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西游記》談到孫悟空在天宮里當弼馬溫當得不耐煩,就一個筋斗翻進皇家花園“瑤池”里偷摘蟠桃吃。那胖乎乎、水汪汪的蟠桃可不是簡單的美味水果,吃了可是要延壽若干若干年的,是王母娘娘千年一度蟠桃宴上的主要食物。 于是就引出了王母娘娘這個神。王母娘娘者,雍榮華貴,慈祥的老太太也。什么時候她被冊封為天宮里的正宮皇后了?《西游記》沒有說。 小時候我常常喜歡思考神話故事里神仙的來歷。起初,我把王母娘娘想成是女媧,我覺得只有女媧才配被玉帝選入宮中作正宮娘娘。后來再仔細研讀一遍《西游記》,又覺得不妥,因為我發覺玉皇大帝實在太窩囊了,不但把偉大導師的位子讓與如來佛,甚至被一文莫名的猴頭攪得來六神不安。要不是請了二郎神來救駕,還不知道這天宮的寶位會不會被齊天大圣給“僭”了?這種庸君哪里有資格“幸”我們民族的偉大母親--女媧! 那么,王母娘娘到底從哪里鉆出來的呢? 唐朝李商隱寫了一首詩,詩名叫《瑤池》,詩是這樣寫的: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阿母,就是王母娘娘,也就是西王母。瑤池,據說是王母娘住所旁邊的水池。《集仙錄》說王母所居,“宮室九層,玄室紫翠丹房,左帶瑤池,右環翠水。”。這地方在“昆侖之圃”,說明了瑤池在唐朝時候還沒有搬到天上去,而是在昆侖山的冰峰之間,不過氣溫肯定不低,大約是在一處有熱礦泉的地方,要不然怎么會有翠水環繞,“其山之下,弱水九重,洪濤萬丈”呢? 這首詩也引用了一個典故,提到了周穆王會王母于昆侖之顛的故事。周穆王是周昭王的兒子,名滿。周昭王鑒于楚國老是賴貢,賴到了連“包茅不入”的地步,就親征南方,結果在南征中不幸淹死(參1)。昭王駕崩以后,穆王繼承了王位,那時候他已滿五十了(注2)。照理說來,年已半百的穆王沒幾天享受天子的福氣,可沒想到,他居然又在位五十四年。創下了一個長壽帝君的紀錄。 這個穆王,不但以高齡當天子,而且在位時,雄心勃勃,精力無限充沛。他不顧大臣謀父的諫阻,帶兵西討犬戎(參3)。我曾經想過,穆王那么大把年紀了,還能去親征西方的少數民族,身子骨一定很硬朗。后世文化人可能把他老與他們的天子拿來一比,一比就比出了差距。他們大概不大相信穆王的身體健康指數,就把穆王想象成乘“八駿之馬”去昆侖山里會西王母,西王母見了穆王后,想是讓穆王吃了返老還童的蟠桃,又或者把她那極尊的太陰氣場輸送給了穆王,于是穆王的細胞基因中的衰老因子便倒轉時序,所以穆王活到百歲還能治理喏大一個中國絕對不成問題。 故事詳細出自可能是戰國末成書的《列子》。列子是個很富于幻想的人,他的想象力一點都不比莊子差。列子說: 穆王肆意遠游,命駕八駿之乘馳驅。 遂賓于西王母,觴于瑤池之上。 汲冢出土的《穆天子傳》專門談了這事,后來東晉王嘉又在《拾遺記》里扎扎實實地把它渲染了一番。最有意思的是,這三本書里都沒有明確這樣一個很自然的問題:穆王是不是去和西王母繾眷了一陣子? 周穆王一個鶴發童顏的濁世國王,去萬里相會一個同樣是鶴發童顏的美女,不會有愛情發生才是怪事!楚襄王都能夠和巫山神女有那個,難道雄才大略,又有藝術氣質的周穆王就不能風流了? 是不是因為西王母叫“王母”,于是就有“王公”。周天子作為神州之主去單獨見昆侖山上神仙之主的妻子,形跡曖昧可疑,有點男女授受相親的味道,會不會有悖綱常?所以就只能相信他們在談國事嗎? 否!綱常啦,作風啦,從來都是道學家們扳著臉教導老百姓去遵守的。古書里面的女仙男仙和人類放縱,從來都是被文人們憧憬想往不已,至于春風一度以后還存不存在道德問題,大家壓根兒不會去考慮。是的,女人在人間要受三從四德的約束,但在“自由王國”的天堂,這種約束基本上等于零。大約就如恩格斯所推斷的,在天堂里,女神們的經濟獨立能力足夠大,大到和男神們平起平坐的地步,所以婚姻最多只是一種形式而已。只聽說織女、七仙姑思凡受到了懲罰,但那不是因為她們的作風問題。 所以,有些聰明的人間風流成性的女子,在主動追求男子時,常常把自己裝扮成仙女也就不奇怪了。《聊齋志異》里有個《天宮》的故事,說的是明朝權奸嚴世蕃的太太干脆把自己住的后花園偽裝成天宮,她本人呢?當然成了仙女,她經常命人去大街小巷物色帥哥,物色到以后就用迷幻藥把別人迷昏,再運進“天宮”里,供她一人淫樂。她最出色的表演就是每次見到俘虜到的良家男子以前,總是用燈光、道具、煙火把“天宮”布置得真有那么回事,然后,她儼然一個霓裳仙子,翩翩從云端駕臨。。。 她這些大動作,大場面,想來嚴世蕃不會不知道。知道了又怎么樣!因為她已經成了神仙,嚴世蕃能把她怎么樣? 唯一一個例外,是天蓬元帥。可我懷疑,天宮里處置他有偏心,不公正,如果天蓬元帥是個英俊小伙子,我相信嫦娥會欣然接受他的挑逗,決不會出麻煩,因為嫦娥“碧海青天夜夜心”,實在太寂莫了。 回過頭來,再觀察觀察西王母。 《拾遺記》記載姬滿與西王母在瑤池邊飲酒作樂,王母詩興大發,向姬滿唱了一首歌,歌曰: “白云在天,道里悠遠。山川問之:子將無死?尚能復來?” 我不相信,西王母在唱這首歌時,就沒有男女相悅時感情的流露?絕不至于象唐朝施吾肩的《嵩岳嫁女》里所描述的那樣,當她和穆王再次相見時,極力為自己洗刷,說什么:“悄知穆滿饒詞句,歌向俗流疑誤人。” 西王母戀戀不舍地,把她的情愫含蓄到歌謠里去試探咱們的穆王,穆王可不是木王,他回答說,回去把國家搞得小康以后再來見她。但穆王好象終于沒有體力二登昆侖,后來據說西王母果然不能忘情,駕臨穆王的宮中,“相與升云而去”云云。 這樣說來,穆王到了天上應該是玉皇大帝了。我不相信,西王母把穆王送去天宮,只是解決了穆王的入境問題,就忍心讓穆王在天上形影相吊?不會的!西王母不會象現在某些女留學生那樣,做得那么絕情,到天上以后,把曾經戀過的人涼在一邊,又去作了元始天尊的太太。 所以說,《西游記》完全是在歪曲事實,詆毀第一仙女西王母的形象。 其實穆王是否去過昆侖山,我是懷疑的。首先,穆王伐犬戎,就一定要伐到五六千米高的昆侖山上去嗎?縱然穆王老當益壯,可是在未得到特效藥--蟠桃和太陰氣功的治療以前,他的心臟能不能承受高山缺氧的惡劣環境?他的血管、血壓都是疑問。假如他的八駿車上真帶得有氧氣瓶的話,我是放心的,可是無論《穆天子傳》還是《拾遺記》里都沒有這方面的記錄。 最重要的是,周穆王時候,西王母還沒有修練得那么美艷。 不但不美艷,而且很嚇人!我國古代神話與地理書《山海經》里的《西山經》談到的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這樣的芳容,不把周穆王嚇死,也得把他嚇得躲得遠遠的,還談得上令人綺夢聯翩的什么“相會”啊,什么“相與升云而去”啊? 按照著名史學家蒙文通的看法,《山海經》里的《西山經》創作于春秋戰國之際。著名的研究古代神話的學者袁珂則認為,《西山經》成書在戰國中期。不管怎么說,《西山經》成書在戰國中期以前還是較一致的看法。所以說西王母在漢朝以前相貌猙獰是較普遍的觀點。事實上,有一塊出土的漢磚上畫了一個豹尾黑面的“西王母”,面貌確實不是那么雅觀,難怪東漢靈帝末黃巾之亂前夕,老百姓常常在半夜驚醒,狂呼“西王母來了!”。 然而,如果把《列子》成書在戰國末期考慮成事實,則我們可以看出,西王母的形象在兩漢時期存在著很大的分歧,這就不能不使我們懷疑,傳說中的西王母到底是不是同一個人? 我卻寧愿相信西王母是一個永遠美麗的,有七情六欲的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