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也許大家認為很簡單啊,但是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大家都知道核潛艇能在水中長時間航行而不用出來,那怎么供給氧氣呢?產生氧氣也要有反應的物質吧(化學反應制取?)那這么多人要消耗這么多氧氣,我想制取的原料很快就要用完的.那么究竟是如何獲得這么多的氧氣的呢?

熱心網友

潛艇中供氧其實是有多種方法的:(只不過是在不同的時間用不同的方法而已)(1)氧氣再生藥板(其實就是涂有氧化鈉的薄板,其他人都解釋過了,我就不多說了)(2)氧氣瓶(想必都知道,一般潛艇中的氧氣瓶可以供氧3個月,核潛艇的可供以20節的速度圍繞地球一圈航行的需要)(3)電解制氧(2種方法,1是電解氫氧化鉀電解液,2是電解水,但需要消耗大量電能,一般潛艇不采用它)(4)氧燭(應急物品,在其他方法都不能用時采用,點燃它就可以放出純氧,一般可供40人呼吸一個小時(另外還有很多方法,比較常用的就是潛艇上浮在海面上直接通過呼吸得到,但最最最最常用的就這么多了)

熱心網友

核潛艇由于有充足的電力是用電解水制氧。用制冷機和海水吸收系統來吸收二氧化碳。核潛艇在潛航時一般不浮出水面。

熱心網友

以前,科技不發達的時候,獲得氧氣 ,主要是通過一些化學方法 如過氧化鈉 與 二氧化碳 反應可生成 碳酸鈉 和 氧氣現在,我認為這么古老的方法應該已經被拋棄了吧!!!!!!!!!!!!先在,一般都用物理方法,每隔一定的時間,潛艇要上浮,從空氣中獲得氧氣并且儲藏!!!聽說 我們國家已經研究出了一種設備!!!!!!!!!可以很便利的從空氣中提取氧氣。

熱心網友

補充:1.人用氧氣是很少的。2.常規潛艇的動力用氧才是難題。蓄電池技術非常重要。3.潛艇也不總在水下,夜里可以半潛浮,或只露通氣孔。過氧化鈉可以循環使用。

熱心網友

除了過氧化鈉一般還有電離海水并制造人造空氣的裝置。

熱心網友

潛艇中用的是 過氧化鈉(Na2O2)過氧化鈉 與 二氧化碳 反應可生成 碳酸鈉 和 氧氣 ,以此來補給潛艇中的氧氣,同時可以吸收掉潛艇中的 二氧化碳,并且吸收的 二氧化碳 與生成的 氧氣 同體積,所以潛艇內的壓強也不會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