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李主任: 您好!我就讀于海南華南熱帶農業大學機電與信息工程學院的大三學生,從2002年以來一直上腹和中上腹疼痛至今。現在的主要癥狀是:上腹與中上腹發熱性疼痛(發熱開始于2003年9月),尤其是空腹時或下午,胸部和背部有針刺性酸痛,喜按,主要是在白天疼,晚上等到睡著后就不疼了,當跑步時有緩解下來了。熱切希望您能熱心解讀,提出建議,切盼您的回復,謝謝! 四年來為何久治不愈?吃過的藥:馬丁林,奧美拉唑,西沙必利,果膠鉍,摩羅丹,中草藥等等許多………… 2004年7月22日海南省人民醫院電子胃鏡報告單(附件有胃鏡照片) 內鏡所見…… 食管:未見異常。 噴門:E-G線清,表面光滑。 胃底:黏膜充血水腫,黏液呈黃綠色,量中等。 胃體:黏膜充血水腫,可見膽汁附著。 胃角:弧形,黏膜充血水腫,表面光滑。 胃竇:黏膜充血水腫,可見膽汁附著。 幽門:幽門松弛,開多閉少,可見膽汁反流入胃腔。 球部:球腔規則,前壁見一白色疤痕,皺襞集中。 降部:未見異常。 其他:未見異常。活檢部位_________________(HP) 實驗__(—)____________ 內鏡診斷:1.膽汁反流性胃炎 2.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疤痕(S2期)

熱心網友

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藥物治療江蘇省無錫市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莊慶平一位小伙子近來在相隔3個月中分別在兩家醫院看了胃病,兩家醫院都為他進行了胃鏡檢查。一次檢查報告為膽汁反流性胃炎,另一次報告為慢性淺表性胃炎伴膽汁反流。于是,他問我這兩次胃鏡報告是否為一回事?膽汁反流性胃炎有什么特點?有什么療效較好的藥物可以應用?  幽門螺桿菌感染、自身免疫機制和遺傳因素及膽汁反流,被認為是引起慢性胃炎的...

熱心網友

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藥物治療江蘇省無錫市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莊慶平一位小伙子近來在相隔3個月中分別在兩家醫院看了胃病,兩家醫院都為他進行了胃鏡檢查。一次檢查報告為膽汁反流性胃炎,另一次報告為慢性淺表性胃炎伴膽汁反流。于是,他問我這兩次胃鏡報告是否為一回事?膽汁反流性胃炎有什么特點?有什么療效較好的藥物可以應用?  幽門螺桿菌感染、自身免疫機制和遺傳因素及膽汁反流,被認為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三大主因,但近來對膽汁反流引起的胃炎也受到人們日益重視。確切地說,膽汁反流就是十二指腸液反流,越過幽門反流入胃竇部。幽門是胃的出口,幽門括約肌系胃環形肌發達增厚而形成,它的收縮與放松起著“閥門”作用,使胃內容物(食糜)能順利通過它進入十二指腸內,又能防止十二指腸液向胃內反流。正常情況下,在消化過程中有時也會有少量十二指腸液反流入胃,因反流時間短暫,反流量小,不至于損害胃黏膜的正常屏障功能,屬于“生理性反流”。但如果由于幽門括約肌功能不全,致使十二指腸液經常地、大量地反流入胃,黏膜正常的屏障功能招架不住,逐漸引起炎癥、糜爛、出血和細胞反應性變化等黏膜損害,稱為“膽汁反流性胃炎”。  十二指腸液含膽汁、腸液和胰液,膽汁中的膽酸是對胃黏膜起主要損害作用的物質,胰酶及溶血卵磷脂等也是重要的致損因素。如果反流程度較重,反流液可往上逆行越過食管下段括約肌進入食管,與反流的胃液一道加重了食管黏膜的損害,假以時日就引起了“反流性食管炎”。  膽汁反流性胃炎有原發與繼發兩類,對繼發性的認識已很久,在一個多世紀前就認識到胃大部切除并發癥之一即可引起反流性胃炎。其他會引起繼發性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疾病,如肝硬化(尤其在發生門脈高壓時)、膽道疾患(慢性膽囊炎、膽結石、膽囊切除術后)以及糖尿病等。一般所說的膽汁反流性胃炎系原發性,源于原發性幽門功能障礙(幽門括約肌松弛或開放時間延長),相關的致病因素還在深入研究中。已知胃腸激素分泌失調是重要致病機制之一,實驗證明當胃泌素(由胃竇分泌)分泌過多,而胰泌素及膽囊收縮素(兩者皆由十二指腸分泌)分泌相對或絕對減少時,幽門括約肌張力即降低,使十二指腸液可自由地反流入胃。一些生活因素與不良生活習慣,如過度吸煙、飲酒、情緒波動、生活無規律,尤其是夜生活過頻與時間過長等,均可引起上述胃腸激素分泌失調,從而引致幽門功能障礙,發生膽汁反流。  膽汁反流性胃炎引起的癥狀輕重不一,缺乏特異性,以中上腹飽脹不適,伴噯氣、吐酸等較常見,也可表現為類似消化性潰瘍樣疼痛,較重者常有嘔吐,嘔吐物內常含膽汁。少數嚴重病人可發生上消化道出血(黑糞或伴嘔血),也有一部分患者無明顯癥狀。故本病診斷主要依靠胃鏡檢查,鏡下可直接觀察到膽汁反流,胃黏液被染成黃色。但由于插鏡等機械性刺激也可引起十二指腸膽汁反流,造成假陽性結果。又因為膽汁反流常是間斷發生的,胃鏡觀察時恰無反流,則又可出現假陰性結果。故鏡檢時見到膽汁反流并不等于就是膽汁反流性胃炎,后者診斷要結合胃黏膜是否有較獨特的病理改變,還要結合病史和臨床表現等綜合判斷。  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藥物治療,是針對上述致病原理制定的: (一)削弱膽酸對胃黏膜的攻擊力。目前多用鋁碳酸鎂(達喜、泰爾賽克),可持續結合胃內膽酸,阻止膽酸和溶血卵磷脂對胃黏膜的損傷,又可中和胃酸。硫糖鋁也可與膽酸及溶血卵磷脂結合,是一個價廉物美的適宜藥物。考來烯胺(一種強堿性陰離子交換樹脂)雖然與膽酸的結合力強大,因副作用多,已很少有人應用。熊去氧膽酸可抑制膽酸的合成,從而減輕胃黏膜損傷,但實際應用者不多。  (二)加強幽門的控制作用。應用促胃腸動力藥嗎叮啉、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增強幽門和食管下段括約肌張力,加速胃排空,抑制十二指腸液反流。胃排空的加速還可減少膽汁和胰液的分泌。  (三)抑止胃酸分泌,降低胃內酸度。胃酸是公認的胃黏膜損害因素,在膽酸損害胃黏膜的基礎上,胃酸又起著“幫兇”作用,因此可加用奧美拉唑、雷貝拉唑等抑酸劑,也可選用價廉的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但效果較差。  (四)黏膜保護劑。上述鋁碳酸鎂、硫糖鋁都屬良好的黏膜保護劑。此外,也可選用得樂、維敏等鉍制劑,還有麥滋林-S、思密達等也可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