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投資者到底該如何挑選合適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呢?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產品又各自有什么特色? 1、市場認可程度:雙方戰平 綜觀從去年10月1日到今年1月底4個月的時間,所有人民幣理財產品都是股份制商業銀行之間在推出和互相競爭。國有銀行雖然推出了部分產品滿足了部分需要,但是在市場認可度以及產品的豐富程度上和股份制銀行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也有部分投資者認為,國有銀行的信譽好,收益相較股份制銀行雖然略低,但是由于大部分存款都在國有銀行,購買也較方便。 2、預期收益:股份制商業銀行占優 理財為了什么?當然是為了收益!所以既然有對比,理財產品之間的收益就理所當然要在產品收益上好好算一算。以各家銀行都有的一年期產品為例,工行、中行、建行先前推出的各自產品預期年收益(取最高值)分別為2。7%、2。95%和3。03%;而與此同時,同期銷售的興業銀行以及光大銀行兩家行的同檔次產品的預期年收益則分別為3。2%和3。05%。 比較之后不難看出,三家國有銀行產品中,建設銀行一年期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最高,達到了3。03%,但是就是這個最高和其他兩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相比,雖然和光大銀行3。05%的預期年收益相差不大,但是和興業銀行3。2%一比還是出現了較大差距。 以半年產品為例,工行和中行的預期年收益分別為2。3%和2。5%,而近期剛剛發行招商銀行人民幣理財6號產品同樣是半年期,預期年收益達到了2。7%。 3、認購起點:股份制商業銀行占優 市場認可度表明了投資者的購買意向,產品收益率決定了投資者的購買對象,但是在真正的購買過程中,認購起點往往還是一個關鍵的環節。 那么到底要多少錢才能參加到理財當中來呢?根據各家銀行提供的數據,已經推出產品的三家銀行對于認購的起點統一規定為了5萬元,其中工行和中行在追加認購的時候還必須以1萬元整數倍遞增。而相對于國有銀行的高高在上,股份制銀行的門檻則低很多,大部分銀行認購起點均為1萬元,1000元整數倍遞增。不少市民認為,雖然自己手中資金不多,但是同樣也有理財的需求,現在人民幣理財市場競爭這么激烈,拋開收益、產品不談,單是認購起點一項他們就“被迫”去股份制商業銀行購買。。
熱心網友
投資者到底該如何挑選合適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呢?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產品又各自有什么特色? 1、市場認可程度:雙方戰平 綜觀從去年10月1日到今年1月底4個月的時間,所有人民幣理財產品都是股份制商業銀行之間在推出和互相競爭。國有銀行雖然推出了部分產品滿足了部分需要,但是在市場認可度以及產品的豐富程度上和股份制銀行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也有部分投資者認為,國有銀行的信譽好,收益相較股份制銀行雖然略低,但是由于大部分存款都在國有銀行,購買也較方便。 2、預期收益:股份制商業銀行占優 理財為了什么?當然是為了收益!所以既然有對比,理財產品之間的收益就理所當然要在產品收益上好好算一算。以各家銀行都有的一年期產品為例,工行、中行、建行先前推出的各自產品預期年收益(取最高值)分別為2。7%、2。95%和3。03%;而與此同時,同期銷售的興業銀行以及光大銀行兩家行的同檔次產品的預期年收益則分別為3。2%和3。05%。 比較之后不難看出,三家國有銀行產品中,建設銀行一年期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最高,達到了3。03%,但是就是這個最高和其他兩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相比,雖然和光大銀行3。05%的預期年收益相差不大,但是和興業銀行3。2%一比還是出現了較大差距。 以半年產品為例,工行和中行的預期年收益分別為2。3%和2。5%,而近期剛剛發行招商銀行人民幣理財6號產品同樣是半年期,預期年收益達到了2。7%。 3、認購起點:股份制商業銀行占優 市場認可度表明了投資者的購買意向,產品收益率決定了投資者的購買對象,但是在真正的購買過程中,認購起點往往還是一個關鍵的環節。 那么到底要多少錢才能參加到理財當中來呢?根據各家銀行提供的數據,已經推出產品的三家銀行對于認購的起點統一規定為了5萬元,其中工行和中行在追加認購的時候還必須以1萬元整數倍遞增。而相對于國有銀行的高高在上,股份制銀行的門檻則低很多,大部分銀行認購起點均為1萬元,1000元整數倍遞增。不少市民認為,雖然自己手中資金不多,但是同樣也有理財的需求,現在人民幣理財市場競爭這么激烈,拋開收益、產品不談,單是認購起點一項他們就“被迫”去股份制商業銀行購買。 。
熱心網友
投資者到底該如何挑選合適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呢?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產品又各自有什么特色? 1、市場認可程度:雙方戰平 綜觀從去年10月1日到今年1月底4個月的時間,所有人民幣理財產品都是股份制商業銀行之間在推出和互相競爭。國有銀行雖然推出了部分產品滿足了部分需要,但是在市場認可度以及產品的豐富程度上和股份制銀行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也有部分投資者認為,國有銀行的信譽好,收益相較股份制銀行雖然略低,但是由于大部分存款都在國有銀行,購買也較方便。 2、預期收益:股份制商業銀行占優 理財為了什么?當然是為了收益!所以既然有對比,理財產品之間的收益就理所當然要在產品收益上好好算一算。以各家銀行都有的一年期產品為例,工行、中行、建行先前推出的各自產品預期年收益(取最高值)分別為2。7%、2。95%和3。03%;而與此同時,同期銷售的興業銀行以及光大銀行兩家行的同檔次產品的預期年收益則分別為3。2%和3。05%。 比較之后不難看出,三家國有銀行產品中,建設銀行一年期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最高,達到了3。03%,但是就是這個最高和其他兩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相比,雖然和光大銀行3。05%的預期年收益相差不大,但是和興業銀行3。2%一比還是出現了較大差距。 以半年產品為例,工行和中行的預期年收益分別為2。3%和2。5%,而近期剛剛發行招商銀行人民幣理財6號產品同樣是半年期,預期年收益達到了2。7%。 3、認購起點:股份制商業銀行占優 市場認可度表明了投資者的購買意向,產品收益率決定了投資者的購買對象,但是在真正的購買過程中,認購起點往往還是一個關鍵的環節。 那么到底要多少錢才能參加到理財當中來呢?根據各家銀行提供的數據,已經推出產品的三家銀行對于認購的起點統一規定為了5萬元,其中工行和中行在追加認購的時候還必須以1萬元整數倍遞增。而相對于國有銀行的高高在上,股份制銀行的門檻則低很多,大部分銀行認購起點均為1萬元,1000元整數倍遞增。不少市民認為,雖然自己手中資金不多,但是同樣也有理財的需求,現在人民幣理財市場競爭這么激烈,拋開收益、產品不談,單是認購起點一項他們就“被迫”去股份制商業銀行購買。 。
熱心網友
投資者到底該如何挑選合適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呢?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產品又各自有什么特色? 1、市場認可程度:雙方戰平 綜觀從去年10月1日到今年1月底4個月的時間,所有人民幣理財產品都是股份制商業銀行之間在推出和互相競爭。國有銀行雖然推出了部分產品滿足了部分需要,但是在市場認可度以及產品的豐富程度上和股份制銀行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也有部分投資者認為,國有銀行的信譽好,收益相較股份制銀行雖然略低,但是由于大部分存款都在國有銀行,購買也較方便。 2、預期收益:股份制商業銀行占優 理財為了什么?當然是為了收益!所以既然有對比,理財產品之間的收益就理所當然要在產品收益上好好算一算。以各家銀行都有的一年期產品為例,工行、中行、建行先前推出的各自產品預期年收益(取最高值)分別為2。7%、2。95%和3。03%;而與此同時,同期銷售的興業銀行以及光大銀行兩家行的同檔次產品的預期年收益則分別為3。2%和3。05%。 比較之后不難看出,三家國有銀行產品中,建設銀行一年期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最高,達到了3。03%,但是就是這個最高和其他兩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相比,雖然和光大銀行3。05%的預期年收益相差不大,但是和興業銀行3。2%一比還是出現了較大差距。 以半年產品為例,工行和中行的預期年收益分別為2。3%和2。5%,而近期剛剛發行招商銀行人民幣理財6號產品同樣是半年期,預期年收益達到了2。7%。 3、認購起點:股份制商業銀行占優 市場認可度表明了投資者的購買意向,產品收益率決定了投資者的購買對象,但是在真正的購買過程中,認購起點往往還是一個關鍵的環節。 那么到底要多少錢才能參加到理財當中來呢?根據各家銀行提供的數據,已經推出產品的三家銀行對于認購的起點統一規定為了5萬元,其中工行和中行在追加認購的時候還必須以1萬元整數倍遞增。而相對于國有銀行的高高在上,股份制銀行的門檻則低很多,大部分銀行認購起點均為1萬元,1000元整數倍遞增。不少市民認為,雖然自己手中資金不多,但是同樣也有理財的需求,現在人民幣理財市場競爭這么激烈,拋開收益、產品不談,單是認購起點一項他們就“被迫”去股份制商業銀行購買。 。
熱心網友
投資者到底該如何挑選合適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呢?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產品又各自有什么特色? 1、市場認可程度:雙方戰平 綜觀從去年10月1日到今年1月底4個月的時間,所有人民幣理財產品都是股份制商業銀行之間在推出和互相競爭。國有銀行雖然推出了部分產品滿足了部分需要,但是在市場認可度以及產品的豐富程度上和股份制銀行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也有部分投資者認為,國有銀行的信譽好,收益相較股份制銀行雖然略低,但是由于大部分存款都在國有銀行,購買也較方便。 2、預期收益:股份制商業銀行占優 理財為了什么?當然是為了收益!所以既然有對比,理財產品之間的收益就理所當然要在產品收益上好好算一算。以各家銀行都有的一年期產品為例,工行、中行、建行先前推出的各自產品預期年收益(取最高值)分別為2。7%、2。95%和3。03%;而與此同時,同期銷售的興業銀行以及光大銀行兩家行的同檔次產品的預期年收益則分別為3。2%和3。05%。 比較之后不難看出,三家國有銀行產品中,建設銀行一年期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最高,達到了3。03%,但是就是這個最高和其他兩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相比,雖然和光大銀行3。05%的預期年收益相差不大,但是和興業銀行3。2%一比還是出現了較大差距。 以半年產品為例,工行和中行的預期年收益分別為2。3%和2。5%,而近期剛剛發行招商銀行人民幣理財6號產品同樣是半年期,預期年收益達到了2。7%。 3、認購起點:股份制商業銀行占優 市場認可度表明了投資者的購買意向,產品收益率決定了投資者的購買對象,但是在真正的購買過程中,認購起點往往還是一個關鍵的環節。 那么到底要多少錢才能參加到理財當中來呢?根據各家銀行提供的數據,已經推出產品的三家銀行對于認購的起點統一規定為了5萬元,其中工行和中行在追加認購的時候還必須以1萬元整數倍遞增。而相對于國有銀行的高高在上,股份制銀行的門檻則低很多,大部分銀行認購起點均為1萬元,1000元整數倍遞增。不少市民認為,雖然自己手中資金不多,但是同樣也有理財的需求,現在人民幣理財市場競爭這么激烈,拋開收益、產品不談,單是認購起點一項他們就“被迫”去股份制商業銀行購買。 。
熱心網友
投資者到底該如何挑選合適的人民幣理財產品呢?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產品又各自有什么特色? 1、市場認可程度:雙方戰平 綜觀從去年10月1日到今年1月底4個月的時間,所有人民幣理財產品都是股份制商業銀行之間在推出和互相競爭。國有銀行雖然推出了部分產品滿足了部分需要,但是在市場認可度以及產品的豐富程度上和股份制銀行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也有部分投資者認為,國有銀行的信譽好,收益相較股份制銀行雖然略低,但是由于大部分存款都在國有銀行,購買也較方便。 2、預期收益:股份制商業銀行占優 理財為了什么?當然是為了收益!所以既然有對比,理財產品之間的收益就理所當然要在產品收益上好好算一算。以各家銀行都有的一年期產品為例,工行、中行、建行先前推出的各自產品預期年收益(取最高值)分別為2。7%、2。95%和3。03%;而與此同時,同期銷售的興業銀行以及光大銀行兩家行的同檔次產品的預期年收益則分別為3。2%和3。05%。 比較之后不難看出,三家國有銀行產品中,建設銀行一年期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最高,達到了3。03%,但是就是這個最高和其他兩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相比,雖然和光大銀行3。05%的預期年收益相差不大,但是和興業銀行3。2%一比還是出現了較大差距。 以半年產品為例,工行和中行的預期年收益分別為2。3%和2。5%,而近期剛剛發行招商銀行人民幣理財6號產品同樣是半年期,預期年收益達到了2。7%。 3、認購起點:股份制商業銀行占優 市場認可度表明了投資者的購買意向,產品收益率決定了投資者的購買對象,但是在真正的購買過程中,認購起點往往還是一個關鍵的環節。 那么到底要多少錢才能參加到理財當中來呢?根據各家銀行提供的數據,已經推出產品的三家銀行對于認購的起點統一規定為了5萬元,其中工行和中行在追加認購的時候還必須以1萬元整數倍遞增。而相對于國有銀行的高高在上,股份制銀行的門檻則低很多,大部分銀行認購起點均為1萬元,1000元整數倍遞增。不少市民認為,雖然自己手中資金不多,但是同樣也有理財的需求,現在人民幣理財市場競爭這么激烈,拋開收益、產品不談,單是認購起點一項他們就“被迫”去股份制商業銀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