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豬油易致心腦血管病 湖南醫科大學附屬湘雅醫院神經病這研究所日前公布的一項調查研究結果顯示,長沙市35-74歲的居民平均每日脂肪、鈉的攝入量過高,碳水化合物、鉀、鈣、鎂的攝入量偏低,成為長沙市中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據調查統計,長沙市中老年人的每日平均攝入脂肪總量高達85。9克,其所供能量占總能量的32。7%;而碳水化合物每天僅為316。9克,所53。7%。這種營養攝入量的差異是由于長沙市居民有著愛吃豬油的習慣,從而進食豬油過多,攝入谷類(尤其是小米、雜糧)過少。這種營養攝入量的差異,尤其是過多攝入脂肪,正是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為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專家建議長沙市居民在膳食方面首先應減少脂肪的攝入,控制脂肪攝入量占總能量25%以下,55歲以上居民更應注意;其次是減少食鹽的攝入量和限制飲酒,每日進食鹽控制5-10克;再適當增加鉀、鈣、鎂和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多吃軟體動物類、豆類、木耳、新鮮蔬菜、水果等食物,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占能量的60-70%;膳食多樣化,不要偏食,以滿足身體對營養素的需要。 -------------------------------研究證明,人體對脂肪的吸收有個特點,就是你吃什么油就吸收什么油,不必經過改造。如果你吃豬油、牛油就吸收豬油、牛油。動物油是飽和脂肪,在常溫下容易凝固,也就是說它容易在人的血管內沉積下來。所以多吃了這種飽和脂肪對身體健康是有害的。但寒帶的魚油除外。寒帶的魚油含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不易凝固,吃了對人體有利。愛斯基摩人生活在北極,他們常年吃的是魚肉和魚油,據說他們的膽固醇都不高,而且患冠心病的也極少。植物油在常溫下是液態油,含不飽和脂肪酸多。油中含亞麻脂酸和亞麻油酸越多的油,質量越好。如橄欖油、茶油、海魚油、胡桃油、玉米油、菜籽油等都是此類油。專家們提醒,不飽和脂肪酸加熱后可以變成飽和脂肪酸,所以反復炸過食物的植物油,其性質已經改變,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變成了飽和脂肪酸,不宜再用。講究營養衛生的人認為選擇植物油應以冷榨最好,加熱后再榨出來的油,其成分已經改變,肯定不如冷榨的油質量好。植物油中花生油含飽和脂肪酸高,雖然吃起來香,但不是一種好植物油。有些認為是好的植物油如茶油、菜籽油含有難聞的氣味,必須設法將其去掉才能生吃。 。