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五項訓練沖刺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占分比例大,應考訓練不容忽視。筆者針對考場作文的特點,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在高考復習的沖刺階段,對學生進行“五項訓練”,效果明顯。訓練的核心是如何讓文章"出彩",讓閱卷者“一見鐘情”,留下深刻的印象。基本內容是:在10~20分鐘內完成審題立意,擬一個好標題,寫一個好開頭、一個好的結尾和一個簡單的提綱。 一、訓練審題:準確全面,立意新穎。 審題即明確題目的所有要求,全面把握命題者的意圖,以便立意為文。因此在動筆之前,必須對作文的要求、注意點和提供的材料作全方位的審視,逐字逐句的分析,捕捉引發靈感的信息,力求立意新穎。如2002年高考佳作《憑心靈選擇》,作者扣住“心靈的選擇”的“心靈”二字,將目光聚焦于“心靈的痛苦”上,從陳寅恪“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生選擇中凸顯一代哲人的風骨,進而聯系社會轉型期對人文精神的召喚,坦陳了自己無悔的選擇——以“人文科學為我終生的事業”,切中時代的脈搏,升華主題,境界全新。在準確審題的基礎上,要啟動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如滿分作文《〈小重山〉后的選擇》,作者遵從歷史上廣大人民的意愿——岳飛以“愛國”作為最終選擇,假想性地重新創造了歷史,讓岳飛選擇了“進軍”!立意新,奇。這雖然違背了歷史真實,卻體現出一種藝術的真實,心靈的真實。引導學生沿著話題的順向逆向側向作發散思考,對與話題有關的情事理展開聯想,以期尋求更多更新的角度,多中選穩,穩中選優,優中選深,深中選新。這是審題立意訓練的著力點。 二、訓練提綱:梳理思路,條理清晰。 現在的學生考場作文不打草稿是普遍現象,常常是“寫寫停停,停停寫寫”,有時甚至在中途“擱淺”或發現偏離話題,另起爐灶來不及,只得勉強卒卷。究其原因,主要是寫作思路不清所致。在動筆前,必須根據表達中心的需要,精心“剪裁”準備的素材,梳理寫作思路,對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怎樣過渡照應等作通盤考慮。我們不強求打草稿,但必須打腹稿,做到胸有成竹。而訓練寫提綱就是幫助學生強化打腹稿意識,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訓練擬題:簡明具體,醒目傳神。 俗話說:“題好一半文?!睒祟}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內容和讀者情感、心理之間的第一個接觸點,也是傳遞作品主題、展示作者才情的藝術形式。加之考場作文只容極短時間的檢閱,因此首先“出示”一個簡明醒目的標題顯得尤為重要,它能快速攫住閱卷者的目光,為自己的作文贏得良好的“第一印象”。擬題原則是“小”“準"“新”,有文化底蘊。可靈活運用比喻、夸張、對比、呼告、設問、反問、對仗等常用修辭手法,也可巧妙引用名言警句,還可借助標點或公式。例如2002年高考佳作《選擇牢籠》,標題具體且運用比喻,新奇別致,足以令閱卷教師“一見鐘情”。只要平時多讀書,多積累,擬題時多推敲,多潤色,定會讓作文題目首先成為一個亮點。 四、訓練開頭:快速切題,清新別致。 學生常常喜歡以議論開篇,講空洞的道理,拖沓冗長,自然不會引起讀者的興趣。因此不妨緊緊扣住題目(或話題),以別致的方式切入:或以故事開篇,或以名言警句引入,或以具體可感的清新畫面導入,或從自然和社會現象談起……總之,盡量運用多用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以生動形象的語言“露面”,力求快速抓住閱卷老師的心,或在內容上或在形式上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如《選擇牢籠》的開頭:“如果你選擇的是翅膀,你將擁抱整個藍天。/如果你選擇的是鰭,你將親吻茫茫碧海。/如果你選擇的是四足,你將體味莽莽綠林。/而我的選擇卻是——牢籠。” 五、訓練結尾:呼應開頭,耐人咀嚼。 好的結尾往往給人啟迪,讓人回味。訓練學生寫好結尾,非常必要。文章結尾既要突出重點 ,又要點出主題。一忌收束過早,二忌點題不透,三忌直呼口號。而應做到:或水到渠成,自然收束;或巧妙點題,升華主題;或含蓄蘊藉,留足空白;或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寫一個精彩的結尾一定會給整篇文章增添無窮的魅力。 以上介紹的“五項訓練”,是進行的作文局部訓練,只適用于復習的最后階段。這一階段還有必要指導學生加強課外閱讀,師生合作積累鮮活的作文素材,并選取一些有價值的話題思考討論,不然“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