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雷鋒是一個好人(廢話),是那種我們可以和他放心相處而不必擔心被算計的的人,這樣的人物,到哪里都會受歡迎,無論在什么時代都需要!如果有人表示反感,那是由于有人為迎合政治需要,不切實際地將他拔高美化。提倡艱苦樸素,就大談他如何縫補破爛的棉衣棉褲;提倡學習毛主席著作,就大講所謂的“釘子精神”;要搞階級斗爭了,就宣傳他抓住個來歷不明的“剃頭匠”;80年代后期國家鼓勵消費,就有人聲稱:在雷鋒的遺物里發現了皮夾克、英格手表和存折。這樣被人隨意地涂改打扮,還是雷鋒嗎?至于西點軍校學習雷鋒的說法,完全是好事者的無中生有,西點軍校從未掛過雷鋒的畫像,真實情況是:在60年代越戰中,軍校曾組織過對中國-越南軍民結合思想的研究,研究者驚訝于中國的軍民關系如此融洽,因此提到了雷鋒這個人物,不知后來怎樣被附會成”美國人也在學雷鋒”。如果雷鋒先生沒有在事故中遇難,而是活到今天,政府就不會大力宣傳他,他頭上肯定沒有這些華而不實的光環,而只是一位慈祥可親的老人而已,面對社會的種種不公和丑惡,他會搖頭嘆息,懷念過去的歲月,但決不會有改變現實的能力和想法。他能做的,也只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他能幫助的人。這是他唯一真實的一面,我們能學到這一點也就夠了。比如說,如果能在這里利用自己所學,認真地回答每一個網友的提問,就是紀念他的最好方式了。
熱心網友
全憑個人愛好,無法強行規定,想學就學唄
熱心網友
很高興大家還很贊同這種精神
熱心網友
其實無私的雷蜂精神是好的,同意樓上說的,改為人道主義精神。但是如果一味的奉獻,完全不考慮自己的感受,我覺得這個是違背人性的,也不可能長久。所以現代人都不學雷鋒了。在那個從不為己專門利人的年代,雷鋒精神是特有的產物。
熱心網友
我覺得應該把“雷鋒精神”重新命名為“人道主義精神”,后者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文明人類自身的善意的合理體現。沒必要強調政治方面的因素,這樣可能為更多數人群的接受,而非“黨教育我們這樣做”等等。
熱心網友
市場經濟越發達人民生活水平越提高就更應該提倡雷峰精神.
熱心網友
你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有些荒謬。恕我直言,認為雷鋒精神過時的并非我們這些蕓蕓眾生,而是那些唯利是圖的商人;導致拜金主義盛行的不是商人,而是政治家。是他們提倡先富起來,卻不需要先決條件的限制,才使社會道德變成了今天這種笑貧不笑娼的樣子。你問我們這些平民百姓如何認為豈非舍本求源?民風之形成,始于井市卻源于上層建筑,這是不爭的事實!看歷朝歷代的興旺衰敗,無不與朝廷的風氣相關聯。借用一句流行的話說,名人引導潮流。就是這個意思。
熱心網友
雷鋒精神是對社會的奉獻,不是對某個人,或某個組織:比如你老板。志愿工作者就是雷鋒精神。給公司加班不要錢,那是你吃飽了撐的。
熱心網友
和市場經濟時期矛盾嗎?看你怎么理解,美國西點軍校還學習雷鋒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