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走進朱自清奉賢區育秀實驗學校--------------------------------------------------------------------------------課題組組長: 胡依嘉課題組成員: 唐玥 顧玉瓊 羅楚霞 瞿笑葉 胡佳玉 倪丹青指導老師:王韶紅 * 我們的課題由來* 我們的課題日記* 我們的調查及分析* 調查問卷* 調查統計及分析* 我們搜集的資料* 朱自清簡介* 朱自清作品* 朱自清作品鑒賞* 總結我們的課題由來最近,我們新學了一篇朱自清的文章《背影》。這是一篇非常優美的記事抒情散文,我們都很喜歡這篇文章。記得小學六年級時,我們曾學過朱自清的另一篇文章《春》。這是一片繪春的文章,描寫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它以極其優美的筆調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美麗的、充滿生機的春天。朱自清所寫的文章如詩如畫,像在夢境中一樣。除了這兩篇文章外,還有我們所熟知的《荷塘月色》、《綠》、《匆匆》等。然而我們對朱自清的了解并不多。出于對朱自清文章的熱愛,以及迫切想對他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們開始收集有關他的資料。又正值學校開設研究型課程,于是,激發了我們研究這一課題的興趣。課題日記11月18日 星期日今天,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先到電腦公司,打印了100份調查問卷,50份用于社區調查。我們來到金葉商廈,分為三組,每組兩人,分別在金葉商廈一樓、二樓、三樓作調查。一刻鐘后,我們兵分兩路,一批人前往新華書店,一批人前往縣圖書館,再繼續調查。經過半天的調查,調查問卷完成得差不多了,結果還是可喜的。但也有些人不配合甚至反對,令我們很懊惱。11月19日 星期一這是調查的第二天,我們將剩余的50份調查問卷在校調查。我們抽出休息的時間,進行對學生的調查。每位組員7份調查問卷,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學生的調查基本完成,剩下的由羅楚霞、胡依嘉繼續完成。11月25日 星期日今天,我們再次到新華書店、金葉商廈、縣圖書館調查,由顧玉瓊負責拍照。不到一小時,任務很快就完成了。照片拿到照相館沖洗,二小時后,照片就能沖出來了。在這二小時里,我們在書店搜集了一些關于朱自清的資料。看看我們的問卷1、您的年齡屬于A。15歲以下 B。15—25歲 C。25—40歲D。40—60歲 E。60歲以上2、您聽說過朱自清嗎?A。聽說過 B。沒聽說過3、您讀過他的作品嗎?A。讀過 B。沒讀過4、您讀過它的哪些作品?5、您喜歡他的作品嗎?A。喜歡 B。不喜歡6、您最喜歡他的哪部作品?7、 為什么?8、 您對他的生平有所了解嗎?A。很了解 B。比較了解 C。有些了解 D。不了解 本調查問卷無關被調查人利益,請如實回答,謝謝配合!行動結果No。1通過3次調查,我們發現結果還是較為樂觀。大部分的人都知道朱自清其人,并且喜歡他的作品。但不排除一小部分人不喜歡他的作品,甚至從未聽說過他的名字。這是一份各年齡層次喜歡朱自清作品的調查數據分類。統計結果指出15歲以下的人喜歡朱自清的作品的范圍比較廣,涉及到各各方面。但他們更偏愛于朱自清的寫景散文。《荷塘月色》和《春》這兩篇文章幾乎都以文章優美、生動而成了人們喜歡的焦點;另有小部分人比較喜歡朱自清的含有哲理的文章;也有個別人喜歡朱自清的散文詩《匆匆》;《背影》這篇動人的文章同樣受到人們的喜愛。(見下圖)由此可見,15歲以下的少年喜歡的還是比較分散的。60歲以上的人群對朱自清作品的《荷塘月色》、《背影》比較熟悉,而對他的其它作品就不太清楚。(見下圖2)從中,我們發現朱自清的知名度及作品在老年人君中并不象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好。15~25歲、25~40歲喜歡朱自清作品的人數相差無幾,涉及的面也主要是朱自清的第一部散文集《背影》中的《荷塘月色》、《背影》、《春》,而且這些文章都被選入語文教材;但也有近一半的人不確定。在這里,我們不難發現青年喜歡朱自清作品主要來源于曾經學過的。(見下圖)行動結果No。 2我們又對人們對朱自清作品的喜歡以及不喜歡的原因做了籠統的統計。在喜歡朱自清作品的人群中,我們發現15歲以下的人比較喜歡朱自清的寫景文章《荷塘月色》和《春》。這兩篇文章都很細致地描寫了景物,但這兩篇文章也有不同之處。《荷塘月色》比較低沉,而《春》就顯得熱烈歡快。在成年人群眾,了解朱自清的《背影》的人較多,喜歡的人也多。眾多的人認為之所以喜歡朱自清的作品是因為其作品語句優美、生動,很深入人心,有一種親切感。還因為他有骨氣,在40年代,寧可挨餓,也不吃美國救濟糧。然而,不喜歡朱自清作品的人則認為其作品枯燥乏味,與同時代的作家比起來就遜色多了。由此可見,每個人的觀點不同,其觀點差不多是相對的。但畢竟大多數人認為其作品是很不錯的,其原因也是很真實,符合朱自清的作品特點。看來朱自清的作品還是受眾人所喜愛的。朱自清簡介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生于江蘇東海,后隨祖父、父親定居揚州。幼年在私塾讀書,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學,1916年中學畢業后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2月寫的《睡罷,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詩處女作。他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參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后,在江蘇、浙江一帶教中學,積極參加新文學運動。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他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1923年發表的長詩《毀滅》,這時還寫過《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優美散文。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則以散文為主。1927年寫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燴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學英國,漫游歐洲,回國后寫成《歐游雜記》。1932年9月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校南遷至昆明,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這一時期曾寫過散文《語義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辭世。著名書目《雪朝》(詩集)1922,商務《蹤跡》(詩與散文)1924,亞東圖書館《背影》(散文集)1928,開明《歐游雜記》(散文集)1934,開明《你我》(散文集)1936,商務《倫敦雜記》(散文集)1943,開明《國文教學》(論文集)1945,開明《經典常談》(論文集)1946,文光《詩言志辨》(詩論) 1947,開明《新詩雜話》(詩論)1947,作家書屋《標準與尺度》(雜文集)1948,文光《語文拾零》(論文集)1948,名山書屋《論雅俗共賞》(雜文集)1948,觀察社《朱自清文集》(1-4卷)1953,開明《朱自清古典文學論文集》(上下冊)1981,古籍《朱自清序跋書評集》(論文集)1983,三聯《朱自清散文選集》1986,百花《朱自清全集》(1-3卷)1988,江蘇教育(未出齊)朱自清散文作集·蹤跡· 《蹤跡》是朱自清的詩與散文集,1924年12月由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第一輯是新詩。 第二輯是散文。本書收錄其散文部分,仍以“蹤跡”為輯名,同時將散文詩《匆匆》也一并收入。 匆 歌聲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溫州的蹤跡 航船中的文明·背影· 《背影》是朱自清的第一本散文集,1928年10月由開明書店出版。 分甲乙兩輯,并有序文一篇:《論現代中國的小品文》。 序 女人 白種人——上帝的驕子 背影 阿河 哀韋杰三君 飄零 白采 荷塘月色 一封信 《梅花》后記 懷魏握青君 兒女 旅行雜記 說夢 海行雜記·你我· 《你我》散文集,1936年3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共收1925年至1934年秋所作的29篇文章,分甲乙兩輯,甲輯共13篇,除《自序》外本書全收;乙輯為書評序跋集,共16篇。本書只收《〈憶〉跋》, 《〈山野掇拾〉》,《〈子愷漫畫〉代序》,《〈燕知草〉序》,《葉圣陶的短篇小說》等5篇。 “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 揚州的夏日 看花 我所見的葉圣陶 論無話可 說 給亡婦 你我 談抽煙 冬天 擇偶記 說揚州 南京 潭柘寺 戒壇寺 《憶》跋 《山野掇拾》 《子愷漫畫》代序 《燕知草》 序 葉圣陶的短篇小說 ·歐游雜記· 《歐游雜記》1934年9月由開明書店出版。 收錄游記11篇,其中《西行通訊》為附錄。 威尼斯 佛羅倫司 羅馬 滂卑故城 瑞士 荷蘭 柏林 德瑞司登 萊茵河 巴黎 西行通訊 ·倫敦雜記· 《倫敦雜記》1943年4月由開明書店出版。 三家書店 文人宅 博物院 公園 加爾東尼市場 吃的 乞丐 圣誕節 房東太太·標準與尺度·《標準與尺度》,1948年4月由文光書店印行。收文23篇,多為文學雜談。本輯收錄《動亂時代》,《中國學術界的大損失——悼聞一多先生》,《回來雜記》,《論嚴肅》,《論氣節》,《論吃飯》等6篇。 動亂時代 中國學術界的大損失 回來雜記 論嚴肅 論氣節 論吃飯 ·論雅俗共賞·《論雅俗共賞》1948年5月由觀察社出版,為“觀察叢書”之七,收文15篇。本輯收錄《論雅俗共賞》,《論百讀不厭》,《論書生的酸氣》,《論老實話》等4篇。 論雅俗共賞 論百讀不厭 論書生的酸氣 論老實話 ·語文影及其他·《語文影及其他》是朱自清生前親手編定的最后一個集子,未及印行,幾個月后,他就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了人世。建國初期,“朱自清全集編委會”曾將書名改為《語文影》,準備收入全集,但終于未能印行。1985年10月,交由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書名仍用作者原來擬定的《語文影及其他》。分為“語文影”和“人生的一角”兩輯。本書收錄了除《論轟炸》之外的所有文章。說話 沉默 撩天兒 如面談 人話 論廢話 很好 是嘍嘛 不知道 話中有鬼 正義 論自己 論別人 論誠意 論做作 論青年 論東西 ·集外·《集外》是朱自清生前未曾編成集子的散文。有些散文散失在解放前的各個報刊上,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朱自清全集》后,經過搜集和整理,編入在《全集》第4卷內。本書選收了30篇。另外,《南行通信》、《南行雜記》兩篇,是最近在1930年《駱駝草》雜志上發現的,這次也收入本書。憎 父母的責任 春暉的一月 執政府大屠殺記 悼何一公君① 哪里走 悼王善瑾君 白馬湖 贈言 春 哀互生 論說話的多少 買書 松堂游記 初到清華記 綏行紀略 蒙自雜記 北平淪陷那一天 這一天 重慶一瞥 新中國在望中 外東消夏錄 重慶行記 始終如一的茅盾先生 我是揚州人 教育家的夏丐尊先生 我所見的清華精神 論不滿現狀 論且顧眼前 劉云波女醫師 文物·舊書·毛筆 南行通信 南行雜記朱自清作品鑒賞NO。1朱自清的散文中藝術成就較高的是收入《背影》、《你我》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溫州和蹤跡》之二的《綠》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僅以描寫見長,并且還在描寫中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他的寫景散文在現代文學的散文創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運用白話文描寫景致最具魅力。如《綠》中,就用比喻、對比等手法,細膩深切地畫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質和色,文字刻意求工,顯示出駕御語言文字的高超技巧。他的爐火純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比如在描寫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時,作者將它比喻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時,又用了“仿佛遠處高樓上飄過來的渺茫的歌聲似的”一句,以歌聲比喻香氣,以渺茫比喻香氣的輕淡,這一通感手法的運用準確而奇妙。與上述絢麗和濃艷的比喻相比,朱自清還有另一語言風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語言,在樸素的敘述中寄寓真摯深沉的情愫。這類作品常常能表現作者正直、熱情、進步的心懷,如《生命的價格——七毛錢》、《白種人——上帝的驕子!》等均為這一風格的代表作,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背影》。這篇散文描繪了一幅父子車站送別的圖畫。文中用平易的文字描寫了父親爬上站臺的動作,于滑稽、笨拙的動作中,傳達出父子間的真情。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鉛華,透過父親的一舉一動,讀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慘淡的家境濃妝淡抹總相宜。 朱自清作品鑒賞NO。1讀朱自清的散文,如同觀賞和品味一幅幅優美的畫卷:《荷塘月色》宛如一幅色調朦朧的水墨風景;《綠》又仿佛一組顏色明麗的水彩;而《威尼斯》卻又如同一幅頗具西洋風格的油畫。三篇散文,給人的審美感受不同:《荷塘月色》表現的是朦朧之美,文中彌漫著一種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憂愁;《綠》描繪的是鮮麗之美,字里行間洋溢著勃勃的生機和作者對生命的由衷贊美;《威尼斯》寫的是異國風光之美,畫中充滿了濃濃的北歐情調和作者對威尼斯古老文明的詠嘆。這些都令人心曠神怡,留戀不已。用“濃妝淡抹總相宜”來概括朱自清上述散文的審美特征,是最恰當不過的。善于描繪景物,使其各具特色,且都充滿了詩情畫意,給人以不同的審美感受,這是朱自清散文的一大特征。這一特征,在三篇課文中明顯地表現出來。《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描寫景物以“淡抹”為主。文章開篇,作者就這樣寫月光:“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還是淡的。“這就為全文定下了一個色彩的基調。正因為一切都籠罩在 "流水一般”的月光下,所以一切景物都是朦朧的、若明若暗的。那“浮起在荷塘里的薄薄的青霧”,那“籠著青紗”的“夢一般”的葉子和花,那“一團團的煙霧似”的樹色,“樹梢上隱隱約約的”一帶遠山,無不使人感受著一種淡雅朦朧之美,給人以輕柔綽約的審美愉悅。在作者筆下,《威尼斯》又仿佛一組組油畫,展現在我們面前,作者多以濃墨重彩來描繪威尼斯的風光。請看:“在圣馬克方場的鐘樓上看,團花簇錦似的東一塊,西一塊在綠波里蕩漾”,“海水那么綠那么釅”,“中國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鄉了”。“江南的水鄉’是什么景象?是“日出江花紅似火”的濃艷,是“春來江水碧如藍”的澄清。紅得熱烈,綠得醉人,作者以此來比喻威尼斯的風光,不僅使人們領略到威尼斯的明媚亮麗,而且使人們領略到這座古城煥發的勃勃生機。作者筆下的文化之城呢?其顏色也自然是絕而不俗的了。你看,圣馬克方場是“偉麗”的,公爺府的墻面上用白色和玫瑰紅的大理石砌成的方紋,“在陽光里鮮明得像少女一般”。而威尼斯唱夜曲的歌女們“微微搖擺在紅綠燈球下,顫動著釅釅的歌喉”,“運河上的朦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紅的樣子”。這里,作者用鮮艷的彩筆,描繪出威尼斯的美麗風光和文化特色,使其濃抹重彩地展現在我們眼前。而這些描寫,又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威尼斯“華妙莊嚴兼而有之”的特點。那么《綠》中的景物有何特點呢?作者在梅雨潭所見到的景物是‘微微的云”、“飛花碎玉的瀑布”、“小小的梅雨似的”水花,這里的景物,色繹晶瑩,色調淡雅;而梅雨潭呢?卻又是“滿眼醉人的綠色”,它柔和、明亮、純潔。它綠得“濃談得宜”,既不像北京什剎海拂地的綠楊——鵝黃的底子顯得太淡,又不像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綠碧——似乎太濃。這樣的描寫,不盡使人想到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對于美女的描寫:“東家有子,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綠》中對梅雨潭的描寫和《登徒子好色賦》中對美女的描寫,不正有異曲同工之處嗎?她們的美不都是恰到好處嗎?難怪作者在篇末寫道“我不禁驚詫于梅雨譚的綠了”,這真是神來之筆,點睛之筆啊!總 結在這些日子里,我們自己跑腿、調查,也遇到許多困難。有一些人不配合我們的調查,有一些人還對我們的調查有所不滿,有一些人甚至故意破壞我們的調查;而且,我們的照相機竟然壞了。但對于這些,我們沒有放棄,沒有泄氣,始終充滿勇氣,也很出色的完成了前期調查、搜集資料。通過本次活動,組員們增加了不少知識,社交能力也加強了。從活動中,我們知道了朱自清的散文特點。他的散文特點主要是以肺腑之言感染著無數讀者。葉圣陶先生曾在《朱佩弦先生》中指出“文字越見得周密妥帖,可是平淡質樸,讀下去真個像跟他面對面坐著,聽他親親切切的談話”。他的第二特色便是文質并茂,富有情致。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地位主要是由他的抒情小品奠定的。后來他的散文創作漸趨議論說理,向雜文演化,文字是更周密妥帖了,在新文學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對于這次活動,我們也提出幾點意見。我們覺得朱自清的作品有很多,其散文最著名,也因此被稱為“散文大師”。他的作品以《蹤跡》、《背影》為最受歡迎。我們向大家推薦《歐游雜記》、《倫敦雜記》,還有他的論文集、詩集等。這些文章也是很有哲理性,值得大家一讀。 。

熱心網友

我叫朱建清,跟他差一個字,不過我不認識他,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