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金魚是大約在1600年以前,由一種金鯽魚逐漸馴化而成的。早在明代,我國醫學家李時珍通過廣泛的野外考察和社會調查,對金魚的由來作了深入的研究,當時他就提出,金魚的祖先是野生金鯽魚。近年來,國內外許多生物學家也先后證實了這一科學結論。我國最早記載金鯽魚的古籍是成書于戰國時代的《山海經》,這說明至少在2000年前,我國就有了金鯽魚。在公元265-419年,晉代的《抱樸子》、《博物志》、《述異記》等文獻中就也曾有關于一種叫“紅色魚”的記載,但未進行家化或當觀賞魚飼養。直到公元756年間,唐肅宗曾建81所放生池,主要放養金鯽魚,后來成為觀賞魚池。到南宋,公元1163年,趙構皇帝曾在杭州德壽宮中建金魚池,以后金魚即成為歷代皇朝宮廷不可缺少的魚類。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民間已鑿石為池,飼養金魚,以供觀賞。金魚的飼養就逐漸開始普及。至清嘉慶年間,金魚已由池養轉為盆養。浙江的杭州和嘉興等地,是我國家養金魚的發源地。有資料記載,大約在1502年中國金魚首次傳入日本。日本著名水產專家松井教授所著的《金魚大鑒》中,不僅詳細敘述了公元649-765年間,中國唐代飼養金魚的情況,而且還指出,在17世紀初中國金魚再次傳入日本。修德魯已在《世界淡水魚》一書中說,在17世紀中國金魚才輸入歐洲,輸入最早的國家是葡萄牙。公元1665年,中國金魚也傳到了英國皇家,至1853年,倫敦動物園已建成世界上第一個魚族館,主要飼養金魚供游客觀賞。此外,德國赫名莫臘在《金魚養育法》中,也確認中國是最早生產金魚的國家。在此,告訴大家一件很有趣的事:近年來,一些學者研究發現,歐洲鯽魚的祖先是中國的金魚,也就是中國的野生金鯽魚。金魚被引進歐洲不過是2-3個世紀以前的事情,那時的歐洲是沒有鯽魚的,后來有一部分飼養的金魚流入歐洲河流,它們經過多年的野生生活、繁殖,發生了返祖現象,這就有了歐洲最早的鯽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