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交皇糧納國稅是農民天經地義的義務。建國后是國庫收入的重要來源。為什么許多省份減,甚至免了農業稅?減免的這部分國家財政拿什么來補?
熱心網友
據實而論,減免農業稅:一、農民增收數量不大;二、減免條件各地有別。但,也許這兩點被不少人無意或有意忽略了,因此我眼見之中,不乏如是傾向:未經思考、不算細帳,籠統講“減負增收”對農民的利好,從而夸大了減免農業稅對農民增收的作用。近來,在一些地方政府政策、一些新聞、一些評論中,這種傾向均有所體現,而如此誤會可能導致實踐走偏,值得認真校正。減免農業稅意義重大 首先取消農業稅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需要。建立和諧社會的要義之一是公平正義。向農民征收農業稅是不公正的,更談不上正義。納稅的本質是公民向政府“購買”政府的公共服務,而中國農民從政府得到的公共服務遠遠少于城市居民。大量農民事實上沒有得到政府的公共服務?! ?而另一方面農民卻向社會提供了大量經濟學上所說的“外部收益”,例如良好環境、廉價食物和戰略物資等。為此,政府本來應該向農民提供補償,而不是要他們納稅。當農民收入提高以后,他們從政府獲得公共服務會增加,這個時候他們可能要向政府交納所得稅,而所得稅與農業稅根本是兩回事。 其次,取消農業稅是緩減農村社會矛盾的需要。以往的經驗證明,在農業稅存在的情況下,因為農民社會在結構上的缺陷,地方政府事實上向農民征收過多的稅費,中央政府常常無法對地方政府實行節制,產生了農民的極大抱怨,也引起政令不統一的危機。取消農業稅,來一個釜底抽薪,是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 最后,取消農業稅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需要?! ?農民收入水平本來很低,農民積累能力很弱,農產品市場又往往是買方市場,農業的風險很大,總體上說,農業是一個不掙錢的行業。政府取消農業稅,并給予可能的補貼,提高一點農民的積累能力,無疑會推動農業的成長。取消農業稅并給農民種糧提供補貼,已經成為一個標志性的事件,它意味著中國開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反哺農業的政策已經初露端倪。。
熱心網友
中國的苛捐雜稅是世界上最多的了,殺個豬都得交稅,至于你說的為什么不交農業稅,因為想減輕農民負擔唄?減免的部分通過縮減財政支出就可以彌補了,各部委少買幾輛汽車,少公費出國旅游就可以了
熱心網友
因為農民太苦了,干活辛苦賺的又不多。應該從富人那里收取更多的稅收!現在的稅收制度是能收盡收,收不到的就算。這對普通百姓和廣大工薪階層是極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