共軍委副主席遲浩田上將在慶祝會上強調,“中國人民解放軍嚴陣以待,時刻準備捍衛祖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粉碎任何分裂祖國的圖謀”。8月下旬,中共空軍首次在高海拔地區進行地對空導彈實彈打靶試驗;海軍則在臺灣島以北的海域舉行反潛演習,由海底發射導彈攻擊海上目標,意在加強潛艇攻擊能力,提升雷達的掃描范圍及精確度。9月初,解放軍在北京軍區、濟南軍區、沈陽軍區的特種部隊和兩棲偵察隊,在山東中部山區首度集結演練。同月上旬,解放軍南京、廣州戰區陸??杖?、第二炮兵和民兵預備役部隊,在浙東、粵南沿海舉行了大規模的諸兵種聯合渡海登陸實兵演習?! ?另外,大陸輿論機器再次發動起來,各媒體連續發表評論員文章,抨擊李登輝的分裂行為。尤其是街頭小報、相關網站大篇幅報道“兩國論”及當時的臺海局勢,指責、痛罵李登輝和要求對臺灣采取強硬措施的文章是鋪天蓋地?! ?“兩國論”出臺后大陸各界的強烈反應,尤其是軍方的積極動作,儼若一九九五、一一九九六年的第四次臺海危機一樣,臺海即將爆發第四次危機。但就在臺海局勢緊張程度不斷升級的時候,臺灣發生了“九二一”大地震。出于人道主義考慮,也為了避免國際社會的不理解與誤會,大陸在地震事件發生后停止了各項軍事演習,臺海軍事對抗得到緩解,但兩岸政治局從此沿襲下去?! ? 2003年第六次臺海危機:從為“臺灣正名”到“公投制憲” 李登輝一家三代上演鬧劇游街為“臺灣正名” 2003年,原定“511”舉行的“臺灣正名運動”,改在9月6日登場,李登輝以“511臺灣正名聯盟”總召集人身分,率領一伙“臺獨”分子,上街游行,發表演說。而李登輝也上演一出三代一起“游街”的鬧劇?! ?“臺灣正名運動聯盟”執行長王獻極說,游行隊伍向當局遞交聲明書,要求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外交駐館訂定時程正名臺灣、公營事業機構正名、要求明年臺灣當局新當選人訂定時程制定新“憲法”等,李登輝已看過相關內容,并親自做了若干修正?! ?大陸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新聞發言人2003年9月7日就“臺獨”分裂勢力舉行所謂“臺灣正名”游行發表如下談話: 2003年9月6日,在臺灣當局支持下,“臺獨”分裂勢力策劃在臺北舉行了所謂“臺灣正名”游行。這是近年來“臺獨”分裂勢力進行“漸進式臺獨”活動的步驟之一。李登輝等“臺獨”分子提出的所謂“臺灣正名”,旨在圖謀把臺灣從中國分割出去,違反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的臺灣主流民意,嚴重破壞兩岸關系,違背臺灣人民的根本利益。分裂不得人心,“臺獨”沒有出路。我們相信,廣大臺灣同胞會明辨是非,反對一切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中國最終走向完全統一的歷史步伐,是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的?! ?臺灣“立法院”三讀通過“公投法” 泛綠社團組織人員日夜圍在“立法院”外,號稱要“催生公投法” 臺灣“立法院”2003年11月27日深夜三讀通過“公民投票法”,內容以國親兩黨提出的版本為主體,含有統獨公投內容的蔡同榮版本以及民進黨版有關公投制憲條文皆被否決?! ?“立法院”藍綠陣營經過兩天的辯論協商,當日下午17時許開始對“公投法”爭議條文逐條表決,結果在泛藍多數優勢下,國親兩黨提出的版本幾乎悉數通過,民進黨只有防御性公投條文在國親開放投票的情形下過關?! ?此間輿論認為,此次通過的“公投法”有幾項內容值得關注: ——沒有就敏感的“統獨公投”設限,但設立了類似“安全閥門”的“審議委員會”。相關條文:全臺性公民投票適用事項為法律的復決、“立法”原則的創制、重大政策的創制或復決、“憲法”修正案的復決;公民投票事項的認定,由公民投票審議委員會為之。公民投票審議委員會,置委員二十一人,由各政黨依“立法院”各黨團席次比例推薦。 ——公投“修憲”而不是“制憲”?! ? ——所謂“防御性公投”條款闖關成功。相關條文:當臺灣遭受外力威脅,致“主權”有改變之虞,臺灣領導人可就攸關臺灣安全事項交付公民投票。 ——咨詢性“公投”的空間被封殺。相關條文:行政機關不得藉用任何形式對各項議題辦理或委托辦理公民投票事項,行政機關對此亦不得動用任何經費及調用各級“政府”職員。行政機關首長或相關人員違法辦理咨詢性公投,可處六個月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得就行政機關所支的費用予以追償。 當天的表決過程富有戲劇性。提交表決的“公投法”草案共有六個版本,依序是:蔡同榮版,“臺聯黨”版,民進黨版,國親版和“行政院”版。依照規則,“立法院”對6個版本的爭議部分依序逐條表決,通過即不再對下一版本表決。表決時均采具名方式。蔡同榮版第2條因其明確的統獨公投內容,在民進黨的壓力下要求撤回,目的是避免民進黨在“統獨公投”議題上直接表態,而民進黨版的草案含有“公投制憲”,其實隱藏了“統獨公投”內容?! ∠挛绫頉Q的第一項即是蔡同榮要求撤回自己的草案,結果95票贊成,113票反對,不通過撤回蔡版草案。民進黨不甘心要求重復表決,結果還是一樣,“院長”王金平裁定:不通過撤回。民進黨面臨不得不對“統獨公投”表態的尷尬處境。最終蔡同榮版以14票贊成、1票反對、175票棄權不獲通過?! ?據悉,國親兩黨就當天的表決接連幾天沙盤推演,對各種可能情形進行評估,焦點就是逼民進黨對“統獨公投”表態,結果在充分掌握主導性的情形下,順利讓大多數民進黨“立委”對蔡同榮版“統獨公投”投下棄權票?! ?分析人士指出,民進黨這次表決,未來“臺獨”基本教義派必然會質疑民進黨為何不能堅持“臺獨”理念,民進黨放棄支持“臺獨”這塊神主牌的做法也必然引發內部反彈,無法自圓其說。民進黨勢必要對基本教義派有所交代,如果處理不當,恐怕將松動綠營凝聚的基本盤支持力道。
熱心網友
就是:大陸在給臺灣省選舉施壓,美國來解壓,于是,大陸軍方要逼退美軍,結果是美軍退,也讓美國人偵測到我軍軍事現代化的一些資料。于是,“中國威脅論”逐漸成型。
熱心網友
李登輝嘴臭!
熱心網友
各位學長說得挺詳細的;我簡單點,就是對李登輝95訪美發出的信息,讓美國人知道臺灣問題對于北京的敏感性和重要性。具體做法就是在臺灣周圍發射導彈,然后美國來了航空母艦,我們出了核潛艇。我們的效果基本上達到了,至于負面影響也是不可避免的。
熱心網友
應對——準備!我們要通過政治和外交盡力營造于我方有利的國際環境、戰略態勢;要避免同時對付老美和“鬼扁”們兩個敵人;我們要遏制美軍武力,陷它于不仁、不義、無道;最起碼要讓世界各國嚴守中立,嚴守“一個中國原則”,不支持“臺獨”,不為美軍提供方便、提供領空、領海、領土;將美軍對我們的攻擊限定在后一波次,限制在東面臺海一方。如此這樣,我們的壓力和困難就將會減少許多。對于西邊的阿富汗,若美軍在那里設基地對我進行攻擊,我們應設法將其摧毀??傊覀円苊馑奶幷屑?、腹背受敵?,F在已經是該我們的“唐雎”、“燭之武”、“周恩來”、“喬冠華”們出擊大顯身手的時侯了。我們應將聯合國作為一個政治大舞臺、宣講臺進行我們的政治戰和宣傳戰,要不失時機地向世界訴說:若今后外國武力侵略我國,武力保護“臺獨”,我們將求助于聯合國,求助于世界大多數的國家來進行我們的政治反擊、而盡量不與外國武力進行軍事對抗。我們的理由是非常充分的: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這在聯合國和國際公約里都早有定論,這同樣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實,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這是法理,外國的干涉是違反法理的,請求聯合國與世界各國主持正義、維護法理,制止戰爭、制止“臺獨”。這樣,我們既可以得到政治和道義上的支持;而又可將美國的軍事介入陷于不仁、不義、無道的境地,讓它難以糾集起同伙;甚至難以得到它本國人民的支持。薩達姆的伊拉克算個什么樣的國家,當美國對伊動武時,俄、法、德等國還力挺“公道”,反對武力解決;世界人民、包括美國人民的反戰浪潮也是聲勢浩大、一浪高過一浪;就是它那鐵桿兄弟英國有時也會出現與它不和諧的音符。因此,在這個世界上對我們有利的因素還是大大存在的,抓住這些因素而大加利用對遏制美國武力是定會產生奇效的。對這個“兵不血刃”事半功倍甚至“一本萬利”的工作我們何樂而不為呢!這難道不也是另類的“出奇制勝”嗎?上兵伐謀,一部部兵書、一條條妙計,一場場“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與千里之外”的戰爭指揮,———從古至今,人類智慧總是在波瀾壯闊的戰爭中譜寫一篇又一篇極其輝煌的篇章!這件不是武器的“武器”,這件看不見的“利器”,它讓多少的英雄豪杰悲愴遺恨、渾然倒地!多少的利器沉沙折戟!多少的雄兵悍將暴尸荒野!智慧是將自己在戰爭中引向勝利的坦途、將敵人引向失敗的深淵;智慧就是要將自己所處的不利轉化為有利;將自己的弱勢轉化為強勢、勝勢;智慧就是要削減敵方、削弱敵方,將敵方的強勢導向弱勢。這里的此長彼削轉化的奧妙玄機,無窮無盡。然而在面對強敵時,這些無窮無盡的轉化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決不與強敵爭鋒,即“避實就虛”———轉移其兵鋒,避開其銳氣,以弱勝強的戰爭大幕往往籍此拉開,臺詞、動作也籍此書寫編排。對美方當前咄咄逼人的兵鋒,我們要以弱兵之勢迎對,切切不可針鋒相對。地球人都知道,美國是當今世界的第一軍事大國、超級軍事強國。美國人自己說:它可以在這個世界上同時打幾場戰爭。有人說當今美國可以戰勝任何對手。總而言之,不管怎么說,相比之下我們中國的軍事力量相對弱小的確是不爭的事實,因而,如能避免與美國開戰當然是上策。然而,臺海的事態演變已讓這變得幾乎不可能,在我們不情愿的情況下被迫對強敵作戰,這肯定是非常困難的。我們當然無法將這個困難全部化解掉,但盡量降低、減小這個難度卻是可能的。若美國出動其大部主力來犯,我們的困難將是難以想象的,若美國只以部分力量、小部來犯,我們的困難將會減少許多,并可較為安全輕松地渡過難關。因此,盡量避免與美國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對抗,盡量將這個對抗的規模限制到最小、最低是我們的首選。大規模的對抗我們是難以贏它的,但局部的對抗我們卻是完全有可能贏它的。道理很明白,以整體對整體,我們自然處下風、居下勢,但以整體對部分,我們自然就不處下風、不居弱勢了。如何使美國不使出全部力氣而只使出它的部分、或使出的力氣讓我們能夠足以應對?這當然不是件易事,我們沒有誰是美國總統、美軍司令,它的兵力部署、調動是我們無法決定和指揮的。但是,讓美方決策產生混亂,讓其作出錯誤的判斷、錯誤的指揮、錯誤的行動卻是可能的。我們應向世界表明:我們是非常熱愛和平、非常珍惜和平的,我們的一切軍事只針對“臺獨”,決不針對臺灣人民,更不針對其它任何國家,就是對“臺獨”,也只針對其中少數禍國殃民的“以武拒統”的死硬分子,而對一般的“臺獨”人員,我們也是不針對、日后也不予追究的。我們仍然一如既往,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不到萬不得已,我們是不會進行軍事打擊的。我們要讓美方的介入難有充分的理由,使之“師出無名”,以大欺小,以強欺弱,難有眾人響應。此時它還將面對另一難題,既然我不愿與它打,那它怎么來打我?是把我打死呢?還是把我打傷?傷到什么程度?而這又該用多大的力量來實施那個打擊、實現那個目標?這樣一來,它極有可能舉棋不定,難以決斷,甚至爭論不休,如此下來,它的力量不就未戰先損、大打折扣了嗎。我們還應高舉和平、友誼的旗幟,高頌和平、友誼!中國人民熱愛和平,需要和平,美國人民也同樣熱愛和平,需要和平,全世界人民都需要和平。在對和平的需求上,中、美兩國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盡管美國四處用兵,但它都是在維護世界和平的名義下進行的戰爭,因而,我們也需要大唱和平歌,大搖橄欖枝。中、美兩國都是世界大國,理應共同承擔起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我們要以對世界負責任的態度來忱慎處理兩國間的問題,而不是訴諸武力?!胺纯帧焙汀胺乐购藬U散”已經讓我們為維護世界和平走到了一起,為了和平,我們沒有理由不繼續一起走下去。一個和平安寧的世界是符合我們的根本利益的,而一個炮火連天、戰火紛飛的亞洲、世界,對中、美兩國絕對都是有害的,和則兩利,戰則俱傷,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輸、贏其實都已無太大的意義,打垮了中國,受害的將不僅僅是中國人民。為了世界的和平,中國政府和人民一定會以認真負責的態度來細致、慎重的處理問題,我們決不會向任何國家開戰,即使將來美國有可能因“臺海問題”對我產生誤解、誤判;或一時難以理解我們而對我們開戰,我們也不愿進行還擊,也決不將戰爭擴大。為了世界的和平,我們寧愿承受一些損失和犧牲,美國也不會要打垮中國的,打垮了中國是絕對不會有和平的,一個亂紛紛的中國并不符合美國的根本利益,而且這也是有悖于美國維護世界和平和穩定的初衷的,請美國的朋友們三思!三思!雖然中、美兩國現在因“臺灣問題”而使雙方難以相互理解,但我們相信兩國人民和領導人都是有理智和極端負責任的,只要我們不沖動,不激化問題,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機會肯定是會出現的。況且我們兩國在過去還曾經相互依存、并肩戰斗過,這個友誼的最濃厚的一筆正是在維護世界和平的反法西斯戰爭中所書寫:我們不會忘記史迪威,陳納德,飛虎隊,我們不會忘記滇緬公路,駝峰航線,中、美兩國人民為維護世界和平并肩戰斗,流血犧牲,為了世界的永久和平,我們沒有理由來兵戎相見,我們只有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和理由,過去我們兩國是這樣,為了維護當前的世界和平,為“反恐”和防止“核擴散”,現在我們仍然是在一起的,將來我們也沒有理由不在一起。自古知兵非好戰,先攻心是上上策?。?!陽它強大,揚它神話!高唱和平,大頌友誼,娓娓陳述,笑對兵鋒!準備充分、應對得當,就可能只是一場規模較小的局部對抗;反之則將可能是一場規模較大且非常危險的戰爭對抗!。
熱心網友
美國佬就這樣,只會嚇人
熱心網友
拍桌子嚇唬耗子.
熱心網友
臺灣問題自美國第七艦隊在建國初期進入臺灣海峽阻撓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以來,美國因素,就一直是中國統一大業上最大的絆腳石。于是談臺灣就不得不提美國,我甚至可以大膽預測如果沒有美國因素,中國早就統一了。 如果說蔣氏父子還念念不忘反攻大陸,蔣氏的大陸情結于是就被近幾年被臺獨運動搞的焦頭爛額的大陸粉飾成了愛國主義。雖說蔣氏父子在臺灣極力鎮壓臺獨運動,但臺灣現在的局面,蔣氏父子也是有責任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蔣氏父子在臺灣的反共宣傳,才造成今日同胞反目,兵戈相向。 古人云“好戰必亡,忘戰必危”臺獨勢力的猖狂,除了臺灣方面的原因,大陸自身也難逃罪責。自對越反擊戰以后,人民解放軍馬放鞍山,化 劍為犁。基于世界大戰在短時間內打不起來的判斷,又對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抱有太高的幻想,戰爭好像離我們已經很遙遠,大批部隊下海經商,軍隊這個國家的戰爭機器,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賺錢機器。大批軍隊將士被金錢所腐蝕。面對新軍事變革,軍隊仍然形式主義,教條主義盛行。直到96年臺海危機爆發時,中國的軍隊完全沒有有隨時準備打仗的準備。 軍隊尚且如此,政府呢?完全沒有對臺獨勢力的發展作出過正確的判斷!由于對一國兩制抱有太高的幻想,一直不敢承認其在臺灣問題上的重大失策。而自96年以來,大陸國臺辦的一些反臺獨聲明,更像教堂里的唱詩班。綏靖政策的直接后果就是短短十年時間,臺獨份子已經把臺灣制憲立國擺上桌面,等著大陸攤牌。正應了那句古話“忘戰必?!? 現在臺海局勢的發展,除了臺獨因素外,大陸一相情愿的回避戰爭問題,最終把戰爭的時間表定格在了2008年。 當戰爭不可避免時,打仗就擺到桌面。古人說忘戰必危時,還說過好戰必亡。既然談到打仗,就不得不說美國因素?,F在在中國的網絡上,兩種觀點最為激烈,一是不怕美國,跟美國大打一場,不惜打核戰爭。二是,中國還得韜光養晦。 我的看法就是核戰爭是打不起來的,韜光養晦讓別人來踢你屁股也是不行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上上策,縱然臺海戰爭爆發,將美國的因素減少到最低,才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理由很簡單,中國現在并沒有同時在 解放臺灣時,打一場全面的亞太戰爭。但美國也沒有,中美全面開戰也并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美國的利益很簡單,保持臺海均勢,從中漁利。 一旦臺海開戰,美國最大的可能就是阻止解放軍渡海,攻擊中國本土,從目前來看,是不現實的。原因很簡單攻擊中國本土就是中美全面開戰。這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中美全面戰爭的后果只有一個兩敗俱傷,沒有贏家。中國統一不了,但美國整個亞太格局被打破,俄羅斯重新崛起,等等一系列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當然這是在沒有爆發全面核戰的前提下。 對于網絡上一些喜歡中美就臺海進行戰略決戰的言論,不能蒙蔽我們的眼睛。我們要有與美國進行戰略決戰的心理準備,但不能忘記“好戰必亡”。我們要做到,一旦戰爭不可避免,戰爭按我們的既定計劃內進行,在短時間內,迅速解決臺灣問題。“忘戰必危”,我們要做好,隨時對可能的發生的臺海危機進行先期干預的準備與能力,不將美國因素破壞力擴大化的時候,先期解決臺海問題。這才是當前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