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1992年4月英國大選對外匯市場的影響   在英國大選前的一個多月,外匯市場就開始受到這次大選的影響。在大選以前,保守黨候選人即前任首相梅杰在民意測驗中一直落后于工黨候選人尼爾?金諾克。英國的工黨在80年代以前執政時曾堅持實行國有化政策,導致資本外流的局面。保守黨撒切爾夫人在1979年上任當首相后,花了近10年的時間推行私有化政策,而梅杰上任后也繼續執行這一政策。因此,如果金諾克在大選中獲勝,就可能意味著英國政府政策的改變。雖然工人出身的金諾克在工黨內屬保守派,但人們還是擔心英國有可能回到國有化政策推行的年代。由于金諾克在民意測驗中領先于梅杰,英國的金融界從3月就出現了兩種現象,一是資本開始逐漸外流,另一是英鎊的匯價逐步下跌。以英鎊對馬克的匯率為例,英鎊的匯價從2月中旬就開始下跌,從2月底的1英鎊兌2.96馬克逐步跌至4月6日的2.83馬克。

熱心網友

影響不大

熱心網友

1992年4月英國大選對外匯市場的影響   在英國大選前的一個多月,外匯市場就開始受到這次大選的影響。在大選以前,保守黨候選人即前任首相梅杰在民意測驗中一直落后于工黨候選人尼爾?金諾克。英國的工黨在80年代以前執政時曾堅持實行國有化政策,導致資本外流的局面。保守黨撒切爾夫人在1979年上任當首相后,花了近10年的時間推行私有化政策,而梅杰上任后也繼續執行這一政策。因此,如果金諾克在大選中獲勝,就可能意味著英國政府政策的改變。雖然工人出身的金諾克在工黨內屬保守派,但人們還是擔心英國有可能回到國有化政策推行的年代。由于金諾克在民意測驗中領先于梅杰,英國的金融界從3月就出現了兩種現象,一是資本開始逐漸外流,另一是英鎊的匯價逐步下跌。以英鎊對馬克的匯率為例,英鎊的匯價從2月中旬就開始下跌,從2月底的1英鎊兌2.96馬克逐步跌至4月6日的2.83馬克。

熱心網友

1992年4月英國大選對外匯市場的影響   在英國大選前的一個多月,外匯市場就開始受到這次大選的影響。在大選以前,保守黨候選人即前任首相梅杰在民意測驗中一直落后于工黨候選人尼爾?金諾克。英國的工黨在80年代以前執政時曾堅持實行國有化政策,導致資本外流的局面。保守黨撒切爾夫人在1979年上任當首相后,花了近10年的時間推行私有化政策,而梅杰上任后也繼續執行這一政策。因此,如果金諾克在大選中獲勝,就可能意味著英國政府政策的改變。雖然工人出身的金諾克在工黨內屬保守派,但人們還是擔心英國有可能回到國有化政策推行的年代。由于金諾克在民意測驗中領先于梅杰,英國的金融界從3月就出現了兩種現象,一是資本開始逐漸外流,另一是英鎊的匯價逐步下跌。以英鎊對馬克的匯率為例,英鎊的匯價從2月中旬就開始下跌,從2月底的1英鎊兌2.96馬克逐步跌至4月6日的2.83馬克。

熱心網友

影響不大

熱心網友

在英國大選前的一個多月,外匯市場就開始受到這次大選的影響。在大選以前,保守黨候選人即現任首相梅杰在民意測驗中一直落后于工黨候選人尼爾·金諾克。英國的工黨在80年代以前執政時曾堅持實行國有化政策,導致資本外流的局面。保守黨撒切爾夫人在1979年上任當首相后,花了近10年的時間推行私有化政策,而梅杰上任后也繼續執行這一政策。因此,如果金諾克在大選中獲勝,就可能意味著英國政府政策的改變。雖然工人出身的金諾克在工黨內屬保守派,但人們還是擔心英國有可能回到國有化政策推行的年代。由于金諾克在民意測驗中領先于梅杰,英國的金融界從3月就出現了兩種現象,一是資本開始逐漸外流,另一是英鎊的匯價逐步下跌。以英鎊對馬克的匯率為例,英鎊的匯價從2月中旬就開始下跌,從2月底的1英鎊兌2。96馬克逐步跌至4月6日的2。83?! ∮㈡^是歐洲貨幣體系的成員貨幣,它對馬克的匯率是由固定但可調節的匯率制決定的,上限在3。1320馬克,下限在2。7780馬克,中心匯率為2。95。但自從英鎊在1990年加入歐洲貨幣體系后,外匯市場一直認為英鎊的匯價是高估的,所以經常在英鎊走強時拋英鎊。在英國大選到來時,梅杰在民意測驗中落后,自然使外匯市場認為英國的政策前景不穩,進一步煽起了市場的拋英鎊風,使英鎊對馬克的匯率向歐洲貨幣體系規定的底限逼近?! 〈筮x這一天,英鎊在外匯市場出現了劇烈的波動。從英鎊對馬克的匯率來看,波幅為2%,達600點,即6個芬尼,而且整個一天的波動是很有戲劇性的。在大選前兩天,外匯市場由于聽到梅杰在民意測驗中已接近金諾克的傳聞,就已經開始買英鎊拋馬克等外匯。在大選這一天,金諾克的選票和民意測驗結果在一開始仍然領先于梅杰,使外匯市場又大幅度地拋英鎊。但沒過多久,梅杰的選票就開始節節上升,立刻在外匯市場刮起了拋外匯買英鎊的旋風,使英鎊對馬克的匯價迅速攀升,從2。8477馬克猛漲到2。9053。  大選結束以后,英鎊似乎從此扭轉了弱勢,成了堅挺的貨幣。外匯市場總是談論英國的經濟前景看好,流到海外的資本會返回英國,梅杰的勝利表明英國政局的穩定等等。其實,這時的梅杰還是原來當首相的梅杰,而以后一段時期內經常出現英國經濟不景氣的統計數據。但英鎊在以后的近兩個月內還是一路上漲。許多預測專家和技術分析專家都預言,英鎊對馬克的匯價將上升到3。10,去試探歐洲貨幣體系規定的3。13上限。從圖形上來看,英鎊對馬克的匯價在大選后一直居高不下,但每次沖高時都在2。9500處被彈回,經過近兩個月的高處徘徊,英鎊對馬克的匯價終于在6月份開始下跌。  英鎊在英國大選前后的走勢表明,外匯價格在短期內的過度波動可能會由于市場預期的支持而維持較長時期。在這種預期被打破以前,市場有時會認為短期的均衡價格是一種合理的價格,而預測中的長期均衡價格反而被認為是有偏差的。但是,如果外匯市場的預期始終得不到證實,因意外事件而扭曲的外匯價格走勢就會恢復到原來的趨勢上去,甚至走得更遠。從6月份開始,英鎊對馬克的匯價一路下跌。在外匯市場證實英國經濟前景并不十分樂觀時,英鎊的弱勢就成為大勢所趨了。以至在9月份的歐洲貨幣體系危機后,英鎊對馬克的匯價直線下降,仿佛如自由落體,迫使英國退出歐洲貨幣體系,英鎊對馬克的匯率在10月跌至2。40馬克。。

熱心網友

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