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一、“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這句詩出自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在《王風》集中,題為《黍離》。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的原意為:了解我心情的人,認為我心中惆悵;不了解我心情的,還以為我呆在這兒有什么要求呢! 《黍離》全詩如下: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二、“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這是一句流傳很廣的詩句,在文學作品中被引用過太多次了,連窮搖小說中都有。并且已經有很多版本,所以很難考證那個才是原版。 但從能夠查到的出處,按出現的時間順序,應該是元代高明所著的《琵琶記》最早。網上有帖子說最早的出處是《封神演義》,但《封神演義》為明代天啟年間所作,而《琵琶記》卻是在元末,所以《琵琶記》最早,除非找到比《琵琶記》更早的。但是更早的至今只能找到半句,在唐代齊?鵲氖杏小敖耐忻髟攏饔叭刖場鋇乃搗ǎ獠荒芩恪?以下為引語: 元·高明《琵琶記》第三十一出 幾言諫父——“這妮子無禮,卻將言語來沖撞我。我的言語到不中呵,孩兒,夫言中聽父言違,懊恨孩兒見識迷。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封神演義》第十九回——且說妲已深恨:“這等匹夫!輕人如此。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滿溝渠?反被他羞辱一場。管教你粉身碎骨,方消我恨!”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六——“那女子不曾面訂得杜郎,只聽他一面哄詞,也是數該如此,憑他說著就是信以為真,道是從此一定,便可與杜郎相會,遂了向來心愿了。正是:本待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 《金瓶梅》第四回——柔玉見世貞語意皆堅,垂淚嘆道:“唉!罷了,正是,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奴有從兄之意,兄卻如此無情;如今在你面前,我丑態盡露,反招君笑,有何臉面為人,留得此畫又有何用,罷!不如與畫同盡,抹去世上恥笑。”。

熱心網友

別這樣。“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熱心網友

回答太精彩了。

熱心網友

天下烏賊

熱心網友

這句話我是這樣理解的:“了解我的人,知道我正面臨著現實的困苦,并深深地為我擔憂;不了解我的人,認為我還有什么不滿足的?”請教各位大師。

熱心網友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唉...PS這句話我理解的是了解我的人知道我的哀愁,而不了解我的人還在想我到底想要些什么——我的理解。~

熱心網友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一作倍侍御叔華登樓歌)】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 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日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懷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弄扁舟。

熱心網友

心有靈犀一點通,有時候,兩個不了解的人在一起會比他們一個人時更加孤獨!你.....在干什么啊?會問這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