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送我幾瓶野蜂蜜,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吃才最好,聽說這東西很好的,是真的嗎???

熱心網友

蜂蜜的好處多多,蜂蜜味甘性平,《神農本草經》:“主心腹邪氣,諸驚癇痙,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藥,久服強志輕身,不饑不老”,可見它集合了治病強身兩大功用。歸納其作用為: 清熱。《良療本草》說“若覺熱,四肢不和,即服蜜漿一碗,甚良”,由于蜜有養陰作用,故用于虛熱者為宜。近有用于鼻炎,鼻竇炎及角膜潰瘍及臉緣炎等。 補中。蜜能補養脾氣,古代謂其長服能明耳目、面如花色、強志、輕身、不饑不老、適宜手虛弱之體及病后調養。故《藥品化義》有:蜂蜜采百花之精,味甘主補,滋養五臟之說。 解毒。可治各種皮炎及陰道滴蟲,及解烏頭毒,解酒毒,現代科研認為其〈含咖啡酸〉有抗癌作用。據俄羅斯報道蜜是一種良好的口腔消毒劑。由于蜜既能解毒又能補益,古人常用其制成各種膏方。美國已用蜂蜜兌各種果汁作澄清劑,效果理想,并能保持全部的營養價值。 潤燥。可治肺燥咳嗽。配生姜更佳。張錫純認為其性“其涼滑潤,為清肺潤肺、利痰寧嗽之要品也”;老人津虧便結,可用此開水沖服潤下。 止痛。蜜具緩急止痛作用,魏長春醫師常用此配合烏梅安胃丸等沖服以治痛膽道蛔蟲癥、膽囊炎、膽石癥等。蜜外涂還可療燒傷,凍傷及各種外傷。 但須注意,凡痰濕較盛,脘腹脹滿或腸弱泄瀉者,蜂蜜則當慎用。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蜂蜜外用具有解毒、抗菌、消炎、滋潤、防腐、保護創面、促進細胞再生和滲液吸收的諸多功能。 一、治療凍傷、凍瘡 對有炎癥及有分泌物的凍傷,用熟蜂蜜與黃凡士林等量調成軟膏,薄薄地涂于無菌紗布上,敷蓋于創面,每次2~3層,一般用藥3次后疼痛及炎癥漸趨消失,再敷數次可望痊愈。對于凍瘡,先用溫水洗滌患處,然后涂蜜包扎,間日換一次,若未破潰,可不用包扎、僅涂蜂蜜即可。二、治療燒燙傷 用蜂蜜涂于燒燙傷創面,能減少滲出液,減輕疼痛,控制感染,促進愈合,早期每日2~3次或4~5次,成痂后改為每日1~2次。三、治療潰瘍與外傷 慢性潰瘍可試用10%蜜汁洗瘡口,再用純蜜浸漬的紗布條敷于創面,間日換藥一次。皮膚、肌肉外傷亦用此法。四、治療乳頭皸裂、手腳皸裂哺乳期婦女易患乳頭皸裂,在嬰兒吮吸時疼痛異常,涂蜜少許于乳頭可減輕皸裂和痛苦。手指皸裂可先用熱水浸洗患處后,每天涂蜜1~2次,晚間睡覺可取塑料袋套于患處,可滋潤皮膚、促進裂口愈合。  五、治療皮炎 對過敏性皮炎及濕疹等,用蜂蜜100毫升,加氧化鋅10克、淀粉20克制成軟膏外抹、用藥后可使紅疹消退、滲出物減少,癢感減輕。治療尿布皮炎,先用溫水洗凈患部,再用蜂蜜涂抹,每日1~2次。 六、口腔外用 治口腔粘膜潰瘍、牙齦病、口腔炎、咽喉炎,可用10%蜜汁含漱,可消炎止痛去臭,小兒口腔炎效果尤佳。  七、眼科外用 用蜂蜜配制成5~10%滴眼液滴眼,可治急性或慢性角膜炎或潰瘍,可用細膩的無毒植物油作基質,配成30%的蜂蜜眼膏,涂于結膜囊內有療效。  八、婦科外用 配制10%蜜液洗陰道,可消炎去臭,使白帶減少。對外陰道炎、陰道損傷、白帶多、宮頸糜爛等都頗為有效。治陰道滴蟲可用50%蜜液洗。  九、美容外用 蜂蜜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能刺激皮膚的血液循環,改善營養狀況,提高新陳代謝水平,促進細胞生長,延緩衰老,使皮膚的彈性和韌性增強,表面更加光滑潤澤。蜂蜜還可消滅表皮的細菌、病毒及其他微生物,對面部的干澀、起皺、癤子、痱子、痤瘡等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方法是將蜂蜜用四倍的冷開水稀釋均勻,搓在臉上并按摩五分鐘。可取蜂蜜50克與一只雞蛋的蛋清攪勻,密封于瓶中分次使用(夏天冰箱保存)。 可是大家可能還不知道如果蜂蜜和姜汁合在一起竟然能治療慢性胃炎呢~~~~~~~將姜放入開水中煮一下然后再將姜搗爛配入蜂蜜中,每日早晚各一次,對慢性胃炎有一定的療效!蜂蜜的好處~~~~~~~  冬蜜:調理腸胃,養氣潤肺。椴樹蜜:美容養顏,嫩白肌膚。荊條蜜:祛風解毒,潤腸通便。桂花蜜:消腫止血,潤喉通腸。百花蜜:養肝護肝,潤肺化痰。龍眼蜜:補腦益智,增強記憶。柑桔蜜:生津止渴,潤肺開胃。洋槐蜜:清脂降壓,祛皺消斑。油菜蜜:舒張血管,調理機體。荔枝蜜:安神鎮痛,活絡止血。老年蜜:抗衰消疲,延年益壽。兒童蜜:提高食欲,促進發育。野藿香蜜:消暑化濁,開胃止嘔。桉樹蜜:健脾養胃,調理胃病。雪脂蓮蜜:清熱解毒,滋潤肌膚。黨參蜜:養氣補血,靜心安身。枸記蜜:明目清肝,滋陰壯陽。棗花蜜:補血和脾,養胃療損。黃蓮蜜:清熱解毒,消炎祛火,潤腸通便。人參蜜:通經活血,養顏安神。黃芪蜜:固表止汗,利尿消腫。枇杷蜜:止咳化痰,清肺和胃。烏梅蜜,生津止渴,和胃消食。川貝蜜:止咳化痰,清心潤肺。五倍子蜜:補腎益氣,調理體虛。蜂巢蜜:消炎止痛,治療炎癥。蜂蜜醋:消食除膩,降低血脂。玫瑰蜜:健脾護肝,理氣解毒,適合月經不調,肝胃氣痛蜂蜜是帶有弱酸性的液體,因此盛裝蜂蜜最好用玻璃瓶、木桶、瓦缸等非金屬容器。并用低溫儲藏,減少變色變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