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怎么治療
熱心網友
上婦科找大夫做詳細的檢查后再開藥.不能盲目的找藥亂吃.
熱心網友
乳腺增生是女性內分泌紊亂所致,如卵巢分泌黃體酮可使乳腺腺泡發育。分泌的動情素可使腺管發育,而經常保持動態平衡則乳腺正常。如果女性不結婚、不生育、不哺乳則造成內分泌失調,此時就易發生乳腺增生。表現為雙乳腺腺管未端增生,此時乳房內有散在的小結節,經期前腫脹痛疼,活動更痛。 目前乳腺增生主要靠中藥治療,如使用調經、活血化瘀、行氣散結藥物,如乳腺增生丸、乳癬消等中成藥,亦可使用水煎劑。女性最擔心...
熱心網友
乳腺增生是女性內分泌紊亂所致,如卵巢分泌黃體酮可使乳腺腺泡發育。分泌的動情素可使腺管發育,而經常保持動態平衡則乳腺正常。如果女性不結婚、不生育、不哺乳則造成內分泌失調,此時就易發生乳腺增生。表現為雙乳腺腺管未端增生,此時乳房內有散在的小結節,經期前腫脹痛疼,活動更痛。 目前乳腺增生主要靠中藥治療,如使用調經、活血化瘀、行氣散結藥物,如乳腺增生丸、乳癬消等中成藥,亦可使用水煎劑。女性最擔心的是有2%左右的為繼發癌變率。所以要經常去醫院婦科檢查,以早診早治。 本病為生理性變化,可以隨時再發,有時合并為纖維瘤囊性增生時,應做外科手術處理。 乳腺增生病的治療原則: 一般來講,當乳腺增生病癥狀較輕,僅有輕度經前乳房脹痛,乳房內散在細小的顆粒樣結節,其病情不影響工作與生活時,可用乳罩托起乳房以緩解乳房脹痛,不必服用任何藥物,僅對其進行臨床觀察即可,若無明顯變化,可每半年至一年到專科醫生處檢查一次。當癥狀較嚴重而影響工作或生活時,則應分別情況予以不同的治療。常用的治療方法有:中醫中藥治療,如中藥內治、外治、針灸等;西藥治療,如口服激素類藥物、碘制劑及其他對癥治療藥物;手術治療,如乳房腫塊切除術、乳房單純切除術等。 乳腺增生病療效標準:(1)臨床治愈:腫塊消失、乳痛消失,停藥后3個月不復發。(2)顯效:腫塊最大直徑縮小1/2以上,乳痛消失。(3)有效:①腫塊最大直徑縮小不足1/2,乳痛減輕;②腫塊縮小1/2以上,乳痛不減輕。(4)無效:①腫塊不縮小,或反而增大變硬者;②單純乳痛緩解,而腫塊不縮小。 在進行療效統計時,一般統計其總有效率及總顯效率。其中,前者含有效、顯效及治愈率;后者是指顯效及治愈率。 中醫治療乳腺增生: 中醫將乳腺增生病稱為“乳癖”。一般認為,乳癖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肝郁氣滯或沖任失調造成,臨床應予疏肝解郁,調攝沖任為大法進行辨治。 (1)肝郁氣滯,痰瘀血結型:一側或兩側乳腺出現腫塊和疼痛,腫塊和疼痛與月經周期有關,一般在經前加重,行經后減輕,伴有情志不舒,心煩易怒,胸悶噯氣,胸脅脹滿。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弦。治法:疏肝理氣,活血散結。方藥:加味逍遙散合桃紅四物湯加減。柴胡9g,香附9g,青陳皮各6g,當歸12g,白芍12g,川芎12g,延胡索10g,莪術15 g,郁金10g,桃仁10g,紅花10g,橘葉、橘絡各5g。 (2)脾腎陽虛,沖任失調型:一側或兩側乳腺出現腫塊和疼痛,常伴有月經不調,前后不定期,經量減少,全身癥狀可見怕冷,腰膝酸軟,神疲乏力,耳鳴。舌質淡胖,苔薄白,脈濡細。治法:溫補脾腎,調攝沖任。方藥:二仙湯合四物湯加減。仙茅10g,仙靈脾10g ,肉蓯蓉10g,制首烏15g,柴胡6g,當歸10g,白芍12g,鹿角膠10g,熟地12g,炮山甲10 g,香附10g,青陳皮各6g。 臨床可根據患者的不同癥狀表現在上述處方用藥基礎上進行加減化裁:如乳房脹痛明顯者,可加制乳沒各6g,川楝子10g;病程較長、腫塊質地偏硬者,可加莪術30g,八月札15 g;伴有乳頭溢液者,可加丹皮10g,梔子10g,仙鶴草15g。 服用上述中藥治療時需注意:月經期暫停服用,經后可繼服;妊娠期禁服,因中藥的行氣活血作用可能會誘發子宮收縮而引起流產;嚴重的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急性全身性疾患停服,宜“急則治其標”,先治療急性病變,待其痊愈后再繼續治療本病;伴有其他慢性病且正在治療中,乳腺增生病亦需治療者,處方用藥需結合其全身情況,綜合辨證,治療時予以兼顧。 此外,在對本病進行分型論治中,還有其他一些新的思路。如有學者提出結合月經周期進行治療,在月經周期的前半期(即月經剛剛來過)服用調補肝腎的藥物;月經周期的后半期(即下次月經前14天開始)服用疏肝活血的藥物。這是根據沖任血海有著先滿后泄、先盈后虧的生理變化,治療上以調補肝腎者,順沖任應充盈時益之;以疏肝理氣者,沿血海應疏泄時導之,以達標本兼顧。據報道用此方法治療乳腺增生病,臨床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除了傳統的中成藥如逍遙散、小金丹等藥之外,還出現了一些新的中成藥,其中有些是根據民間驗方從單味藥中提取的,如天冬素片;有些是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經臨床療效觀察及實驗研究,篩選了幾味有效藥物配制而成的,如乳塊消、乳癖消、百消丹等。這些藥物對于本病的治療具有一定的療效,且服用方便,可以酌情服用。但是必須提醒患者注意的是,服用任何藥物治療均需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并應在醫生的檢查、監控下進行,最好不要擅自在藥房購藥后自行服用。 治療乳腺增生病常用的西藥有激素類、碘制劑及其他對癥治療藥物: 傳統的激素類制劑主要是用雄性激素來對抗雌激素,如在月經期前10天中口服甲基睪丸素,每日1次,每次5~15mg,經前停服,每個周期用藥總量不超過100mg;或肌肉注射丙酸睪丸酮3~4 日,每日25mg。應用雄性激素治療可能會出現一些副作用,如有一些男性化表現:多毛、嗓音變粗、痤瘡等;另外還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肝臟損害、頭暈、惡心等。以后,人們逐漸認識到,乳腺增生病并非單純的雌激素分泌增加,而是由于雌、孕激素的比率失衡,特別是月經周期中的黃體期孕激素分泌不足,雌激素相對增高所致,于是主張用黃體酮治療本病,以糾正雌、孕激素分泌的失衡,可在月經前2周開始用,口服黃體酮7~8日,每日5~10mg;或肌肉注射黃體酮每周注射2次,每次5mg,總量20~40mg。亦有人主張在月經間期用小劑量雌激素(1mg)口服,共服3周,于以后的月經間期再服,但逐漸遞減,即減少用藥量及用藥次數,共用藥6個月經周期。服用雌激素亦可出現惡心、嘔吐、頭痛等副作用,有些患者病情反可加重,因此,應用此法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掌握好量和度。 近年來,激素治療本病又有一些新的進展。由于激素受體的研究出現了突破性的進展,人們認識到乳腺增生病的發生與乳腺組織局部雌、孕激素受體的含量及敏感性增高有關,因此,開始使用激素受體拮抗劑治療本病。如雌激素受體拮抗劑三苯氧胺可競爭性地與雌激素爭奪雌激素受體,使雌激素無法發揮其生物學效應,應用三苯氧胺口服治療,每日2~3次,每次 10mg,可取得一定的療效。但服用三苯氧胺亦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如閉經、潮熱、惡心等。此外,人們還認識到內分泌紊亂造成的乳腺增生病并不僅僅是卵巢內分泌激素失衡,而且還受下丘腦、垂體等多種內分泌激素的影響,如催乳素及其他促性腺激素。使用溴隱亭可抑制催乳素的分泌,而達到治療本病的作用,可口服溴隱亭每日1次,每次1.25~5mg,其副作用可見惡心、嘔吐、眩暈、直立性低血壓等;使用丹那唑可抑制促性腺激素及卵巢激素的分泌,可用其口服治療本病,每日3次,每次100mg,療程1~6個月,副作用可見閉經、月經淋漓、體重增加、粉刺等。 小劑量的碘劑可刺激垂體前葉分泌黃體生成素,從而抑制雌激素的分泌,糾正黃體期激素比率的失衡,以達治療乳腺增生病的目的。碘制劑常用復方碘溶液或10%的碘化鉀溶液。 其他對癥治療藥物可用鎮痛劑、利尿劑等。此外,亦可服用維生素類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