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古代稱對方為"閣下""足下"  這明明是尊稱 為什么不用"閣上""足上"

熱心網友

"足下"是對朋友的尊稱   所謂"足下"就是看對方的腳下  而不敢抬頭看對方的臉,身.用此說明自己地位比對方要低,而不敢看他  所以"足下"為尊稱  閣下也一樣  看對方只能看到對方的樓閣腳下  說明對方是高高在上的人物    陛下也同道理

熱心網友

哇~都是強人

熱心網友

古人的尊稱有四種,陛下,殿下、閣下,足下,這四種稱呼共同的一個意思就是我不敢看你的臉,因為你地位太高,面子太大。見到皇帝我不敢看皇帝的臉,我只敢看你的單陛之下,你知道我們皇帝的龍椅,那個寶座是有一個臺,臺上面有臺階,那個臺階叫單陛,我只敢看你的單陛之下。見到太子、王子,我也不敢看你的臉,我只看你的宮殿之下;見到宰相,我也不敢看你的臉,我只敢看你的樓閣之下;見到尊貴的朋友,我也不敢看你的臉,我只敢看你的腳下,就是低頭的意思。春秋戰國時晉文公重耳有個忠實的臣子,介之推。逃難時,他曾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給重耳吃。可后來重耳執政,偏忘了封賞介之推,介之推便和母親隱居山林。后來,晉文公請他下山,可他不同意,文公便放火燒山,哪知介之推和母親都抱著一棵樹,被燒死了。晉文公很懷念他,便砍下那樹,作了一雙木屐穿在腳下,常說“足下,悲乎!”后來演變成了對友人的敬稱

熱心網友

"足下"是對朋友的尊稱,fangfang的答案已經很詳細了,我就不多重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