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火急,500字以上?。。。。。。。?/p>
熱心網友
讀《愛的教育》有感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部流偉世界各地的名著,它是以日記方式來寫的,每篇的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這本書表達了作者對家庭、學校、父母、兄弟姐妹、師生之間關系的看法?! 】赐赀@本書之后,其中有幾篇是我特喜歡的。例如《高尚的行為》,內容是這樣的:作者上課室時,看見三四個同學正在戲弄紅頭發的克洛西,他是一只胳膊殘廢的小孩,他的母親賣菜為生。有的同學用尺子捅他,有的同學拿栗子殼擲他,還有人學他一只手掛在脖子上的樣子??寺逦髯谧簧希樕n白,用求饒的眼光望著他們。那幾個戲弄他的同學見他這樣,越發起勁了,弗蘭諦這個無賴還跳到凳上,扮著克洛西母親挑菜擔的樣子來,學生們見了便哄堂大笑起來。這時克洛西氣極了,從桌上抓起墨水瓶,向弗蘭諦擲過去,但是弗蘭諦閃在一邊,默水瓶恰好打在正走進課堂的老師的身上。大家見了,都逃回自己的座位上去,老師變了臉色,厲聲問:“這是誰干的?”沒有人回答,老師提高了聲音再問,這時,卡隆突然站起來,承認是自己干的,但老師說不是他。過了一會兒,老師說決不處罰扔墨水瓶的人。克洛西站了起來,哭著把事情的經過告訴老師。教師便叫那四個頑皮的學生站起來,教訓了他們一頓,然后走到卡隆面前,贊揚他的心靈是高尚的??∵€求老師饒恕那些頑皮的孩子?! ∥矣X得克洛西雖然殘廢,但他也是一個人,大家應該尊重他,幫助他,使他不會因為殘廢而難過。但是那四個頑皮的同學竟拿他的殘廢來嘲笑他,當他是怪物。他們欺負侮辱一個不幸的人,他們做法是可恥的?! ∪祟惒粦摶ハ喑鹨暎粦撐耆鑴e人,不應使人難堪。如果我仇視你,你仇視我,世界就會發生戰爭。我們要尊重別人,不要看不起別人,這樣,世界就會和平,人類才會過著幸福的生活。。
熱心網友
《愛的教育》的讀后感王利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里,愛究竟是什么?帶著這個思考,我與一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往書架上新置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咳嗽,藥片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深深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如果說愛是一次旅游,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游。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為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脫而干沉重的活兒;那么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游,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 如果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躍的心靈,那么,我認為這就是對于國家的崇高的愛。也許它聽起來很“口號”,但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這種愛應牢牢植入我們的心田。當讀到安利柯描繪的一幅幅意大利人民為國炸斷了雙腿,淋彈死守家園的動人場面時,我不禁想到我們祖國大地上也曾浸透了中華兒女的血。同樣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光明,同樣可以拋棄一切地廝拼,我被這至高無上的愛的境界折服。我不需為祖國拋頭顱了,但祖國需要我們的還有很多。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已經完成了對于愛的思考——愛是博大的,無窮的,偉大的力量。 懷念《愛的教育》 孫文廣 至今,我還懷念一本書——《愛的教育》。那是1992年,為的是教育念書的孩子,我在舊書店買了一本80年代出版的《愛的教育》。沒想到,讀著讀著,我也被書中的故事所感動了。這才明白,這本17萬多字的書,不僅是給孩子讀的,也是寫給父母的?。〗裉?,我又重溫《愛的教育》這本書,為星期日回家的大兒子,追述那一個個愛的故事,希望兒子珍惜今天,珍惜人間愛的感情……愛的教育哪里去了?書店、圖書館,如今很難找到這類好書了。尤其是當我在書店,看到不少學生迷醉于那些言情小說和色情故事時,心中有說不出的痛。《愛的教育》書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小石匠、賣炭人、父親的老師、我的老師、鐵匠的兒子、盲童等等,依然浮現在我眼前。《愛的教育》是以最樸實的語言,講述著100個與孩子有關的故事:《掃煙窗的孩子》、《班長》、《窮人》、《虛榮心》、《感恩》、《嫉妒》、《爭吵》、《告別》等等,歌頌了兒童應該具備的純真感情。同時書中也表露了從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塑造著兒童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稅鄣慕逃肥橇鱾魇澜绺鲊囊槐緝和獯罄骷襾喢灼跛箤懹?886年,書的原名是《Hou re》,翻譯是“心”。它的英譯本是《Hea r t》,譯意也是“心”。兒童文學翻譯家葉君健在《愛的教育》代序中說:“心”這個字又可以作“感情”解釋,在中外文都是如此。夏尊先生說原來就想譯成《感情教育》。序言中他還說,在1920年,他得到這本書的日譯本后,一邊讀一邊流淚。他許愿要譯成中文,不光是給孩子們讀,讓父母和教師都跟他一樣,流一些感動的眼淚、慚愧的眼淚。夏先生終于在1923年將書譯成中文,并首先在當時一本有影響的成人綜合月刊《東方雜志》上連載。后由開明書店作為《世界少年文學叢刊》出版單行本。五四期間,《愛的教育》就被匡互生、朱光潛、豐子愷、陳望道、黎錦熙、茅盾、夏衍等知名學者作為當時“立達學園”學生們的重點讀物,幾乎人手一冊。當時不少學校教師,也把這本書定為中小學生的必讀課外書。社會需要愛,人類進步更需要愛。1980年,田雅青譯的《愛的教育》,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譯者說:“這本書譯于50多年以前,那時的語言,今日的兒童已不習慣,讀起來感到吃力,為了解除這層障礙,使更多的孩子能讀到這本好書,就需要重譯?!毕淖鹣壬呐鋈~至善在介紹這本書時說:“但是有一點至少可以肯定,如果不講感情,不講愛,學校就一定辦不好?!比~君健在重譯這本書的代序中也說得更確切:從推動歷史前進這個意義上認識,“這樣一本書對于我們今天的青少年有著極為現實的意義?!焙脮凶x者的呼吁,更要有名人來推薦。但愿今日的名人,能把《愛的教育》再次推向社會,把愛的感情送進孩子和大人們的心靈,讓社會多充滿一些愛心,那是一片春天的陽光雨露??! 延伸《愛的教育》的枝蔓 《愛的教育》自二十年代被夏丐尊先生譯介來后,被譽為著名的兒童讀物。為教育界及一般人士所喜讀。 這是一部小書,這是一部巨著。意大利的文學在中華的譯介,除了但丁那部著名的《神曲》,多少華章,尚不及這部小書對無數人的益處。 我是在高中一年級讀到這本書的,安立柯這個小孩子的所行所為、所思所想,讓一個初經啟蒙的少年胸中似乎有火焰在燃燒。那些書中的故事讓我把它居為奇書一部,拿書中的章節向多少同學炫耀。 《愛的教育》其實包含了兩個部分,即《愛的教育》和《續愛的教育》。前者是丐尊先生據日譯本翻譯,后者是亞米契斯的朋友所著,也是據三浦關造的譯本來的,對前者是一個合適的補充。 這個補充體現在哪里呢?體現在二者的分別與心理進展的連續性上。《愛的教育》是安立柯做小學生的心理記述,主人公是安立柯及其父母,續集則是他做中學生時的記述,主人公是他的舅父白契。正像譯者所說的,可以看到,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是感情教育,軟教育,而續集所寫的卻是意志教育,硬教育、《愛的教育》中含有多量的感傷性,而續集中卻含有較多的興奮性。 夏先生的話比什么都能說明問題: “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后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濕。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除了人的資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親,在教育界是執過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師。平日為人為父為師的態度,讀了這書好像丑女見了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了流淚。書中敘述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感,社會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雖是幻影,使人讀了覺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為世間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覺就感激了流淚。 這書一般被認為是有名的兒童讀物,但我以為不但兒童應讀,實可作為普通的讀物。特別地應介紹給與兒童有直接關系的父母教師們,叫大家流些慚愧或感激之淚?!? 然而就是這部能讓大家“流些慚愧或感激之淚”的作品,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能僅僅作為一種兒童讀物繼續地廣泛閱讀下去。這不能說不是一種遺憾。 在我們的中小學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教育的整體認識上,作為一個完整教育過程的學校教育,它永遠不是也不可能是以兒童為目的的,它首先考慮的是現實社會中各種矛盾的存在和社會本身的發展,是一代代的兒童將成長為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教育不僅僅是自由的,也是強制的。集體教學的形式一經奠定,所謂“因材施教”只能是一個需要不斷努力的目標。 從這一點上來說,《愛的教育》也在用成人的標準要求一種教育,我們畢竟不能與兒童一樣生活在兒童的世界中,兒童也在成長,他們也不會永遠地停留在兒童的標準上。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看到安立柯進入中學后沒有任何的驚詫,而是覺得順理成章的緣由。 說到這里,我又想起書中關于兒童愛國的那些故事來,那時我常常想起法國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課》,覺得在精神上有著驚人的相似。在歷史進展的過程中,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曾聯系得如此緊密,這不是小丸子她們可以說明的一種東西。而國家,正處在驚人的變動中。 這就是我為什么要寫寫這本曾經影響過很多人,但現在已波瀾不驚的《愛的教育》的原因。不僅僅因為我短暫的教師經歷,也因為在采訪中我看到的那些貧窮的兒童和深受傷害的幼稚心靈。 4。想起了《愛的教育》 季音 眼下,全國上下都在熱切關注青少年教育問題。給青少年提供有益的讀物,是一件不容忽視的事。 一本好書,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更會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在我少年時,《愛的教育》是最愛讀的書之一。這本意大利人亞米契斯著的青少年讀物,曾經風靡世界各國。1924年,由夏?D尊先生譯成中文,介紹到中國,很快就博得了中國讀者的熱烈歡迎。最先在《東方雜志》上連載,以后由開明書店出版發行,幾年間連印30余版。夏?D尊先生在序言中說,他是流著淚翻譯這本書的。很多讀者包括我自己在內,也是流著淚閱讀的。在那惡濁的舊社會,《愛的教育》猶如一股清泉,注入了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們的心靈,也感動了眾多教師和家長。它以娓娓動聽的語言和生動感人的事例,啟迪人們要愛祖國,愛人民,愛父母,愛師長。一句話,它引人上進,催人奮發,要年輕人做一個高尚、正直的人。 《愛的教育》里沒有乏味說教,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教師……以及他們的平凡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緊緊扣住了讀者的心,深深打動了廣大青少年。 《愛的教育》的出版,已經是很久遠的事情了。這本讀物為何受到青少年如此熱烈的歡迎?這一點,對我們今日改進青少年讀物的出版,還是有啟發的。 如今,我國已經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各方面的建設事業蓬勃發展。但是,成功成就和矛盾問題總是結伴而行的。當前我們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社會上出現拜金主義、貪污腐化等種種新的丑惡現象,它從各個陰暗角落侵蝕著稚嫩的未成年人,甚至年輕的老師。正確引導青少年,讓他們的心靈不受污染,健康成長,已成為當今一個嚴肅的課題?,F在國家已經在大力抓這件事,這是得民心、合民意的。 平心而論,解放后黨和政府對青少年讀物的出版是重視的。在文壇上,也出現了包括金近先生在內的幾位受到青少年歡迎的兒童文學作家。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青少年讀物的出版事業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和形勢快速發展相比,和青少年日益增長的需求相比,青少年讀物在質量與數量上,顯然未能盡如人意,特別是缺少一些有深遠影響的受到讀者廣泛歡迎的精品力作。現在不少作家都傾心于寫作洋洋數十萬言的大部頭著作,卻鮮有作家為青少年讀者寫有分量的作品,這是讓人不安的。有些人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對青少年讀物的輕視,認為寫少兒作品顯示不了自己的“水平”。這種看法未必正確。創作一部受廣大青少年讀者歡迎的作品并非易事,同樣需要深入生活,嘔心瀝血,艱苦創作。凡是好作品都是大量艱苦勞動的結晶,少兒讀物也不例外。 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惠及當代、澤被千秋的大事,社會各方面都應該貢獻一份力量。衷心期盼我們的作家,就像當年的亞米契斯那樣,以對年輕一代的滿腔愛心,拿起筆來,寫出受青少年讀者歡迎的好作品;也希望政府有關部門在政策上大力扶持青少年讀物出版工作,為未成年人提供源源不斷的高質量的精神食糧。5。 名著廣場 《愛的教育》 亞米契斯背景搜索《愛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兒童文學家德·亞米契斯的代表作,自問世以來被譯成數百種文學和方言,成為一代又一代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愛不釋手的讀物,也是我國家喻戶曉的作品。作者埃得蒙多·德·亞米契斯(1846-1908),是意大利民族復興運動時期的愛國志士,多次周游世界,人生閱歷豐富,是一個愛國主義和博愛主義者。我國最早的《愛的教育》譯本是1924年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的,最新譯本是2001年由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馬默翻譯的插圖本。知名篇章全班第一名二十五日 星期五卡羅內受到全班同學的愛戴。德羅西令全班同學佩服,他贏得了第一名。今后他肯定還是第一,沒有人能夠超過他,大家都認為他的確門門功課都優秀。算術、語法、作文、圖畫得第一,而且一學就會,記憶力驚人,學什么都不費力氣,對他來說學習好像游戲一般容易。昨天,老師對他說:“上帝給了你巨大的恩賜,不要輕易地糟蹋?!彼粌H學習好,長得還很漂亮,長著金色的鬈發,身體靈巧,用一只手撐著就能輕松地跳過課桌。不僅如此,他還會擊劍。他十二歲,是個商人的兒子,總愛穿一身深藍色、帶金色紐扣的衣服。他熱情活潑,對人彬彬有禮,考試時總是盡可能地幫助別人;誰也不敢對他無禮或拿他開玩笑只有諾比斯和弗蘭蒂不拿正眼看他。沃蒂尼眼里對他充滿嫉妒,但他從不理會。當他以優雅的姿勢來往于課桌之間收作業本時,大家都會對他微笑,拉他的手或手臂。家里給他的畫報、圖片和其他的東西,他經常再轉送給班里的同學。他還畫了一張小小的卡拉布里來地圖,送給卡提布里亞的孩子。他像一個紳士,總是面帶笑容,任何東西都可以送給人,毫不在乎,而且從不偏愛任何人。他不能不叫人羨慕,不能不讓人感到比不上他。啊!我也像沃蒂尼一樣嫉妒他。有時候,我在家里費了很大力氣還沒有做完作業時,一想到他此時已經做完作業了,而且非常好,一點兒不費力氣,我就感到難受,甚至感到惱怒。但是一到學校,看見他優雅的樣子和充滿自信的微笑的臉,及回答老師提問時那么自如,流利,對大家那么彬彬有禮,大家那么喜歡他,我心中的氣惱和嫉妒就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我為自己有那樣的想法感到慚愧。我愿意永遠和他在一起,和他一起上學。只要有他在,他的聲音就能給我勇氣,給我求學的渴望,使我歡樂和喜悅。老師把明天要講的每月故事“倫巴第小哨兵”交給德羅西,讓他抄寫。今天早晨他抄寫時,可以看得出他被故事里的小英雄深深感動了,他臉色紅紅的,眼睛里含著淚水,嘴唇也在輕微地顫抖。我看著他:他多么好,多么純潔!我真想高興、真誠地對他講:“德羅西,你處處比我強。在我面前,你是個真正的男子漢,我非常尊重你,敬佩你?!遍喿x指導此書以一個三年級小學生恩里科在一個學年里的記事構成,屬日記體作品。但這絕不是一個小學生的日記,而是由作家模擬小學生的視角精心設計、結構而成的文學作品。內容由三個部分穿插而成,一個是恩里科的記事,寫了從開學第一天到學期末的整個一個學年中各種各樣的學習與生活內容,這是這部作品的主體;二是由老師講述給同學們的“每月故事”,一共九則,講敘了各種各樣的社會生活中富于教育意義的故事;三是父親、母親、姐姐寫給恩里科的話,富于啟發性。三大部分構成了一個小學生所能接觸到的學校、社會和家庭的各種人與事。通過一件件平凡、細微的事情,娓娓地記敘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展示人性的善良與純潔,謳歌愛祖國、愛社會的精神。作品的語言樸實、曉暢,飽含對社會中下層艱辛度日的大眾深沉的關愛,對普通人純真心靈的熱忱贊頌,洋溢著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溫馨的人性之美。恩里科雖然生活在意大利,但他生活中的許多東西與我們是那么接近,很容易讓我們聯想到自己的經歷,會使我們從中學到很多為人處世的經驗,獲得諸多教育,使我們的心靈更加純凈。閱讀建議書中一些寫同學、老師和學校生活的篇章非常精彩,如“全班第一名”、“學校里的女教師”、“代課老師”、“體育課”等。寫下層勞動人民及助人為樂的事非常感人,如“意外一事件”、“掃煙囪的孩子”、“在閣樓上”等等。父母的話語重心長,老師的故事富于啟發,如“學校”、“感恩”、“希望”、“帕多瓦的愛國少年”等,值得認真閱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