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高血壓患者的飲食方 1、三餐 飲食安排應少量多餐,避免過飽;高血壓患者常較肥胖,必須吃低熱能食物,總熱量宜控制在每天8.36兆焦左右,每天主食150-250克,動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各占50%。 不伴有腎病或痛風病的高血壓病人,可多吃大豆、花生、黑木耳或白木耳及水果。 晚餐應少而清淡,過量油膩食物會誘發中風。食用油要用含維生素E和亞油酸的素油;不吃甜食...
熱心網友
高血壓患者的飲食方 1、三餐 飲食安排應少量多餐,避免過飽;高血壓患者常較肥胖,必須吃低熱能食物,總熱量宜控制在每天8.36兆焦左右,每天主食150-250克,動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各占50%。 不伴有腎病或痛風病的高血壓病人,可多吃大豆、花生、黑木耳或白木耳及水果。 晚餐應少而清淡,過量油膩食物會誘發中風。食用油要用含維生素E和亞油酸的素油;不吃甜食。多吃高纖維素食物,如筍、青菜、大白菜、冬瓜、番茄、茄子、豆芽、海蜇、海帶、洋蔥等,以及少量魚、蝦、禽肉、脫脂奶粉、蛋清等。 2、低鹽 每人每天吃鹽量應嚴格控制在2-5克,即約一小匙。食鹽量還應減去烹調用醬油中所含的鈉,3毫升醬油相當于1克鹽。咸(醬)菜、腐乳、咸肉(蛋)、腌制品、蛤貝類、蝦米、皮蛋、以及茼蒿菜、草頭、空心菜等蔬菜含鈉均較高,應盡量少吃或不吃。 3、高鉀 富含鉀的食物進入人體可以對抗鈉所引起的升壓和血管損傷作用,可以在食譜中經常"露面"。這類食物包括豆類、冬菇、黑棗、杏仁、核桃、花生、土豆、竹筍、瘦肉、魚、禽肉類,根莖類蔬菜如莧菜、油菜及大蔥等,水果如香蕉、棗、桃、橘子等。 4、魚 不論對哪種高血壓患者,魚是首選的,因為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每星期吃一次魚的比不吃魚者,心臟病的死亡率明顯低。 5、果蔬 每天人體需要B族維生素、維生素C,可以通過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來滿足。有人提倡,每天吃1-2只蘋果,有益于健康,水果還可補充鈣,鉀、鐵、鎂等。 6、補鈣 有人讓高血壓患者每天服1克鈣,8星期后發現血壓下降。因此應多吃些富含鈣的食品,如黃豆、葵花子、核桃、牛奶、花生、魚蝦、紅棗、鮮雪里蕻、蒜苗、紫菜等。 7、補鐵 研究發現,老年高血壓患者血漿鐵低于正常,因此多吃豌豆、木耳等富含鐵的食物,不但可以降血壓,還可預防老年人貧血。 8、飲水 天然礦泉水中含鋰、鍶、鋅、硒、碘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煮沸后的水因產生沉淀,對人體有益的鈣、鎂、鐵、鋅等會明顯減少,因此對符合標準的飲用水宜生喝。茶葉內含茶多酚,且綠茶中的含量比紅茶高,它可防止維生素C氧化,有助于維生素C在體內的利用,并可排除有害的鉻離子。此外還含鉀、鈣、鎂、鋅、氟等微量元素。因此每天用4-6克茶葉(相當于2-3杯袋泡茶)沖泡,長期服用,對人體有益。 以上飲食原則,高血壓病人若能落到實處,持之以恒,必會有益于健康。高血壓患者的飲食宜忌 1.碳水化合物食品 適宜的食品——米飯、粥、面、面類、葛粉湯、芋類、軟豆類 應忌的食品——番薯(產生腹氣的食品)、干豆類、味濃的餅干類 2.蛋白質性食品 適宜的食品——脂肪少的食品(嫩肉肉、牛、豬的瘦肉、白肉魚)、蛋、牛奶和牛奶制品(鮮奶油、酵母乳、冰淇淋、乳酪)、大豆制品(豆腐、納豆、黃豆粉、油豆腐、青菜絲豆腐)。 應忌的食品——脂肪多的食品(牛、豬的五花肉、排骨肉、鯨魚肉、鯡魚、鰻魚、金槍魚等)、加工品(香腸等)。 3.脂肪類食品 適宜的食品——植物油、少量奶油、沙拉醬。 應忌的食品——動物油、生豬油、熏肉、油漬沙丁魚 4.維生素、礦物質食品 適宜的食品——蔬菜類(菠菜、白菜、胡蘿卜、番茄、百合根、南瓜、茄子、黃瓜等纖維少的),水果類(蘋果、桃、橘子、梨、葡萄、西瓜等),海藻類、菌類、水果類、蔬菜類生吃會產生腹氣,必須軟煮或做成醬。 應忌的食品——纖維硬的蔬菜(牛旁、竹筍、玉米)、刺激性強的蔬菜(香辛蔬菜、如芥菜、蔥、芹菜類)。 5.其他食品 適宜的食品——淡紅茶、酵母乳飲料。 應忌的食品——香辛料(辣椒、芥末、咖喱粉、酒類飲料、咖啡、濃紅茶等)、碳酸飲料、鹽漬食品(咸菜類、咸鮭魚、咸魚子、腥魚子、糖醬油煮的菜、醬菜類)。 高血壓病人的24小時 如果您不幸患了高血壓,千萬不要著急。只要能科學地安排每天的24小時、注意保健,輕癥可不治自愈,即使嚴重高血壓,也會提高藥物治療的效果。 緩慢起床 早晨醒來,不要急于起床,先在床上仰臥,活動一下四肢和頭頸部,使肢體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復適當張力,以適應起床時的體位變化,避免引起頭暈。然后慢慢坐起,稍活動幾次上肢,再下床活動,這樣血壓不會有大波動。 溫水洗漱 過熱、過涼的水都會刺激皮膚 感受器,引起周圍血管的舒縮,進而影響血壓。30-35攝氏度的溫水洗臉漱口最為適宜。 飲水一杯 漱口后飲白開水一杯,既有沖洗胃腸道的作用,又可稀釋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通暢血循環,促進代謝,降低血壓。 適當晨練 高血壓病人不宜做激烈運動,跑步、登山均不可取,只宜散步、柔軟體操、打太極拳,可增強血管的舒縮能力,緩解全身中小動脈的緊張,有利于降壓。 耐心排便 切忌排便急躁、屏氣用力,那樣有誘發腦出血的危險。要坐便,這樣可持久,蹲位易疲勞。如有習慣性便秘,要多吃蔬菜、水果和纖維素多的食物,可用些緩瀉藥,克服排便困難。 早餐清淡 一杯牛奶或豆漿,兩個雞蛋或兩片面包、或半個饅頭,清淡小菜即可。不可過飽,也不可不吃。 萬勿擠車 高血壓者無論上班、下班或外出,都應盡量避免擠公共汽車,最好步行或騎自行車,把途中的時間留得寬裕從容些。時間卡得太緊,情緒緊張、心理壓力大,會促使血壓升高。 中午小睡 午飯要豐盛些,有葷有素,但不宜油膩,同樣不可過飽。餐后稍活動,應小睡一會兒(半小時———1小時)。無條件睡時,可坐在沙發上閉目養神或靜坐,這樣有利于降壓。 晚餐宜少 晚餐宜吃易消化性良物,除干飯外,應配些湯類,不要怕夜間多尿而不敢飲水或進粥食。進水量不足,可使夜間血液粘稠,促使血栓形成。 娛樂有節 睡前看電視不要超過1-2小時,坐位要適宜舒服,勿太疲勞;不要看內容過于刺激的節目,否則會影響睡眠;下棋、打撲克、打麻將要限制時間,特別要控制情緒,不可過于認真、激動。切記不要賭錢,劣性娛樂反而會使血壓升高。 安全洗澡 每周最少洗澡一次,但要特別注意安全,尤其在大浴池中,要防止跌倒,水不要過熱,不要浸泡時間過長。 睡前洗腳 按時就寢,上床前用溫水洗腳,然后按摩雙足及雙下肢,促進血液循環。入睡前閉目靜坐,這樣可回憶一下全天的活動,找出對健康不利的缺點,以備下一日克服。自然入睡,盡量少用或不用安眠藥。 房事宜減 輕度高血壓,可行房事,但要輕柔,防過度興奮,切忌過頻,輕重的高血壓應暫停性生活。
熱心網友
清淡飲食吃出健康——醫患間關于食鹽與高血壓病的對話北京天壇醫院主任醫師劉玄重患者徐老師(以下簡稱“患”):聽說高血壓的發病與膳食鹽量有關,真是這樣嗎? 劉醫生(以下簡稱“醫”):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很復雜。流行病學、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研究已發現許多與血壓升高有關的因素,包括遺傳、體重、飲食、精神心理及社會職業等,這些統稱為發病因素。其中膳食鹽量過多是重要因素之一。從維持健康的角度...
熱心網友
清淡飲食吃出健康——醫患間關于食鹽與高血壓病的對話北京天壇醫院主任醫師劉玄重患者徐老師(以下簡稱“患”):聽說高血壓的發病與膳食鹽量有關,真是這樣嗎? 劉醫生(以下簡稱“醫”):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很復雜。流行病學、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研究已發現許多與血壓升高有關的因素,包括遺傳、體重、飲食、精神心理及社會職業等,這些統稱為發病因素。其中膳食鹽量過多是重要因素之一。從維持健康的角度可以說,無鹽不行,鹽多有害。 患:怎樣理解無鹽不行呢? 醫:食鹽的化學成分是氯化鈉。正常人體含鈉約100克,其中40%在骨骼中,50%在細胞外液,10%在細胞內液。細胞外液中含量最多的陽離子就是鈉離子,它是維持人體內環境穩定即水電解質、酸堿平衡以及器官細胞功能和神經、肌肉興奮性的重要物質。當人處于嚴重腹瀉、失血、大汗等情況,或在食物非常匱乏極度缺鹽時,人體會因缺鈉而發生明顯衰弱、乏力,甚至虛脫、休克而危及生命,常需靜脈輸注鹽水予以救治。不過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因為人體對鈉的需要量很低。中等體重的成人,每天攝鈉1~2克(相當于食鹽3~5克),即可滿足生理需求。所以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人每天攝鹽量應控制在5克以下。而我國人群的平均攝鹽量約為10~20克,這顯然是太多了。 患:攝鹽過多有什么害處呢? 醫:我們攝入食鹽中的鈉,由尿、糞、汗液排出,其中經尿排出的約占90%。人體的保鈉機制較完善,攝入少則排出少,只有長期每日攝鹽少于1~2克時,才會發生缺鈉。攝鹽多時,經尿排鈉也增多,但人體的排鈉功能是有限的。攝入過多的鹽,會導致鈉潴留。鹽維系水,因此必然會引起鈉、水潴留,血容量增加。更重要的是,鈉潴留使血管壁平滑肌細胞內鈉量增多,通過復雜的離子轉運機制,最終導致細胞內鈣離子濃度增高,平滑肌收縮,血管腔變窄,血管阻力增加,終致血壓升高。血壓升高又會加重心臟和腎臟負擔,進一步引起排鈉障礙,從而使血壓更高,即形成惡性循環。目前公認鈉潴留是高血壓病的啟動因素。 患:為什么許多人吃鹽很多卻不得高血壓病呢? 醫:高鈉鹽攝入導致血壓升高常有遺傳因素參與,即高鈉鹽攝入僅對那些體內有遺傳性鈉轉運缺陷的人才有致高血壓作用。 排鈉機制強的人,攝鹽較多時,鈉可經腎臟由尿排出,不引起鈉、水潴留,而能維持血壓正常,醫學上稱這類人為鹽不敏感者。排鈉機制弱的人,攝鹽稍多即可發生鈉、水潴留,從而引發高血壓,醫學上稱這類人為鹽敏感者。鹽敏感性高血壓患者占高血壓人群的30%~50%,而在整個人群中,鹽敏感者僅占5%~10%。 患:這樣說來大多數人對鹽不敏感,完全可以放心高鹽飲食了? 醫:健康人攝鹽較多在短時期內是無害的,但長期高鹽飲食則是有害的。主要原因是:①增加腎臟負擔;②鹽敏感性是可變的,常隨年齡增長而增加;③即使沒患高血壓病,人體在老化過程中高鈉也促使心肌纖維化、血管周圍間質膠原纖維沉積,影響心血管功能。一般認為每天攝鹽量超過8~10克,就可產生不良影響,而且攝鹽越多危害越大。因此,未患高血壓病的人,也存在減少食鹽攝入量的問題。 患:哪些人對鹽敏感呢? 醫:鹽敏感性高血壓的流行性病學特征是黑人(主要是美國黑人)、肥胖者、高齡人、糖尿病患者、腎功能不全者、有高血壓病家族史的人患病較多。臨床特征是有微量蛋白尿和經動態血壓檢查,夜間血壓下降少于10%的人,鹽敏感者較多。 患:為什么老年人容易對鹽敏感呢? 醫:高血壓的發病通路可被許多因素啟動,交感神經系統、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過度激活,都會導致腎血管收縮引起腎缺血,使腎小球濾過率降低,鈉排出減少而重吸收增多,最終導致鈉、水潴留,血壓升高。任何妨礙排鈉機制的因素,均可導致高血壓病的發生,即鹽敏感性高血壓可能由輕微的獲得性腎損傷引起。在漫長的人生經歷中,腎臟缺血、炎癥等患病幾率有一個隨時間累加的過程,所以老年人鹽敏感性者較多。 動物試驗也證明鹽的敏感性是可改變的。近來,有人給鹽不敏感性大白鼠靜脈輸注血管緊張素Ⅱ(一種動物和人體內縮血管作用極強的活性物質),制造出腎缺血損傷的動物模型,再將這樣的鼠分為兩組,一組予以高鹽飼料,結果大白鼠發生了高血壓;另一組予以低鹽飼料,結果大白鼠血壓保持正常。 患:究竟鹽與血壓的關系密切到什么程度? 醫:一般規律是攝鹽量越小,高血壓病患病率越低。撒哈拉沙漠南部的土著人幾乎不吃鹽,很少發現有高血壓病者。以人均每天攝鹽量統計,愛斯基摩人為4克,高血壓患病率4%;美國人為10克,患病率10%;中國人約為14克,患病率約13%(據最新抽樣普查推算,我國高血壓病患者已達1.6億);北京人為18克,高血壓病患病率在全國名列前茅;北海道農民為27克,患病率高達40%,為世界之最。 嚴格限鹽可將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降下來。上世紀40年代,限鹽是治療高血壓的惟一手段,所謂“大米飯療法”即給患者天天吃白米飯、白水煮的蔬菜、水果,患者每天攝鹽量僅0.6克。這種療法有效,但不安全,而且絕大多數人無法忍受。后來,隨著有效降壓藥物的應用,特別是制造出排鈉利尿劑后,這種殘酷的療法終被廢棄。 患:天然食物中究竟含多少鹽?我們在烹調時還可以再加多少鹽? 醫:人們每天膳食中食物天然鹽含量約2~3克。以100克為單位計算,米、面、蔬菜、水果含鹽約0.05克;饅頭、烙餅、面包、餅干、方便面為0.05~1.5克;生魚、肉類約為0.18克,其熟肉制品則為1.5~2.5克;炒堅果如花生、瓜子類約為0.5克;豆制品為1.5~3克;咸菜類約為16克。此外,食物中還有一些其他的含鈉成分,如味精(谷氨酸鈉、核苷酸鈉)、中和劑(碳酸鈉)、甜味劑(糖精鈉)、疏松劑(碳酸氫鈉)、發色劑(硝酸鈉)、防腐劑(苯甲酸鈉)等。實際上,大部分人不需要在食物中加食鹽和醬油(含鹽量約為18%),就可以可滿足生理需要了。我們烹調時加入的鹽,功能僅是調味、刺激食欲,以助人體攝入足夠的各類營養。從健康的角度出發,每人每天只能再加2~3克鹽(包括鹽、醬油、醬、咸菜等所含的鹽)。 患:現在老百姓生活剛剛步入小康,走向富裕,醫生卻對我們說:“科學飲食是飯別吃飽、肉油要少、越淡越好。”您說,少油沒鹽的食物味同嚼蠟,誰能忍受?為追求健康犧牲了品味美食的樂趣而過苦行僧式的日子值得嗎? 醫:您說得有道理。醫學專家們視高鹽為高血壓的罪魁禍首,對它口誅筆伐。但人人又都離不開它,對它恨不起來,個別人甚至嗜鹽如命,對它愛不釋手。民以食為天,“柴、米、油、鹽”是百姓生活永恒的話題。我國食文化的發達之處,主要體現在色、香、味、形、器、禮儀俱全,尤其突出的是味道,其中恰到好處的鹽量至關重要。鹽適量,讓我們享受美味。當吃不再是享受,甚至是一種苦難時,勢必難以為繼,而且有違追求健康的初衷。但鹽過量,則勢必讓我們陷入疾病的痛苦之中。鹽,從現代科學的角度看,可以說“讓我歡喜,讓我憂”。 患:為什么多數人對限鹽的勸告不以為然呢? 醫:首先要承認,國人攝鹽量高,是我們祖先在漫長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的,存在即有合理性。在生產力極其落后時,鹽是奢侈品,控制了食鹽,就控制了經濟。西漢時桓寬曾編著了著名的《鹽鐵論》,某些國家也是以面包和鹽迎接貴賓的。當食鹽變為廉價商品而其他物質匱乏時期,人們為了刺激口味,飲食逐漸偏咸,俗話說“要解饞,辣和咸”,所謂“越窮越吃鹽”。而口味一旦形成,常具有相當的慣性。現在人們的菜肴日趨豐盛,副食品攝入量明顯增加,如鹽的濃度不變,則攝入總量必然增加。 其次,按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國人攝鹽量必須減少2/3,但實施起來難度極大。從某種程度上說,限鹽比戒煙還要難。許多事情目標訂得太高,絕大多數人無法做到時,人們就干脆不做了。 患:您的意思是,限鹽可以分階段進行? 醫:我們既然已經認識到高鹽的危害,就應該行動起來,有意識地改變飲食習慣。可先將鹽量降到人均每天10克以下,即在保留中餐特色的同時借鑒西餐低鹽的優點。實際上現在不少人的口味也在慢慢改變,近年來以較清淡為特色的粵菜大行其道,就是符合“越富越吃淡”的規律。做到這一點,可以使我國高血壓病的患病率明顯降下來,同時也可使高血壓患者減少對降壓藥的依賴。即使達到這一目標,也僅僅是攝鹽少一些,危害小一些。有人說,在發達國家被鹽送進墳墓的生命比有害化學物質造成的還要多,這并非危言聳聽!人們習慣了人均每天10克鹽的攝入量后,再進一步將鹽量減半,才能真正做到科學進鹽、吃出健康。這大概需要全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幾十年,才能最終達到。 患:限鹽是不是可以因人而異呢? 醫: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論。我們可以在追求健康和品味美食中找到一個平衡點。 對血壓正常的年輕人來說,飲食稍咸,危害并不太大,而且危害也不在眼前,完全沒有必要終日憂心忡忡。因為他們有充裕的時間享受生活,逐漸改變習慣,慢慢將鹽量減下來,但也不能完全跟著感覺走,畢竟低鹽是我們的目標。 對中、重度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病患者,特別是老年人,我們還是要不厭其煩地勸告一句:吃鹽少一點,再少一點。不顧科學一味貪圖口腹之欲,危害無窮,而且危害可能近在眼前。臨床上,因高鹽飲食誘發心力衰竭加重而需急救的病例屢見不鮮。喜咸喜淡純屬個人飲食習慣,似乎不該干涉,但吃鹽多少關系到億萬人的健康。攝鹽過多是困擾現代人的一大問題,我們是不能回避的。 患:為什么老年人尤其要限鹽呢? 醫:人們能夠感受到咸味,靠的是舌上的味蕾。人的味蕾約有7000個,隨著年齡增長味蕾數量逐漸減少,且敏感度逐漸降低。有些老人食量較少,微量元素鋅的攝入量相對不足,這更加重了味覺遲鈍。所以老年人比年輕人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攝入更多的鹽。俗話說“越老越喜咸”就是這個道理。再加上我們剛說過老年人鹽敏感者較多的因素,就是為什么清淡飲食對老年養生尤為重要的原因。 患:對兒童限鹽也很重要嗎? 醫:飲食習慣因人而異,在喜咸家庭中成長的人,即使獨立組成新的家庭,也常常喜食咸食。嬰幼兒的飲食習慣可塑性極大,家長以身作則,低鹽飲食,可使孩子從小養成淡清飲食的好習慣,長大后將不受食鹽攝入過量的困擾。所以限鹽從娃娃抓起是事半功倍、利在當代、益及子孫的好事。 患:有沒有魚和熊掌兼得的辦法呢? 醫:有些做法您不妨試試。 烹調時,不使鹽滲入食物中,而將細鹽末、醬油等撒在食物表面,使舌上味蕾受到較強刺激,既能喚起食欲,又能減少鹽的攝入量。 盡量不吃魚、肉的熟制品及罐頭食品。 一餐數菜時,可將鹽集中在一種菜上。 充分利用醋、糖、苦瓜、辣椒等刺激出酸、甜、苦、辣的口感,以減少對鹽的依賴。 眾口難調時,可在餐桌上放置細鹽末、醬油等,采取“餐時加鹽法”,各取所需。 適量多吃些生菜、沙拉等,這樣既可少攝鹽,又可保留最多的營養成分。 多吃含鈉低而含鉀高的蔬菜、水果,有利于鈉鉀平衡,因為補鉀有利于促進排鈉。
熱心網友
少吃鹽
熱心網友
高血壓病人要少吃油膩食品或不吃,要少吃鹽,每人每天吃鹽量應嚴格控制在2-5克,即約一小匙。咸(醬)菜、腐乳、咸肉(蛋)、腌制品、蛤貝類、蝦米、皮蛋、以及茼蒿菜、草頭、空心菜等蔬菜含鈉均較高,應盡量少吃或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