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譙周 公元200年至270年。字允南,三國時期蜀國名士。譙周生于漢獻帝建安五年,卒于晉武帝泰始六年。譙周一生所經歷的是幾度曲折,即生于戰亂,長于鼎立,耄耄之年面臨著由分治而走向統一。這就是譙周70年生活的時代特點。譙周幼年失父,家貧篤學,青年進外出求師,做了博學多才的蜀中名儒泰宓的弟子。他從此研精攻籍,見識卓拔。22歲入仕,從益州勸學從事直到被選任為太子仆,繼為家令。后因諫疏后主劉禪“敬賢任才”、“奉修先帝所施”而受到冷遇,貶為中散大夫。又著《仇國論》批評姜維“窮兵黷武”軍事盲動,后世對此多有非議,實是失卻公允。公元263年冬,魏將鄧艾率軍伐蜀,破諸葛瞻于綿竹,后主倉惶失措,召集群臣計議,多勸奔守南中或投吳。譙周在鄧艾兵逼成都的重要關頭,為謀求統一,不得已乃策言迎降,被后主采納,奉旨草擬降書。魏司馬昭統一蜀后,因譙周有建“全國之功”,拜為騎都尉、散騎常待。
熱心網友
隱居了,他是忠臣,不會投降的,只是還會思念蜀國,當然拉,身為蜀國人嘛
熱心網友
出去當活神仙算命去了
熱心網友
去在眼里隱居了!
熱心網友
蜀國投降后譙周每天晚上起來看星星~~~~
熱心網友
隱居嗎一般名士都如此張良就是在朝而隱為大隱也
熱心網友
譙周公元200年至270年。字允南,三國時期蜀國名士。譙周生于漢獻帝建安五年,卒于晉武帝泰始六年。譙周一生所經歷的是幾度曲折,即生于戰亂,長于鼎立,耄耄之年面臨著由分治而走向統一。這就是譙周70年生活的時代特點。譙周幼年失父,家貧篤學,青年進外出求師,做了博學多才的蜀中名儒泰宓的弟子。他從此研精攻籍,見識卓拔。22歲入仕,從益州勸學從事直到被選任為太子仆,繼為家令。后因諫疏后主劉禪“敬賢任才”、“奉修先帝所施”而受到冷遇,貶為中散大夫。又著《仇國論》批評姜維“窮兵黷武”軍事盲動,后世對此多有非議,實是失卻公允。公元263年冬,魏將鄧艾率軍伐蜀,破諸葛瞻于綿竹,后主倉惶失措,召集群臣計議,多勸奔守南中或投吳。譙周在鄧艾兵逼成都的重要關頭,為謀求統一,不得已乃策言迎降,被后主采納,奉旨草擬降書。魏司馬昭統一蜀后,因譙周有建“全國之功”,拜為騎都尉、散騎常待。當陳壽的老師
熱心網友
《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八回 哭祖廟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爭功:“…后主…聞鄧艾取了綿竹,….大驚,急召文武商議”。光祿大夫譙周曰:…“臣料魏能吞吳,吳不能吞魏。若稱臣于吳,是一辱也;若吳被魏所吞,陛下再稱臣于魏,是兩番之辱矣。不如不投吳而降魏。魏必裂土以封陛下,則上能自守宗廟,下可以保安黎民。愿陛下思之”。“后主…遂令譙周作降書,遣私署侍中張紹、駙馬都尉鄧良同譙周赍玉璽來雒城請降。…(鄧)艾…大喜,受下玉璽,重待張紹、譙周、鄧良等”。以上是譙周叢蜀降魏的基本情況,《三國演義》對譙周的交代到此基本結束。他以后的情況《三國志》里有記載。《三國志卷四十二*蜀書十二*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郄傳第十二》“時晉文王為魏相國,以周有全國之功,封陽城亭侯”;“…泰始三年…拜騎都尉”;“六年秋,為散騎常侍,…至冬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