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民族服裝,因為日本人口中的90%以上,都屬于“大和”民族,故取其名,在日語中,它又叫做"著物"。和服除了保暖、護體外,還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尤其是女性和服色彩艷麗,式樣美觀,腰部還配有漂亮的寬幅帶子,簡直就是一種藝術品。 和服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3世紀左右,據《魏志·倭人傳》中記載:“用布一幅,中穿一洞,頭貫其中,毋須量體裁衣。”這便是和服的雛形了。大和時代,倭王曾三次派遣使節前往中國,帶回大批漢織,吳織以及擅長紡織、縫紉技術的工匠,而東渡扶桑的中國移民中也大多是文人和手工藝者,他們將中國的服飾風格傳入日本。 奈良時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團來到中國,受到唐王的接見,獲贈大量朝服。這批服飾光彩奪目,在日本大受歡迎,當時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羨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舉國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樣的服裝。 到了14世紀的室町時代,按照日本的傳統習慣和審美情趣,帶有隋唐服裝特色的服裝逐漸演變并最終定型,在其后600多年中再沒有較大的變動。至于腰包則是日本婦女受到基督教傳教士穿長袍系腰帶的影響,而創造出來的,開始腰包在前面,后來移到了后面。在1868年,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人都穿和服,但在明治維新之后,上層社會中的男士開始流行穿西服,也就是俗稱的"洋服"。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時,由于當時的婦女仍穿和服,故因行動不便而遭遇不幸或身留殘傷。此后,日本婦女才逐漸改穿套裙或其它服裝。不過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人的最愛,無論是在節日慶典、畢業典禮、婚禮、葬禮或是在慶祝兒童的"七五三"等重大場合之上,隨處可見身著傳統和服的人們。 和服的兩個袖子在左肩上打結,腰間用別針固定,下排開衩是一種新設計的無袖和服。使布面起立體皺紋的直線式和服。在長襯衣外披上和服并用別針固定腰部,行動起來兩袖輕盈飄逸。 。
熱心網友
日本人的祖先是中國人嗎,和服當然起源中國唐朝。
熱心網友
日本是個受中國文化影響最多的國家,如日本的茶道、花道、書道,特別是文字均帶有明顯的中國文化烙印。唐朝時,日本派出遣唐使訪問中國,日本學者、僧侶受到唐朝服裝文化,帶回了大批唐朝服裝。因此可以說日本的和服是以中國古代唐朝服裝為基礎,逐漸演變、發展而來的。
熱心網友
貴州雷山少數民族--苗族的服飾就是日本和服起源。因為日本人的祖先就是苗族。這幾年不少鬼子都來進行考察、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