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主題,題目自擬,題目希望能新穎些,選取一個方面具體而談,要敘議相夾,要加重筆墨談感受、議論。以下有幾個方面,供大家思考:生命的保護傘——大氣圈、生命之源——水圈、溫室效應…………(注:假若講溫室效應可以通過先敘電影《后天》中的海嘯 情景,再談現況,什么氣溫上升……,若人類再不理性地審 視自己的行為,《后天》不再僅僅是幻想了。也可以結合最近的東南亞大海嘯來談)字數:800-2000字
熱心網友
點撥:“人與自然”的問題是纏繞人類21世紀的大難題,第一難題是環境保護,人類的每一項進步都意味的某種退步,從而給人類帶來了一系列的災難,因為“進步”都是以攝取自然資源為代價的:過量地抽取地下水,從而使地表下陷;過度地亂砍濫伐,使洪澇災害頻頻發生;過分地挖取使用地下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使地球的上空的臭氧層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全球溫度持續升高,世界上所有的冰山都在加速溶化,海平面在迅速上升;人類在加緊開發太空,地球上空布滿了文明的碎片……印度的圣雄甘地說過一句名言:“地球可以滿足人類的需要,但是無法滿足人類的貪婪。”我們要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包括我們的致富目標,才能與自然和睦相處。我們祖先曾說過:“豐衣足食,勤儉持家。”當代也流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這些都值得我們回味和深思的。 “人與自然”關系的第二難題是環境災難的突發性和潛在性對人類的威脅。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9月26日日本北海道附近發生里氏8級地震,據分析,此次地震相當于512顆原子彈爆炸,而死亡率接近于零。這個奇跡與日本政府的科學預測、高度重視和快速應對,以及國民高度防震意識關系密切。這個例子帶給我們的思考、聯想應該是太多太多……。
熱心網友
大自然大自然以最獨特的手法,裝點了我們周圍,讓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心靈的美麗。當清晨的第一縷金光撒像大地,走在陽光燦爛的小路上,不經意地一瞥,一朵花瓣,在枝頭滑落,伴隨著幾片落葉,飄飄揚揚地落在地上,微風輕輕吹拂,將它們帶到了那遙遠的天邊……當我們駐足芳林,耳邊總響起婉轉而動聽的聲聲鳥語、陣陣歌聲。藍天上飛翔的鳥兒,展翅翱翔的雄鷹。它們都用自己最親切的語言表達自己對大自然的喜愛,用最柔美的歌聲表達對大自然的感謝,感謝大自然給了自己生命,感謝大自然給了自己一個美好幸福的家園。當憩于靜靜的小池邊,遙望遠處那密密的竹林,實在是綠得可愛,一條幽幽的小徑直通遠方。低頭傾聽橋下的流水聲,淅瀝淅瀝地歡快而平靜地流淌,仿佛在與大自然愉快地私語,傾吐自己的心思與喜悅。在瑟瑟的秋風中,落葉順著秋風飄到了地上。從相伴了一生的指頭上悄悄地落下來。它沒有一絲埋怨因為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人類。冬天,為了大樹的休息生養,它依然犧牲自己,不向大樹爭養分,不給母親添煩惱,斷然從樹上落下來,悄然離去,回到了哺育、撫養它的土壤中,化做養分,把自己的一切又全部獻給了大地。當我們身臨浩瀚無垠的大海面前時,聽著海的呼吸,感受海的氣息,體會大海的那種種與世無爭、平靜和那深沉的力量以及那沉默的美。尤其是它那寬廣的胸懷,包容萬物的情懷。它對待世界萬物是最公平的。當我們身處一瀉千里的長江,和那奔流不息的母親河黃河。看見它們那黃色的血脈,永久不息的生命力,那咆哮的力量和那博大的胸懷,足以讓每個中國人為它感到驕傲,它象征著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靈魂。當我們站在一望無際的內蒙古大草原上時,當我們站在雄偉的萬里長城腳下時,當我們站在神秘的西藏布搭拉宮時。我們都會驚嘆祖國的建筑是如此輝煌壯觀,祖國的文化是如此燦爛!大自然是如此神秘!大自然的美,在與每一滴水,每一棵樹,每一朵花,每一株小草和每一塊石頭。感悟它那微弱而堅強美麗的精神。大自然的美,在與四季,感悟它生命的更換。朋友,大自然的美需要我們投入它寬廣的懷抱,全身心地領悟。領悟它內在的那獨特的美,領悟人生,領悟哲理。那樣我們會擁有一顆善良的心,美麗的心,純潔的心。那樣我們會很幸福地聆聽大自然的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