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黃膽值高是如何引起的?要怎么治療?

熱心網友

送醫院,由醫生來判斷為好

熱心網友

新生兒黃疸的原因及其護理   由于體內膽紅素的累積引起皮膚或其他器官黃染的現象稱為黃疸。觀察黃疸一定要在自然光線下進行。如果屋子里光線暗或在黃光燈下就會看不清。在較大兒童或成人如有黃疸是疾病的表現,而新生兒出現黃疸,應辨別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  生理性黃疸  單純由于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如新生兒膽紅素產生過多、肝臟不成熟、腸肝循環,而導致膽紅素濃度增高、出現的黃疸,臨床上稱為生理性黃疸。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是在第2~3天開始,這時皮膚呈淺黃色,鞏膜(白眼珠)以藍為主微帶黃色,尿稍黃但不染尿布,孩子沒有什么不適,第4~5天最黃,在第1~2星期消失,檢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加。早產兒的生理性黃疸會出現得較早、較高,也持續較久。  病理性黃疸  如果黃疸出現太早、上升得太快,或持續的時日太久,都有可能是病理性黃疸。造成的原因有母子血型不合(可以是ABO或Rh血型不合)、血腫塊、重癥感染、蠶豆病造成的溶血、新生兒肝炎、膽道閉鎖以及代謝性疾病等。符合下列情況之一的要考慮為病理性黃疸:1、生后24小時內出現黃疸。2、足月兒黃疸時間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3周,并/或黃疸進行性加重。3、黃疸較深,連同足底、手心的皮膚也發黃。4、皮膚呈黃綠色,伴大便色澤變淡或呈灰白色如油灰狀、同時小便深黃。5、生理性黃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現皮膚黃染。6、在皮膚黃染期間,嬰兒伴有拒奶、少哭、多睡、嘔吐、腹瀉、兩眼凝視、尖聲哭叫以及抽搐等異常情況。  母乳性黃疸  母乳喂養的新生兒,黃疸可能會持續較久,或在生理性黃疸減輕后又加重。其中機理還不完全清楚,如果是因喝母奶引起的黃疸,暫停母奶2~3天,黃疸會很快降低。黃疸降低后繼續喂母奶,黃疸可能會稍微升高,但無須因此而停喂母乳。目前尚無文獻報導母乳引起的黃疸會傷害到寶寶。  家庭護理要點  1、生理性黃疸是一種生理現象,孩子沒有什么不舒服,因此發現黃疸不必著急。但是,吃奶不好、饑餓及便秘可能使生理性黃疽加重延長。2、合并炎癥等各種疾病也可使生理性黃疸加重或延長,應注意觀察小兒有無疾病的征象,如發燒、嘔吐、精神萎靡等。3、母乳喂養時要有心理準備,寶寶出現黃疸的時間可能會較久。若實在擔心黃疸偏高,可以停喂母乳2~3天,黃疸會很快下降,以后仍可繼續喂哺母乳。4、懷疑病理性黃疸時,應及時送孩子去醫院診治。

熱心網友

先談談什么是黃疸,人體內一種叫膽紅素的物質增高所引起的皮膚、眼睛鞏膜的黃染,稱作黃疸。膽紅素是人體內紅細胞衰老死亡后的產物,在肝臟內代謝,通過膽道進入腸道排出體外,亦有少量通過腎臟從小便排出體外,因此正常情況下,人的大便和小便都是黃色的。如果以上環節某一個地方出了問題,例如紅細胞破壞增多,膽紅素生成過多超過了肝臟的處理能力;肝功能受損,肝細胞對膽紅素的處理能力下降;膽道阻塞(如結石)使膽紅素不能排出體外,都可以引起黃疸。 黃疸一般情況下是疾病的表現,但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卻是由于特殊的生理特點引起的,而非病理狀態。其產生的機理主要是由于紅細胞破壞增多(胎兒在子宮內處于低氧環境,因此紅細胞生成過多,出生后相對過剩)和新生兒肝臟尚未發育成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有限。大部分新生兒在生后2~3天會出現黃疸,4~6天達到高峰,足月兒10~14天消退,早產兒2~3周消退,在此期間小兒除黃疸外一般情況良好,食欲佳,無其它異常情況,生理性黃疸不需要治療,預后良好。 新生兒黃疸如果有以下特點之一則要考慮為病理性黃疸:⑴生后24小時內出現黃疸;⑵黃疸程度深;⑶黃疸進展快,即在一天內加深很多;⑷黃疸持續時間長或黃疸消退后又出現;病理性黃疸是疾病的表現,要及時治療。如果你對你的寶寶出現的黃疸拿不定的話,建議你去看醫生,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