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創建一個新的畫布,在你的機器能承受的范圍內,越大越好。本例中用的是2000X1000象素。填入一個背景色。我通常使用畫面的主色調來填充。一、在各個區域建立大體的色調。這時候的重點應放在色彩上,而不是明度。一個基本的原則是:陰影為冷色調,高光為暖色調。我用的是一種大尺寸的軟邊畫筆。不要過分摳云彩的細節,這個階段的目標就是簡單。對云的布局的考慮應該是在視覺上既豐富又自然。雖然我畫畫的時候一般不使用參考照片,但是你在畫的時候,找一些照片參考一下還是很有用的。二、選擇涂抹工具,使用一個中等尺寸的硬邊筆刷,開始造云。不斷把顏色推到旁邊,就可以制造出想要的形狀。產生的清晰邊界會給云層帶來深度和體積感。注意不要在這個階段停留太久,否則你很容易做的過了頭。還有,你應該保留一些第一階段的柔和邊界,這會使得整體結合得更加自然。三、使用加亮工具來增加高光。我用的是一個中等尺寸的柔邊筆刷。如果你有繪圖板,你可以改變筆刷的壓力創造小的高光(比如陽光滲透出來的云層邊緣),或是大面積的高光(比如陽光直接照射的云層亮面)。先定義一個光源,整個畫面都統一使用這個光源,否則你很難精確的確定云層的形狀和變化。在本例中,我假定光源的位置在畫面的中央,云層的后面。四、繼續增加遠離光源處的云彩的高光。距光源越遠,云彩的高光就應該越弱。在這個階段,我還是使用涂抹工具,用柔邊的筆刷來減弱一些我覺得過分清晰的細節。隨時縮小視圖查看整體,小到你看不到細節,這樣做有助于你掌控全局,而不會陷于細部之中。五、最后一個階段,我增加了一個高光層來繼續增添更多的細節。確立光線直射區域的體積感和立體形狀。不時水平翻轉一下畫布,有助于你發現視覺上不協調的地方。最后我給畫面加上了幾束光線完成作品(加亮工具)。相關的效果圖參考 。
熱心網友
1、新建一個500×500像素,背景圖層為透明的文檔。 2、選擇菜單“編輯填充”(Shift+F5),將背景圖層填充為黑色。將背景色更改為:#3E6CAA,前景色更改為:#76B6F4。雙擊背景圖層,彈出圖層樣式對話框,設置如下。 3、新增一個圖層,命名為“云彩基層”,按D鍵將背景色和前景色設為默認值。選擇菜單“濾鏡渲染云彩”。再選擇菜單“濾鏡渲染分層云彩”。接著連續按兩次Ctrl+F鍵,重復執行“分層云彩”濾鏡兩次。 4、選擇菜單“圖像調整色階”(Ctrl+L)提高圖像對比,可以參考如下設置: 5、復制圖層“云彩基層”并重命名為“3D云彩”。在新圖層上,使用濾鏡“濾鏡風格化凸出”,并做如下設置:將“3D云彩”和“云彩基層”兩個圖層混合模式都改為“屏幕 6、選擇“3D云彩”圖層,執行“濾鏡模糊高期模糊”,半徑值為1。6。現在云彩初見雛形,但看起來是扁平化的。下面用筆刷給它添加點陰影。 7、選擇筆刷工具,對其設置如下: 再新建一個圖層,命名為“陰影” 人向上看天空,光線是從云層上方照射下來的。云層中的陰影應該是在云層的底部。 8、現在選擇菜單“選擇色彩范圍”。將顏色容差改為180。點擊圖像中沒有云層的地方,然后點擊“好”。 現在我們給天空建立了一個選區,選區也選取到一點點云層。在圖層面板中選擇圖層“陰影”,按下Del鍵,刪除選區。將圖層“陰影”不透明度改為50%。現在云層看來相當真實了。更進一步!如果你從下往上看,云層不應該那么的白。我們需要給云層噴上一個陰影,覆蓋住除了云層上邊緣外的整個云層。這么說可能你有些不清楚,那么請看圖。 9、新增一個圖層,命名為“陰影2”。選取筆刷工具并給云層添加陰影。注意云層上方不要使用陰影,在一個地方涂沫次數也不要超過1次。 選擇“濾鏡模糊高期模糊”,設置半徑為6。5。OK,青天白云圖完成^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