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媽媽的遺傳,我來到這個世上就攜帶著乙肝病毒,這么多年的學習、工作中年年遭受的體檢以及同事親朋異樣的眼光,總是在心底涌動,一點點地催慘著我的內心,每年春天(體檢的季節),心似乎象刀割似的痛,再過幾天又要體檢了,怎么才能不被查出攜帶了小三陽,因為這是我剛換的一家公司,我知道這樣做也許很不負責任,但我真的很怕,我再也承受不起被“判決”的那種來自心底的壓力,求求大家幫我出出主意,謝謝!
熱心網友
了解乙肝消除歧視貴陽市華烽醫院主治醫師 張少武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所引起的肝臟損傷和炎癥的傳染性肝病。目前,全世界約有20億人口感染過乙肝病毒,其中3.6億為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我國就占1.3億。 乙肝主要通過圍產期的母嬰傳播和幼齡期的水平傳播。嬰兒期感染乙肝病毒(HBV)后很容易成為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其中25%左右要發展成肝硬化或肝癌。另外,血液和密...
熱心網友
了解乙肝消除歧視貴陽市華烽醫院主治醫師 張少武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所引起的肝臟損傷和炎癥的傳染性肝病。目前,全世界約有20億人口感染過乙肝病毒,其中3.6億為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我國就占1.3億。 乙肝主要通過圍產期的母嬰傳播和幼齡期的水平傳播。嬰兒期感染乙肝病毒(HBV)后很容易成為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其中25%左右要發展成肝硬化或肝癌。另外,血液和密切生活接觸都會造成乙肝的傳播。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療方法,所以很多人對乙肝缺乏正確認識,往往會“談肝色變”,事實上,乙肝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 我們先了解一下乙肝是怎樣傳播的。 乙肝的傳染源是乙型肝炎病人和無癥狀慢性HBV攜帶者;傳染媒介主要是血液或含血液的制品(如丙種球蛋白、白蛋白等)或體液; 傳播途徑有以下幾方面: ①母嬰傳播。母嬰傳播是我國傳播乙肝的主要方式之一,可通過新生兒出生后接種乙肝疫苗來阻斷。 ②輸入全血、血漿等血制品有傳染的可能。 ③各種注射、手術操作、拔牙、采血、針刺或紋身等也有傳播的可能。 ④性接觸傳播。不潔性行為傳播機會很高,夫妻間正常性行為,可通過給配偶的另一方接種乙肝疫苗來預防。 ⑤生活密切接觸。主要由不良衛生習慣以及共用牙刷、指甲刀或剃須刀等微量血液傳播。 另外,糞便、尿液、唾液(不含血液)、汗液不是傳播媒介,食物和水也不是傳播媒介,蚊子和臭蟲還沒有被證實可以傳播。 了解了這些常識就可以知道,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的接觸不會感染乙肝病毒,不必對乙肝患者過分恐懼和擔心,產生歧視心理。其實,如果只是乙肝病毒攜帶者,并不影響生活學習工作,只要自己在平時的生活小節上注意一下,就完全可以避免傳播。乙肝患者經過治療,肝功能恢復正常,病毒得到控制,就可以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與乙肝病人或HBV攜帶者有接觸的健康易感人群,通過接種乙肝疫苗就可以起到預防作用。 乙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視和過分的恐懼。我們相信,乙肝病毒攜帶者、乙肝患者的親人、朋友會給他們真誠的愛,醫務工作者會給他們最好的醫療服務,幫他們擺脫病魔的陰影,還他們一個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環境。 讓我們來共同關愛肝病患者,消除乙肝歧視!為什么乙肝病毒攜帶者可以當公務員北京地壇醫院 蔡??東最近,國家人事部、衛生部聯合公布了新的《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明確乙肝病毒攜帶者可以當公務員。新的標準一公布,立即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那么,為什么錄用公務員不再限制乙肝病毒攜帶者呢? 大多數乙肝病毒感染者終身攜帶病毒不發病 我國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發區。據上世紀90年代統計,我國有1.2億乙肝病毒感染者,幾乎占到我國人口的1/10。乙肝病毒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體,同時也與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密切相關。但實際上這么多的感染者僅有大約1/3的人會發生肝炎,如果經過治療,這些肝炎患者都會好轉,只有很少的乙肝患者由于沒有及時有效的治療,發展為肝炎和肝硬化。大多數乙肝病毒感染者終身攜帶病毒不發病,也不用治療,他們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工作和生活。 乙肝“大三陽”、“小三陽”的傳染性不強 以前公務員體檢中規定檢測乙肝病毒的各項指標。這使人誤認為,乙肝的傳染性很強,尤其是乙肝的“大三陽”。其實,乙肝的傳染性并不強。 乙肝病毒感染者以e抗原是否陽性分為“大三陽”(HBsAg陽性、HBeAg陽性、抗HBc陽性)和“小三陽”(HBsAg陽性、抗HBe陽性、抗HBc陽性)。一般來說,“大三陽”患者體內往往存在乙肝病毒的活動性復制,傳染性較強;“小三陽”患者體內的乙肝病毒復制較弱,傳染性較小。“大三陽”傳染性較強是相對于“小三陽”而言,并不是一接觸“大三陽”就會被感染。傳染病醫院的醫生與“大三陽”患者天天接觸,也未見感染率有所增加;未注射疫苗的“大三陽”患者,配偶中的乙肝感染者也是10%。按照我國乙肝的感染率,我們周圍的人中,10人就有1人可能是乙肝,無論我們做什么事,都會和他們接觸,甚至每張鈔票都被乙肝感染者拿過。事實表明,無論“大三陽”還是“小三陽”,傳染性都不強,一般的接觸是不會被感染的。 乙肝感染者參加工作不會造成乙肝流行 醫學史上從無因接觸乙肝造成社會上乙肝流行的記錄。這是因為我們的胃能分泌一種胃蛋白酶,這種酶可以把乙肝病毒殺死。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國中小學生,由于9年義務教育,入學不體檢。孩子們經常在一起吃飯,一起打鬧,從無顧忌。從理論上說,他們中乙肝感染者的比例也應是1/10,可并沒有造成乙肝在中小學中流行。那么人們長大后為什么就害怕與乙肝病毒感染者接觸了呢? 乙肝病毒攜帶者能夠勝任正常工作 乙肝病毒感染人體,多是悄悄潛入,長期與人體共存。目前全世界還沒有能把乙肝病毒完全從體內清除的藥物。2/3乙肝感染者可能終身攜帶病毒而不發病,和正常人一樣能夠勝任各種工作;1/3的感染者會發展成為慢性肝炎,但在醫生的積極治療下,他們多數能夠好轉,轉變為乙肝病毒攜帶狀態,恢復正常的工作能力;只有少數患者因治療不及時可能發展成肝硬化和肝癌。所以,不能因此就讓這1億多人不工作、不上學吧!我國的乙肝流行歷史已經很久,我們父輩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不都是和正常人一樣工作嗎? 消除乙肝歧視可以減少乙肝的醫療費用 乙肝病毒感染者只要肝功能正常都不用治療,因此有2/3的乙肝感染者只是攜帶病毒,和正常人一樣不用服藥。現在社會上的乙肝歧視,給乙肝病毒感染者帶來很大壓力,使一些根本不用治療的病毒攜帶者盲目用藥治療。這些盲目治療使一些騙人的醫療廣告鉆了空子,它們打出什么“肝炎-肝硬化-肝癌三步曲”、“乙肝、艾滋病、癌癥三大頑癥”等,有些“專家”也熱情跟捧,極力推廣“轉陰”藥物。這不但使許多乙肝病毒感染者白白花了許多錢,有的還越治越壞,甚至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等。如果乙肝病毒攜帶者可以正常工作,就不會亂吃那些傷人而無用的藥物,進而減少醫保和公費醫療的費用。 乙肝可以預防,也有辦法治療 乙肝并不可怕,它是一種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乙肝主要經過血液、體液和母嬰傳播。我國實施的無償獻血嚴格把住了乙肝輸血傳播這一關,一次性醫療用品的使用,也使得乙肝病毒無縫可鉆;母嬰傳播阻斷措施日益完善,使乙肝的垂直傳播率降到了5%以下。最重要的是,乙肝已經有了安全、有效的疫苗。經過三次接種后,乙肝抗體的陽性率可達96%以上。因此,乙肝已經進入可控制傳染病的行列。臺灣是世界上第一個實行新生兒普種乙肝疫苗的地區,實施乙肝疫苗接種以后,10歲以下兒童HBsAg攜帶率從接種前的9.8%明顯下降到接種后的1.3%。我國政府已經把乙肝疫苗接種納入國家計劃免疫之中,所有的新生兒、入學兒童和少年都在預防接種之列,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到當地防疫站和醫院注射乙肝疫苗。注射三針疫苗還不到50元,就可以產生對抗乙肝病毒的抗體,產生抗體后就不會感染乙肝了。
熱心網友
找個好朋友去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