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亭臺樓閣,屬于中國傳統建筑。它們或面對巍巍群山,或俯視浩浩江湖,或融于園林之中,或踞于市井之上;有的高大壯觀,有的小巧玲瓏,有的華美輝煌,有的簡易樸實。但無論形式如何、位置怎樣、都顯示出民族的人文特征和風土人情。建筑作為一種文化,表述著人的生活現實和感情語言;作為一種環境,不僅供人居住,而且為人們提供了觀賞風景、探幽尋古的適當場所。特別是亭臺樓閣,高聳挺立,攀登時會產生“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的心理;一旦登臨極目,則可以“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一、亭臺,也叫亭子,簡稱亭。四周敞開,是一種中國傳統的點式建筑,供人停留、觀覽,也用于典儀,出現于南北朝的中后期。 亭一般設置在可供停息、觀眺的地方,如山崗、水邊、城頭、橋上以及園林中。還有專門用途的亭,如碑亭、井亭、宰牲亭、鐘亭等。亭的平面形式除方形、矩形、圓形、多邊形外,還有十字、連環、梅花、扇形等多種形式。亭的屋頂有攢尖、歇山、錐形及其他形式復合體。大型的亭可筑重檐,或四面加抱廈。陵墓、宗廟中的碑亭、井亭可做得很莊重,如明長陵的碑亭。大型的亭可以做得雄偉壯觀,如北京景山的萬春亭。小型的亭可以做得輕巧雅致,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三角亭。亭的不同形式,可以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 二、樓閣,可連用,也可簡稱樓。 是兩層以上金碧輝煌的高大建筑。可以供游人登高遠望,休息觀景;還可以用來藏書供佛,懸掛鐘鼓。在中國,著名的樓閣很多,如臨近大海的山東蓬萊閣、北京頤和園的佛香閣、江西的滕王閣、湖南的岳陽樓、湖北的黃鶴樓等。 三、此外,還有廊 廊是園林中聯系建筑之間的通道。它不但可以遮陽避雨,還像一條風景導游線,可以供游人透過柱子之間的空間觀賞風景。北京頤和園中的長廊,是中國園林中最長的廊,長廊的一邊是平靜的昆明湖,另一邊是蒼翠的萬壽山和一組組古典建筑。游人漫步在長廊中,可以觀賞到一處處美麗的湖光山色。 所以有“亭臺樓閣”的叫法,是我國文字講究對襯,喜用偶字詞,是文化上的中庸、平衡的習慣造成的。不能簡單的把它們看成是四種建筑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